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架     
《当代贵州》2013,(32):61-61
《政府质量:执政能力与腐败、社会信任和不平等》;《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当代十贤访谈录》;《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大中国史》  相似文献   

2.
全球社会风险的加大和政治行为者的个体化是政党信任问题凸显的全球情境.中国在双重转型过程中加剧的社会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是政党信任问题凸显的中国情境.与干部型政党、群众型政党和全方位政党这三种政党模式相对应的政党信任类型分别是庇护型信任、动员型信任和契约型信任.当前中国政党信任问题产生的根源来自政党信任模式的转型,即传统的动员型政党信任已经逐渐瓦解,而新型的契约型政党信任并未完全生成.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能够简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信任、增强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当前,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呈现出充分信任关系、怀疑关系、不信任关系三个层次,而大学生个体信任的内在倾向性、辅导员个体的值得信任度、辅导员对大学生的信任倾向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是影响分层的主要因素。高校需要从大学生个体、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方面着手,构筑大学生对辅导员信任的坚实堡垒,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从政治哲学的二元思维框架中提出两个对应的概念:信任与不信任,在对比与参照下理解二者在现实民主政治中的确切含义与意义,提出民主政治的发展既需要信任也需要不信任,由政治不信任的态度出发产生政治信任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上官酒瑞 《探索》2012,(5):58-63
良善的公共生活需要政治信任的润滑与滋润。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公共生活遭遇了比较严重的政治信任困境。在现代社会,确立政治信任与国家制度建设是同一过程,是高度契合的,国家制度建设构造政治信任在根本上是通过制度化不信任的建立健全与有效实施来实现的。中国政治信任的建设不是也没必要彻底消解民众的不信任情感,而是要不断提高政治信任的修复能力,目标是形成以制度信任为要核的现代政治信任模式。这关键是要通过激发制度活力、增强制度供给力、提高制度执行力,根据制度化不信任的理念构造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体系,为民众施予政治信任形成激发机制,为政府维系政治信任形成压力机制。  相似文献   

6.
张汝立  刘帅顺 《求实》2022,(1):27-42
社区信任是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前提条件。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行政信任和人格信任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任机制。行政信任是指对社区行政组织的认同,行政主导、行政在场和行政加冕程序强化了行政信任的生产与再生产,使行政信任具有了可迁延性。人格信任是指对社会组织这一外来治理结构的总体性疏离和对其中个体行动者的特殊化信任,具体化信任、功利性信任和总体不信任是人格信任的基本特征,因此人格信任具有不可逆性。超越对社会组织的人格信任需要从建立总体性关联、把社会组织推到前台、提升服务自主性与专业性、加强制度宣传与公民教育等四个方面着手。唯有如此,才能走出社区治理的"共同体悖论"困局,真正发挥社区信任的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的正义悖论问题是关涉当前马克思正义观探讨合法性的重大理论问题。《资本论》本身并不存在所谓的正义悖论,正义悖论问题的产生是由政治理性主义及其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思维方式导致的,《资本论》正义悖论的实质阐释性悖论。超越《资本论》的阐释性悖论必须超越政治理性主义的二元化思维方式,还原《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总体性辩证法这一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是在辩证法的总体性张力中完成对资本逻辑的科学揭示与价值批判,《资本论》的事实正义批判与价值正义批判内在一致。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创生了政治哲学的经验主义传统的当代形态,而且为建构当代正义观可能理论形态引入了新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8.
根据1979—2016年中国腐败案件数量变化情况可以绘制出当代中国腐败案件数量变化曲线,这一曲线是当代中国廉洁政治生态演变状况的最直观呈现。从中可以发现,十八大以来,当代中国廉洁政治生态的演变出现分水岭。这一分水岭宏观成因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现代性的稳步增强;关键成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微观成因是制度短板的迅速补齐、体制性障碍快速消除,经济发展水平由量变到质变的实现,强政权状态的进一步强化,反腐制度化水平提升状态下的反腐力度增强,外部负面影响的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9.
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正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诚信和信任危机。尤其是青少年的社会信任心态备受关注。本文基于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从威慑型、了解型、认同型三个维度分类,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中体现的三种博弈关系,即囚徒困境博弈、重复博弈和信任博弈。最后,针对这三种博弈,提出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反腐败与政治信任的研究,不仅对国家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比较政治中民主巩固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推进本国的政治改革进程,尝试以各种方式打击腐败,提升本国的反腐败治理绩效。从过程上看,反腐败对公众政治信任的影响包括反腐败绩效的产生、反腐败绩效的社会化传播以及公众感知并接受三个阶段。从机制上看,反腐败可以通过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提升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以及净化政治生态三个机制提升公众政治信任。  相似文献   

11.
动漫产业在现代社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在我国,动漫产业目前也已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当前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中涌现出了一系列悖论,这主要包括合法化悖论、本土化悖论、品牌化悖论和特殊化悖论。通过对观念、体制和物质三层面进行规划设计,可以根治这些悖论。  相似文献   

12.
作为政治合法性逻辑起点的政治信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显得尤其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对处于急剧变革中的中国社会来说,政治信任很容易受到干扰和动摇。因此,追寻政治不信任的产生根源,考察政治信任的逻辑结构,应该把根本制度和机制剥离开来,消除把政治信任置于机制之上的误区;应该把制度功能和角色功能区分开来,消除把政治信任置于角色功能之上的误区;应该把整体的政权、政府同具体的政府部门区分开来,将政治信任的基础构筑在对整体的政权和政府的评估上,防止政治信任在具体单位和部门的失误中流失。  相似文献   

13.
作为政治合法性逻辑起点的政治信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显得尤其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对处于急剧变革中的中国社会来说,政治信任很容易受到干扰和动摇。因此,追寻政治不信任的产生根源,考察政治信任的逻辑结构,应该把根本制度和机制剥离开来,消除把政治信任置于机制之上的误区;应该把制度功能和角色功能区分开来,消除把政治信任置于角色功能之上的误区;应该把整体的政权、政府同具体的政府部门区分开来,将政治信任的基础构筑在对整体的政权和政府的评估上,防止政治信任在具体单位和部门的失误中流失。  相似文献   

14.
作为政治合法性逻辑起点的政治信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显得尤其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对处于急剧变革中的中国社会来说,政治信任很容易受到干扰和动摇。因此,追寻政治不信任的产生根源,考察政治信任的逻辑结构,应该把根本制度和机制剥离开来,消除把政治信任置于机制之上的误区;应该把制度功能和角色功能区分开来,消除把政治信任置于角色功能之上的误区;应该把整体的政权、政府同具体的政府部门区分开来,将政治信任的基础构筑在对整体的政权和政府的评估上,防止政治信任在具体单位和部门的失误中流失。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农民政治信任的层级差异——基于A村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政治信任具有层级性、差异性和非均衡性,即按照从抽象到具体或从上级到下级的方式排列,农民对不同层级信任对象的信任度是逐次递减的,且递减的幅度逐级增大。这意味着,越抽象(上层)的对象,农民的信任度越高;越具体(基层)的对象,农民的信任度越低;越到基层(具体对象),农民政治信任水平下降的速度越快。从学理上分析,我国农民政治信任的层级结构与历史传统、中央集权体制有一定的关系,但更是基层政府的行为失范如民政救济分配不公、贪污腐败、信息不公开、办事效率低下、政绩观扭曲的必然结果,会带来较大的社会危害。因此,必须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规避。  相似文献   

16.
就中国变动社会中的政治信任状况简单进行或高或低的数量判断、或好或坏的价值判断,都可能会失之偏颇,甚至会产生不良政治与社会后果,因此需要从不同维度分析其结构特质。这主要包括:历史变迁的进步性,结构序列的可调控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纵向结构分布的级差性,供需关系的非平衡性等。这样形成的理论认识或政策认知,对执政党和政府推动政治信任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梁莹 《探索》2008,63(2):54-59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中,存在着"习俗型信任"、"契约型信任"和"合作型信任"三种类型的信任模型,与此相对应,政府信任关系似乎也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察,即习俗型政府信任、契约型政府信任的和合作型政府信任.而对于当今中国社会而言,哪一种政府信任关系在更多地主导政府与公民之间信任关系的格局呢?在采用多阶段抽样法,以南京市为例对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可以对当前三种类型的政府信任尤其是合作型政府信任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进而通过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剖析影响合作型政府信任成长的深层原因,探寻构建合作型政府信任关系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作为政治合法性逻辑起点的政治信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显得尤其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对处于急剧变革中的中国社会来说,政治信任很容易受到干扰和动摇。因此,追寻政治不信任的产生根源,考察政治信任的逻辑结构,应该把根本制度和机制剥离开来,消除把政治信任置于机制之上的误区;应该把制度功能和角色功能区分开来,消除把政治信任置于角色功能之上的误区;应该把整体的政权、政府同具体的政府部门区分开来,将政治信任的基础构筑在对整体的政权和政府的评估上,防止政治信任在具体单位和部门的失误中流失。  相似文献   

19.
"严复悖论"的实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上的"两难"写照:历史规律的需求与现实国情缺乏实现这一需求条件之间的"悖论".它给我们带来的根本启示是:解决这一"悖论"的质底不在于现代化学理的"启蒙",而在于脚踏实地的现代化实践.这包括三个具体的历史启示:其一,中国的现代化不能离开作为"国性"的传统文化,只有将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化的中介,才能现实地展开现代化实践.其二,引入外来的现代化思想必须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能胜任这一历史任务的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其三,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社会存在的"现代化",在中国的现实中,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使之具有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对于社会信任和腐败之间的关系,多数研究都假定社会信任程度越高,腐败程度就越低。但严格来说,相反的命题也是成立的,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等现象也体现出较高程度的信任,且这种信任程度越高,腐败现象越容易滋生。社会信任可分为一般信任(包括经济交易双方的相互信任,公民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人们对法律体制、国家机构的信任)和特殊信任(基于血缘、情感、关系网络的小团体内部的排外性信任),实际上,一个社会的一般信任程度越高,这个社会的腐败程度就越低;而在一个对制度和陌生人缺乏一般信任的社会中,程度越高的特殊信任将越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这给我们认识腐败、预防腐败和进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