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正十二师一○四团六连的程兴琼,是一位普通的职工,她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走出了一条多元致富之路,带领职工增收致富,多次被一○四团评为"优秀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2014年5月被兵团评为"职工自主创业典型示范户"。程兴琼夫妻俩在一○四团六连种植桃树20亩,家有4口人,两个子女,女儿已工作,儿子在上高中。2014年家庭纯收入24万元,人均收入6万元。2015年家庭纯收入28.6万  相似文献   

2.
<正>李君是农二师三十团园林六连的一名女职工,连续几年被团评为"五好职工"、"青年岗位能手",她承包的43亩枣园2009年获得利润10万元,2010年纯利润17万元。2005年,李君听说承包果园挣钱,又加上团里出台的优惠政策,她就不顾丈夫和家人的阻劝,拿着借亲友的2万元钱,只身来到满地杂草和盐碱的园林六连生态林,承包了43亩果园。  相似文献   

3.
她怀着对农场的一片热爱之情,勤奋学习科技知识,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果实。2004年至2008年,她五年累计承包棉花面积394亩,总产籽棉21.683万公斤,平均单产550公斤,共创总产值125.76万元,利润54.84万元。她就是农一师劳动模范二团十八连职工郭继红。1990年郭继红随丈夫从中原大地来到二团十八连。她从勤奋学习农场作物栽培知识入手,把农场"科技之冬"培训当作是  相似文献   

4.
31岁的马霞是一四八团十一连职工,去年种植40亩甜瓜获利7万元,被农八师总工会授予“巾帼科技致富能手”称号。 马霞1989年毕业后积极报名上岗,被分配到距团部20公里的“沙包窝”——十九连,在农业第一线一干就是12年。2000年她头一年种甜瓜40亩,亩投入费用1300元,亩产甜瓜1吨,获利3.2万元。2001年马霞下定了决心,拿出  相似文献   

5.
丁淑荣是农二师二十四团六连一名普通的女职工,去年种植了67.5亩辣椒,单产454公斤,纯收入12万余元,成为六连的致富带头人。她依靠科技勤劳致富,从土里刨到了"金子"。  相似文献   

6.
正"我太幸运了,赶上了团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种了枣树,光2011年我就盈利了37万元。"近日,笔者在地头和李维莲聊起去年的收入时,她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李维莲是农二师三十三团十八连职工,她自1995年从四川宜宾市来团承包土地。17年来累计承包种植过1958亩土地,其中4年承包50亩红枣园,共向国家交售了2150吨优质棉花,50余吨特级商品果,向国家、集体上缴了34.3万元税金利费,她多次荣获团"致富带头人"和"先进生产者"称号,2011年  相似文献   

7.
农八师一五○团工程连泥瓦工出身的王玉霞自成为“十六大宣讲团”成员后,真是对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响在外咧。她靠勤劳的双手,2002年挣了20.5万元钱,引得众人惊奇、羡慕,刮目相看。 王玉霞有一个拥有555亩耕地,机井、农机具配套齐全的家庭农场,有一个拥有20头马鹿、圈舍配备完善的养鹿场,还拥有一个100只生产母羊的羔羊繁育场,总资产达61万元。自1997年以来,5年累计创收52.5万元,她常年雇工5人,农忙时最多雇工68人,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老板。 1995年以前,她一直是工程连的泥瓦工,掂瓦刀、抹  相似文献   

8.
今年36岁的涂小珍是农一师七团九连的一个普通女性,近几年,她和丈夫印志华承包了80亩棉花地,经营着一台轮式铁牛55和720轮式车,年经济收入超过9万元,是单位的"科技示范户"。1999年,七团实行"两费自理",涂小珍凭着自己以往的棉田管理经验,承包了80亩棉花地,这一年,她自己挣回了3.4万元。2000年,七团实行机务改制,全团的大中小型轮式  相似文献   

9.
<正>她怀着对农场的一片热爱之情,勤奋学习科技知识,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4年至2008年,她5年累计承包棉花面积394亩,总产籽棉21.683万公斤,平均单产550公斤,共创产值125.76万元,利润54.84万元。尤其是2008年她管理的83亩棉花,总产籽棉5.23万公斤,单产630公斤,创产值29.3万元,年利润达到14.36万元。她就是兵团劳动模范、二团十八连职工郭继红。勤奋学习为她插上了知识的翅膀  相似文献   

10.
<正>"俺跟媳妇从去年起开始比赛挣钱,俺种植的50亩棉花赚了1.9万元,她喂的猪赚了3万多块钱。她挣得多,按约定她管经济大权。"农八师一四三团十七连农工黄永志乐呵  相似文献   

11.
在二师三十团三连,吴桂芳是个能干的女人。近年来,她和丈夫刘朝银依靠辛勤劳动,在管理好156亩棉花的同时,还投资十几万元,发展养殖业,她家的养猪场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如今年存栏头数达400余头,仅此一项收入每年都在20万元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16年前,吴贵芳随丈夫刘朝银一起来到三十团三连,率先两费自理独户承包了该连三斗一副农155亩棉花地。  相似文献   

12.
<正>十师一八七团三连女职工彭菊林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她于2016年承包了三连五斗的400亩大田,这400亩作物收获后,给她带来20万元的纯收入,这样的成绩取得,激励她在2017年更要大干一番。三连是团场土地流转的试点连队,这对于彭菊林这样喜欢种地、喜欢钻研、也会种地的职工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事,她果断承包了连队五斗整个斗渠的耕地。今年48岁的彭菊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在她身上你能读出爱劳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农十师一八七团九连女职工张玉英,走以养畜为主、农业为副的经营发展道路,年均收入15万元,种养结合让她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45岁的张玉英,多年的实践经验使她确定了新的经营理念:在发展精准种植业的同时,倾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形成家庭经济发展产业链。2005年之前,她种植了80亩地,生产成本低,农作物产量高,价格好,除去费用,收入达到3万余元;每年饲养10多头牛,全年实现纯收入4万余元。  相似文献   

14.
1月8日上午,二师三十六团林园连"双学双比"领导小组将一块制作精美的"双学双比先进个人"的奖牌送到女职工葛素梅的家里……葛素梅是连队出了名的女致富能手,去年她的枣园喜收红枣14吨,经济效益64万元,在她的帮带下,李雪珍、胡秀芝等6名女职工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葛素梅于2002年承包团场枣园20亩,前几年由于红枣价格低加之自己又没有枣树管理经验,红枣的  相似文献   

15.
正她叫杨巧英,是八师一四一团十四连一名普通职工,2002年来疆参加工作。工作后一直承包土地,种植棉花。从2012年开始,她通过种田加养畜的方式,依靠100亩棉花和养殖的100多只羊,这两项年收入达20万元,圆了她的致富梦。2008年杨巧英承包了100亩棉花,由于连队的土地盐碱化程度高,自己缺乏科学种植方法,田管时管理不到位,棉花单产还不到300公斤。近几年随着团场"三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引进新技术和种植新品种,对职工科学种植要求也越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五师九十一团园艺连,职工秦碧英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葡萄园里飞出的"金凤凰"。身体健壮但温和腼腆的她说:"是团场的富民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我走上了致富之路。"秦碧英今年43岁,1998年和丈夫一起从四川来到九十一团打工,2003年通过招工考试,秦碧英成为了园艺连的一名职工。秦碧英管理着15亩葡萄园,2004年冬天,她积极参  相似文献   

17.
<正>"蔡光周种的50亩红枣产了19吨,卖了34万元,一年就还清了贷款,脱贫致富了……’’在农一师十团十八连,这消息像一阵风,迅速传开了。2007年,十团十八连部分重沙壤地退耕  相似文献   

18.
正"今后,你有什么困难就直接找我,也可以打电话联系。"这是8月20日农一师八团五连工会主席与联系对象师美兰的对话。师美兰是八团五连的一名承包职工,家有4口人,今年孩子上高三,由于家庭缺乏生产经验和技术,2011年,她和丈夫承包的40亩棉花,总产只有10697公斤,年收入只有15973元。眼看学校就要开学了,孩子的学费问题一直困扰着师美兰一家。于是她找连工会主席帮她想办法。工  相似文献   

19.
<正>吴秀英是2006年从河南迁到农九师一七○团六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她们来团场时间短,家庭经济基础差,再加上她几个孩子上学,婆婆患重病,生活很贫困。2008年,吴秀英得到"幸福工程"救助款7000元,她购买了生产资料,种了40亩地的油葵和一个温室蔬菜大棚,在连队领导及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她自己的精心管理下,2008年,吴秀英净收入1万余元。  相似文献   

20.
农-师七团三连女职工王新芬植棉7年,向国家交售籽棉50多万公斤,创产值近200万元,上交利润近100万元,个人收入50多万元,连续5年被团里授予植棉状元、拾花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1994年,王新芬从河南来到七团三连,当年承包了60庙新荒地。她虚心学习植棉技术,订阅科技书刊,把学到的植棉技术记录到本子上,运用到实践中,第一年承包新荒地没有亏损。1997年,团场推行两费自理承包责任制,王新芬率先交纳土地自理金,承包了113亩生荒地。很多职工不理解她,在连队承包土地多年的职工都不敢包生荒地,-个承包土地的新手承包生荒地,不是明摆着扔钱吗?这一年,在经历了低温和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王新芬收获籽棉2.8万公斤,获利超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