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当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的研究就不能混用学科内的特有概念,不能置常识性细节、知识性细节和断层性细节于不顾,不能不讲论述逻辑的严密性。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事求是而又与时俱进地开展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国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达是我国哲学界的泰斗,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丰富深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李达提出了“建立普遍与特殊之统一的理论”的历史任务,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艾思奇是我国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都需要确立两大"内在性"问题:(1)将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所蕴含的中国化的哲学新思想等整合为具有内在统一和分析性的哲学形式与实质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中国化过程中的核心和统摄地位.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长远健康发展、最终建构中国现代哲学等等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处于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过程的核心和统摄地位,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也即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健康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该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方面成果的哲学提炼和升华.这两大"内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必须始面对的复杂性难题,它也直接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内在性"学术资源和由此决定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4,(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其方法论的视域中,必须澄明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中国为何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的实践逻辑的根据问题。因为,如果中国不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那么,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就缺乏可靠的实践逻辑的根据。从思考、解决中国实际的重大问题,即思考、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问题、中国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等三大维度,去探究和澄明"中国为何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的实践逻辑方面的根据,对人们思考和解决这个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性问题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贯穿于这三个阶段中的研究范式主要是文本研究范式、对话研究范式和现实研究范式,而这三种研究范式的精髓集中于一点,就是返本开新。理性反思返本开新可以发现,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关键在于:面向中国问题,建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的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贯穿于这三个阶段中的研究范式主要是文本研究范式、对话研究范式和现实研究范式,而这三种研究范式的精髓集中于一点,就是返本开新。理性反思返本开新可以发现,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关键在于:面向中国问题,建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学诠释与建构是从哲学上塑造当代中国"思想自我"的理性自觉.实践理论形态和学术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的建构应着眼于"中国化"的方向、理论体系建构和哲学把握时代的"问题意识".当代中国现代性问题和人的生存发展境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建构的富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逻辑"的分析,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的重要问题,它既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目的为何"、"如何实现"等三个问题构成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出发点,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生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主题逻辑"、"过程逻辑"等三大逻辑,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共同承载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化"思潮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的研究是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源的探究,更能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的社会背景与理论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领着这一时期"中国化"思潮的发展,而"中国化"思潮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源的重要语境。目前学界虽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于"中国化"的含义、研究范畴与实践段限以及"中国化"思潮的定性这些基本问题缺乏必要的界定与认识。这一选题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当下中西文化之争的历史回思,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推进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逻辑起点的准确定位是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前提。已然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域形成了以价值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价值概念作为逻辑起点,建构思想政治价值理论体系的哲学范式。然而"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存在事实上和逻辑上的问题与缺陷。回归逻辑起点的内涵及其规定性,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视野,"现实的人"应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21,(2)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更远大的现实指导价值和时代意义。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用科学的哲学理论和方法体系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作出的重大判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影响下的战略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要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具体化、可操作化和深层次化路径,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1940年,延安新哲学会召开了第一届年会。该年会开会时间灵活、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形成了系列共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基本路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新哲学的发展方向;推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会员们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哲学需要历史与逻辑的互动,这种要求具体表现为问题与理论的互生。问题的反思和研究是哲学研究走出理论困境、回归现实生活的唯一出路。反思问题既是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也是马克思哲学当代出场的路径。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实践,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解答"中国问题",展开对哲学研究主题、研究模式与研究方法的反思与批判,在多学科交往过程中,推进哲学基础理论创新,自觉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4.
延安新哲学会的成立,掀起了根据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风。以艾思奇、杨松、和培元为代表的延安知识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阐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中国化之路径,同时他们批判地改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结合提供历史文化的根据。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引领了抗战时期的学术中国化和文化大众化运动。  相似文献   

15.
李远  李荣海 《求实》2016,(8):4-12
接受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的只是一种可能而非必然。毛泽东的最伟大贡献,即是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就其发展途径、方法、价值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内容的时代性、科学性,塑造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的历史生动性和规律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包括: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相统一的运行规律;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创新规律;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连续性规律;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规律。当前,理论研究要改变落后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状况,必须进行深刻的自省:研究重心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移;思维方法要凸显建设性思维;对中国"精神"的时代位置有充分自信。  相似文献   

16.
孙亮 《探索》2006,1(5):161-166
衣俊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一文,有三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实践哲学范式"及"意识哲学范式"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变是否具有可比性;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本真性"、马克思晚年及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是意识哲学范式与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西马化"的问题;文化哲学是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期的范式选择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师。李达一生留下了上千万字的译著,深刻影响了中国几代人。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是李达晚年为马克思主义真理继续奋斗的时期。他一如既往地将理论工作和教育工作视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老兵”的身份战斗到生命的终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键 《理论建设》2007,(2):10-12
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始终面向现实,立足于实践,不断创新突破,与时俱进;而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则拘泥于本本,停留于基本理论问题的争论上而难有大的进展。因此,借鉴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功经验,重建以实践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应是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现实问题的逻辑在实践中的统一与结合。通过这种结合,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实际历史进程的逻辑的组成部分,实现中国化;中国具体实际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一环,实现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就是在逻辑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中国化构成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意义和价值,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是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理论研究的重要论题.为此,应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的提问方式及背景,这一命题与其它相关命题及提法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及阐释,总结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要以建设性思维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其发展史的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