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姓源流考     
刘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有源于祁姓的刘氏、源于姬姓的刘氏,有赐姓刘氏,有匈奴族刘氏,还有北魏独孤氏改成的刘氏。其中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尧是传说中远古部落陶唐氏的领袖,名放勋,贤达善良,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五帝之一。因陶唐氏是黄帝之子12姓中的祁姓部落,所以尧为祁姓。尧的后裔中有个重要人物名叫刘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其事说:“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  相似文献   

2.
上古时有一位高洁之士叫许由(一作许繇),相传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亦名许由山。据《史记·伯夷列传》载,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又据《太平御览》引《西征记》说“许昌城本许由所居”。这说明许由曾在今河南许昌一带活动。《急就篇·注》说许姓就是“许由之后”。 西周初,周武王把炎帝裔孙伯夷的后代姜文叔封于许由曾居住过的许(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伯夷,《吕氏春秋》说…  相似文献   

3.
古代的帝王、诸侯、卿大夫死后,一般都要根据其生平事迹,加上一个称号,称为“谥”或“谥号”。胡姓最早的一支就来源于先人的谥号,即唐人林宝《元和姓纂》所云:“胡,帝舜之后,胡公封陈,子孙以谥为姓。”文中的“胡公”,姓妫名满,是帝舜的后裔,于西周初期被武王姬发封于陈 (今河南淮阳 ),建立侯爵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用他的谥号为姓氏,就是胡氏。   胡姓还有两支源于古代的国名。周代有两个胡国,一个在今河南郾城县西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 (姬姓 )诸侯国,国君为子爵,故称胡子国。…  相似文献   

4.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云:“赖氏,子爵,今蔡州褒信有赖亭,即其地也,昭四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这里所说的“赖”,系古代诸侯国,因其国君为子爵,故称赖子国;“褒信”,东汉置县,属汝南郡,宋代属蔡州,即今河南息县包信镇,位于息县城东北 35公里处;“昭四年”,鲁昭公四年,即公元前 538年。《左传·昭公四年》对楚国灭赖有明确记载:楚灵王“遂以诸侯灭赖。赖子面缚衔璧,士袒舆榇从之,造于中军。王问诸椒举。对曰:‘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王从之,迁赖于鄢。”“舆榇”,意为置棺…  相似文献   

5.
超尘 《中州统战》2002,(5):38-39
关于高姓的起源,有以食不厌精邑为氏,以祖字为氏等几种说法。《广韵》云:“齐太公之后食采于高,因氏焉。”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太公名尚,本姓姜,因其先祖于虞、夏之际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西),“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于西周时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建都于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吕尚的后代子孙中,何人“食采于高”,史书无考。“高”的地望料未见有古籍记载,当代一些姓氏书依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高氏”条,注为“今河南禹县”,是否正确,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6.
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周武王姬发有个同母弟弟叫姬封,西周初被封于康(今河南禹州市西北),故称康叔。周武王死后,发生了武庚、“三监”之乱,周公姬旦兴师平定叛乱、杀武庚后,把商故都周围地区封给姬封,建立卫国,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并将殷民七族分给他,作为卫国的种族奴隶。姬封被封于卫后,称卫康叔。周公担心他年纪轻、缺乏统治经验,便谆谆告诫他要向殷遗民中有威望的贤人请教,借鉴殷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爱惜民力,谨慎治国,不要沉湎于酒色。《书·康诰》即周公分封姬封时告诫姬封的文告。姬封到卫国后,按照周公…  相似文献   

7.
卫姓源于姬姓,始于周文王姬昌的第9子卫康叔封。姬昌的四子旦,因采邑在周,故称周公、周公旦。周公在摄政期间平定了商纣王之子武庚勾结三监并联合东夷的叛乱。平叛后,周公旦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周围的地区都分封给了反对叛乱的康叔,立国号为卫,国君康叔称卫康叔。卫康叔本名封,因初封于康称康叔。在周代,类似这样以王室周姓(姬)所封之国名为氏的多达48个。卫国初都于沫(今河南淇县),春秋初迁于曹(今河南滑县东南),后为逃避内乱,又由曹迁到齐。卫文公二年(公元前658年),卫都又先后迁到楚丘(今滑县东北)、帝丘(今濮阳西…  相似文献   

8.
相传,上古时的颛顼帝,曾任命重为南正以司天、黎为北正以司地。后人总称掌天地之官为“重黎”。据说重和黎为兄弟,是颛顼的曾孙。重黎的子孙世袭其职,至商朝被封于程(即洛阳上程聚,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建立程国,为伯爵,称作程伯。西周末期周宣王时,重的裔孙休父(时称程伯休父)因入朝任司马,不再担任掌天地之官,他的子孙便以封国为氏,就是程氏。唐、宋时期的姓氏书籍对此都有类似的记载。如《新唐书·宰相世系》云:“程氏出自风姓。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二子:重、黎。重为火正,司地,其后世为掌天地之官。裔孙封于程,…  相似文献   

9.
《春秋》1994,(4)
这里说的潍城,即今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另加坊子区和寒亭区,大体相当于清末民初老潍县。潍县是个大县。这大,包括了地面之大,沿革之久,人文之厚,风俗之盛,古迹之尊,自然,也包括了地名之趣。潍城的小巷,密如蛛网。单在东关,就有7楼(魁星楼)、8阁、9街、18巷之说。何者谓巷?街中之街曰巷,小巷,巷子。不过,这街中之街,潍城叫巷子,北京却叫胡同,上海叫里弄。潍城巷子多,具体叫法也有分别。习惯说法,街中之街,长而略宽者,曰巷,如九曲巷。街中之街,短又窄狭者,曰过道,像大过道、打水过道等。一边靠近城墙,一边是民居,往来比小巷更窄者,曰马道,像东马道,西马道。还有一种,是由一姓或几姓的家族祖居,日久年深,  相似文献   

10.
邢姓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以国名为氏,出自姬姓。《元和姓纂·五青》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诸侯,周公旦的第四子被封于邢国(今河北省邢台市一带)。公元前662年,邢国被翟国攻占,后来齐桓公联合宋、曹等国救邢,把它迁到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公元前635年,邢国被卫国所灭,其族人遂以原国名为氏。  相似文献   

11.
祝融,我国原始社会末期著名氏族领袖之一。名重黎,黄帝后裔颛顼高阳氏的玄孙。帝喾高辛氏时,任火正(官名),受封于有熊氏故墟(今河南新郑一带)。他以火施教,能光融天下,为民造福。祝融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奉为火神。相传,帝喾时代共工氏(炎帝后裔一支)作乱,帝命重黎讨伐,诛而不尽。帝怒,庚寅日诛黎,以其弟吴回继之,使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死,其子陆终嗣继。陆终子族六人,历唐尧、虞舜至周,散居各地。第四子求言(坛姓)之后代,西周时建立郐国(今新郑、新密一带),后为郑武公所灭。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武公的长子,名寤生。武公卒(公…  相似文献   

12.
《史记·货殖列传》有“滇僰”之称,故一般认为滇即僰族。关于僰的族属,或以为是氐羌,或以为是濮僚,于是滇之族属也随之而有氐羌说和濮越说。笔者认为,僰的族属应是氐羌,但滇却并非僰族,而是南方濮越族。一、僰人的史料及其族属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其文曰:“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篇笮之川”。知僰人在“篇笮之川”。《广韵》铎韵笮字说:“竹索,西南夷寻之以渡  相似文献   

13.
古代姓氏的产生,有一种方式 是以居住地为姓氏,如城、郭、园、池 之类。郭,意为外城,即在城的外围 加筑的一道城墙。住在外城的人以 居处为姓氏,大概就是中国最早的 郭姓。那么,郭姓始于何时呢?清人 张澍《姓氏寻源》说:“《括地图》云: 夏禹御郭哀。《抱朴子》云:禹乘二 龙,郭支为御。《三一经》云:商有郭 崇。《白虎通》云:武王师郭叔。一说 箕子号郭叔。此郭姓之始。”这说明 夏禹时期已有郭姓。因夏禹建都之 阳城即今登封县告城镇,故中国最 早的郭姓出自河南。但是,由于夏、 商时期的郭姓之后无世系资料,所 以,一些姓…  相似文献   

14.
中南半岛的掸泰民族人数众多,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外史学界基本上公认其源于我国历史上的古越族,但是他们是由古越族中的那一部分发展而来的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本文通过有关史料和语言学材料的分析,认为中南半岛的掸泰系民族主要源于古越族中的“越裳”。“越裳”是古越族分布在今红河西南最为古老的一支。其见于记载似以《竹书纪年》为最早,其文曰:“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越裳氏来朝。”这次朝贡发生在公元前十世纪左右,但没有说“越裳”分布在何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对这件事记载较详:“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成王以归公。公曰:‘德不加焉,则君子  相似文献   

15.
析“慎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民  吕耀怀 《湖湘论坛》2002,15(3):46-46,88
诠释“慎独”一词,一般以《礼记·中庸》中的一段话为依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曰:“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闲居,即独居、独处。所谓慎独,就是指在一个人独居、独处之时,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之处,也要做到谨慎有德。关于“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朱熹曾注云:“隐,暗处也。微,细事也”《四书集注》。朱子之注,或容有疑。“隐”指暗处不谬,但以“细事”释此处之“微”则不甚确当。古书中的“微”字,既可用以指称“细小”,如慎微之“微”,又可包涵“隐匿”之意。据《左传·哀公十六年》:“白…  相似文献   

16.
《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说杜康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据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说文解字》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 6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无论按照哪一种说法,杜康都是中国第一个杜姓人物,出自如今的河南。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 《新唐书·宰相世系》云:“杜氏出自祁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中国”一词只是具有地域、文化的概念。据考古学家于省吾考证:“中国”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西周武王时期。古时“中国”二字有狭义和广义之别。就狭义而言,“中国”有京师、都城的意思,因为“国”字的古训从“邑”,即“城邑”。如《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就广义而言,“中国”指华夏族、汉族地区。如《诗·小雅·六月序》曰“《小雅 》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因华夏族、汉族多居于黄河两岸,因此,“中国”有与“中土”、“中州”、“中原”、“中华”相同的含义。清代…  相似文献   

18.
谢钧祥 《中州统战》2001,(12):38-38
在西周初实行的周朝贵族内部层层分封中,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被封于蒋,建立蒋国。春秋时,蒋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蒋氏。唐、宋时期的姓氏书对此有基本一致的记载,但对蒋国故城的地理位置注释不够准确,如《新唐书·宰相世系》云:“蒋氏出自姬姓。周公第三子伯龄封于蒋,其地光州仙居县是也,宋改为乐安,蒋为强国所灭,子孙因以为氏。”乐安县为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置,治所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仙居县,南宋建炎初废,并非蒋的地望。西晋初学者杜预注解《左传》说“蒋在弋…  相似文献   

19.
今云、贵、川三省在先秦时期曾经出现过三个国家。它们是:巴国、蜀国和滇国。巴国、蜀国领地主要在今四川省境内;滇国领地主要在今云南省境内。至于今贵州省,当时称为牂牁地区,居住着许多部落,互不相统属,还没有建立国家,其中的一些部落或分别受巴国和蜀国支配。一、巴国公元前八世纪左右,巴族中的奴隶主在今川东地区建立了巴国。《山海经·海内经》说,巴族中的奴隶主是太皞[即伏羲]的后裔。《华阳国志·巴志》则说:五帝以来,黄帝、高阳之支庶,世为[巴地之]侯伯。”说明在原始社会末期阶段,巴族的祖先部落与中原地区华夏族(汉族的前身)的祖先部落联系密切,它是中原炎黄民族群体的近亲集体。显然,巴族是新石器时代后期川东巫山大溪文化的创造者。据《后汉书·南蛮·巴郡南郡蛮传》的记载,先秦时期,在武落钟离山(在今湖北长阳县境内)一带,“有五姓:巴氏、樊氏、曋(音审)氏、相氏、郑氏”。即五个原始氏族。这五个氏族中的其他四个氏族皆服属于巴氏族的首领廪君。在廪君的率领之下,五个氏族共同沿着夷水(今湖北长阳至恩施一带  相似文献   

20.
信宣 《中州统战》2001,(6):41-41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潢川城里和城外只有一道城墙之隔,可是娶亲的风俗却不一样:城外是白天娶亲,城里却是夜里娶亲。据说,原先城里和城外都是白天娶亲,为啥城里后来又改成夜里娶亲呢?这里有个故事。 相传,明朝的时候,光州(今潢川)城里有个姓崔的人家出了个娘娘。崔娘娘人长得漂亮不说,小嘴巴比蜜还甜,最会撒娇,在皇帝面前得宠得很。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崔娘娘这个大靠山,和崔家沾亲带故的人腰杆全都硬了起来,尤其是崔娘娘的两个兄弟崔虎、崔豹。崔家兄弟平时就吃、喝、嫖、赌、坑、蒙、拐、骗,如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