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应形势需要,不断加强培训力度胡德林,朱文善,王立兵在新形势下,爱国统一战线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要有更大的作为,关键在于提高统一战线两支队伍的素质。为了适应这个要求,1994年上半年,我院采取了比较有利的措施,先后举办培训班、研讨班四期,培...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说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对象增多、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在实现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下,爱国统一战线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努力化...  相似文献   

3.
信息窗     
1993年,内蒙古自治区把两支队伍的培训作为统一战线自身建设的硬件来抓,统一战线两支队伍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全年培训党外干部24班次,267人,其中厅局级干部34人,县处级干部34人,科级以下干部199人。培训党外担任实职干部22班次,178人,其中厅局级干部2  相似文献   

4.
社院图书馆工作的特性金聪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高等政治学院,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也是统战系统的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是培训统一战线两支队伍的基地。基于学院性质和服务对象的特性,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既不同于一般...  相似文献   

5.
武汉大学党委深入贯彻落实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强化制度建设、搭建成长平台、完善工作机制”,建设好党外代表人物和统战干部两支队伍的思路。几年来,学校党委从和谐校园建设的全局出发,紧紧抓住事关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为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巩固和壮大党的统一战线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今年新学期开学以来,集中时间,采取以中心组学习带动全体教职工学习的方法,以“加入WTO后对我国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加入WTO对统一战线及统一战线两支队伍培训教育带来哪些影响”为题,通过听讲座、自学有关书籍、专题讨论等形式,使大家对WTO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学习,教职工认识到加入WTO,使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更广、领域更宽、团结面更大,统一战线工作社会化和群众性的趋势更加突出,也就是说,加入WTO对统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统一战线两支队伍的任务将更加重要和紧迫。社…  相似文献   

7.
爱国统一战线的提出,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的重要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论述,重在论述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条件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何联合一切革命力量,组成革命的统一战线,推翻反动统治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而邓小平的爱国统一战线则不然,爱国统一战线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成最广泛的建设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爱国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8.
湖南统一战线两支队伍培训工作呈五个特点近年来,湖南省统一战线两支队伍培训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以先进的知识充实干部,以优良的传统教育干部,出现了一派喜人的形势。一是培训基地越来越大。省社会主义学...  相似文献   

9.
统一战线从广义上讲,乃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和组织的统一战线则是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以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随着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政治联盟。因此,新时期开展统战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团结、协调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并通过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来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统一战线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早在1979年就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①这就是说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赋予新时期统一战线新的任务和目标,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认真研究面临的新情况,深化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认识,更新它的功能,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祝圆与祝愿     
西藏社会主义学院竣上落成,是我区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喜事,这充分表明了中央统战部、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我区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将有力地促进我区统一战线两支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跨上新台阶。这对于提高我区各族各界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参政议政能力;提高我区各级统战干部队伍的素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 198 9年 14号文件明确指出 ,要办好中央和省一级的社会主义学院 ,作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根据党中央的这一指示精神 ,作为省一级社会主义学院应在“办好”两字上下功夫 ,除了必须把社院基本建设搞好、把各种硬件条件搞上去外 ,最重要的是要抓好统一战线两支队伍的培训工作。社会主义学院不是普通高校 ,也不同于其他干部管理学院 ,而是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高等政治学院。她的培训对象是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主体的非中共干部和各级统战部门工作的党内统战干部。在形式上其教育培训不是以学历教育为主体 ,在内容…  相似文献   

14.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紧紧围绕统战工作的根本任务,从维护党的领导和执政党的地位出发,把统战工作落实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体的民主政治建设上,方法是抓代表人物、广交朋友,目的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通过统战干部和统战成员两支队伍的努力,使广大群众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同心同德,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统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在工作中,从抓好“三个建设”入手,努力推动工作不断上水平。一、加强民…  相似文献   

15.
李和平 《政协天地》2010,(7):52-53,41
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对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建国以来,周恩来总理不仅参与制定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而且在实践中率先垂范,为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我们对四川、云南、广东、海南四省的统战干部培训工作情况作了调查。总的感觉是,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深入人心,深得人心,改革的春风给统一战线两支队伍的学习培训工作带来蓬勃生机和无限希望。  相似文献   

17.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向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一、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统一战线是一种联合战略,是一些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政治联盟。统一战线是一种社会历…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第20次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作用和发展要求,充分认识巩固和壮大统一的重大意义;要把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统一战线的突出任务。统一战线作为由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及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所组成的广泛联盟.它的内部构成是社会结构的反映.它内部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其本质上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一致的。因此,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战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有别于其他工作的一个特点,是要和各方面的党外人士中的上层人士打交道,很难设想一个做统战工作的干部根本不接触党外人士。统战工作要求最大限度地把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对敌斗争中还有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去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因此我们党历来强调做统战工作要“交朋友”。  相似文献   

20.
6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讲话发表后,中央统战部领导班子立即组织认真学习,并将贯彻重点放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统战干部队伍上面。 6月24日中央统战部在苏州召开了全国统一战线干部培训工作会议。王兆国同志在会上作了《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把统一战线干部培训工作推向新阶段》的报告,对统一战线两支队伍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