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河南省的邓州城西 45里的庙沟河畔,有一座著名的“台湾村”,因村里聚居着陈姓高山族同胞而得名。   清康熙初年,民族英雄黄廷将军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黄将军从福建沿海的同安县家乡带去一匹战马,此马通人性,人称“灵鬼儿”。黄将军爱马如子,终日欲选一位理想的马夫,为其驯养管理这匹战马。正在此时,有一位高山族青年名叫依那思罗,精武功,善骑射,是一位十分精明剽悍的小伙子,因母亲早年去世,他跟随父亲在黄廷部下吃粮当兵。在一次战役中父亲不幸阵亡,自此孤身一人,无人照料,于是黄廷将军便选中依那思罗为自己的马夫。由…  相似文献   

2.
邓州市张村镇上营村是远近闻名的“台湾村”,全村2300多人,约60%为台湾高山族后裔,已经在此居住了300多年。邓州“台湾村”聚居台湾同胞数量之多、历史之久,在祖国大陆绝无仅有。“台湾村”的来历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黄廷将军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率十万大军投诚清朝,他在带兵进京途中,受命沿路屯垦,最后的5个营在邓州扎营。依那思罗、迪摩达奥、安笃斯且、安达依鲁等5位兵将随军屯垦后,各娶当地汉族女子为妻,并分别改为汉姓陈、周、蔡、黄、林。在300多年漫长的岁月中,五姓后裔繁衍壮大,但他  相似文献   

3.
钞庚秀  王诗振 《台声》2005,(9):65-66
欢庆的唢呐吹起来,喜悦的鞭炮响起来。8月24日上午,到邓州台湾村寻亲的台湾阿里山邹族(相当于高山族的一个分支)一行5人来到台湾村。一下车,台湾村人就向亲人们表达了他们的热情:5名少女送上鲜花,在到台湾村村口30多米长的道路两旁,上千村民夹道欢迎阿里山邹族长老陈振魁首先看到了村口门楼两边的楹联:“祖启台湾源华夏,宗屯邓穰融九州。”深情祭拜台湾村始祖依那思罗9时20分,大家来到了台湾村陈姓高山族始祖依那思罗墓前。第一个发现台湾村历史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的涂征先生为寻亲团详细介绍了依那国罗的事迹。寻亲团对依那思罗墓虔诚地…  相似文献   

4.
邓州“台湾村”发现一部高山族家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公  涂重航 《台声》2003,(3):46-47
《台声》杂志2000年第12期发表《邓州有个台湾村》一文以后,一些新闻媒体纷纷派记者前往采访,一些学术团体专家学者也前往走访调研等。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的庙沟河畔,有一座著名的“台湾村”。该村陈氏家族的始祖依那思罗,系台湾高山族人,于300多年前自台湾到此屯垦定居,发展繁衍至今,已13代,42户,200余口人。尽管他们仍保留着部分台湾嘉义县阿里山土番(今高山族曹族)的生活习俗,但因始祖的墓碑、祠堂早年被毁,缺乏实物和文字根据,仅限于口头传说。2002年10月14日,邓州市派员赴郑州向参加河洛文化会…  相似文献   

5.
很久以前,一位国王在一场重要的战斗即将展开前,派马夫去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马夫立即找到铁匠,吩咐他快点给马钉掌。铁匠钉了三个掌后,在钉第四掌时发现还差一个钉子。因为时间紧迫,他只得草草地把第四个掌挂在马蹄  相似文献   

6.
金芒 《台声》2003,(10)
记者:台湾素有“陈林半天下”之说,林姓是台湾的第二大姓。据我所查的资料表明,台湾林姓占总人口的8%还强,即在180万人左右,也可谓人多势众了。那么林姓族人在开发、建设台湾的过程也一定有不少杰出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今天能不能请郑老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拓台先烈林凤、林杞郑坚:林姓族人在台湾可谓精英人物辈出,最早受到台湾先民崇敬的当数340多年前跟随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入侵者、收复台湾的两位武将林凤和林杞。记者:那么就请您给我们讲一讲这两位将军的功绩。郑坚:林凤是福建漳州龙海人。1661年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立了大战功后,立…  相似文献   

7.
被称为中国国粹之一的京剧,在台湾省叫作“平剧”或“正音”,也尊称为“国剧”。这是祖国大陆最早传入台湾的剧种。 京剧传入台湾,至今已有300多年。早在17世纪前期,即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期间,有位福建南安人叫何斌,他原是跟随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到台湾从事开发工作的,后又在台湾当通事(即翻译)。当时何斌曾从祖国大陆聘请京剧戏班,到台湾演出祖国传统的戏剧节目。  相似文献   

8.
蝴蝶效应     
西方流传这样一首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9.
罗炳辉将军是中央军委向世界公布的我军33位军事家之一,是杰出的红军将领、卓越的抗日名将、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于1897年12月22日出生于昭通地区彝良县偏坡寨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战争中功勋卓著,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称他是“一心追求真理的将军。”罗炳辉因长期积劳成疾,于1946年病逝在疆场上。今年12月22日,是罗将军100周年诞辰。笔者从1979年开始征集罗炳辉将军的文物资料。罗将军的戎马生涯中,在途经民族地区时,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带头维护民族团结,令人敬佩不已。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  相似文献   

10.
沈正一 《台声》2003,(3):15-16
近来,岛内“台独”分子大肆鼓噪“台湾正名运动”。陈水扁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台湾适合当一个独立国家,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民进党大老、“总统府”资政姚嘉文肆意歪曲郑成功复台史实,将郑成功所述“东都明京,开国立家”,编造出“郑成功三百年前就在台湾建立王国”的论调,为“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台湾独立建国”炮制历史依据。作为明清之际的爱国名将、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他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和历史地位,早已光照史册,名驰中外,岂容任意歪曲篡改!据历史记载,郑成功自幼聪慧,…  相似文献   

11.
涂征  涂重航 《台声》2003,(7):42-44
有史记载,民族英雄郑成功起兵于福建沿海,在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以后又病逝于当地,根本与祖国大陆的中原地区无缘。然而,在今河南省邓州市却有一座郑成功的战马坟。近几年来,一些外地旅游、考察团纷纷到此观光、调研,并在战马坟前凭吊,寄托哀思。说起这座战马坟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段传奇———话说当年郑成功率大军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祖国的领土台湾时,就有几千名高山族同胞前往迎接,用牛车和其他运载工具帮助登陆大军。他们把大军看做是自己的解放者、大救星。郑成功所到之处,高山族“男女壶浆,迎者塞道,”并纷纷参军参战,痛击红毛贼…  相似文献   

12.
杨杰  王晓 《台声》2002,(7):4-5
福建南安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郑成功的陵墓位于南安市郊的水头镇复船山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上墓台,复船山下是一望无际的大地与铺展向台湾海峡无边的大海。1646年,郑成功在东南沿海高举义旗,10多年的战火硝烟,将他锻炼成“胸藏甲兵,气吞湖海”的军  相似文献   

13.
北魏太武帝有一位大臣叫古弼。一天,太武帝要赴西河打猎,命古弼选送良马。古弼却只选送了几匹赢弱瘦马。太武帝十分恼怒:“古弼这么不听话,回去定要杀掉他!” 不少人为古弼捏了把冷汗。古弼说:“养战马是为了防备强敌入侵,保卫国家的安全。皇帝行  相似文献   

14.
2003年4月20日,来自台湾高雄市80岁高龄的陈先生,来到位于邓州下营村庙沟河畔的“台湾村”,在先祖依那思罗墓前深深三鞠躬,久久不愿离去。 这是陈先生第三次来到“台湾村”,此次,他在这里停留了一个多月。每天,陈先生流连于“台湾村”的麦田菜地,蹒跚于乡间小道,出入于乡亲们的庭堂柴院,与这里的陈姓高山族后裔攀谈交心,追忆先人,共谋“台湾村”的发展。临别时,陈先生深情地对乡亲们说:“我在有生之年还会回来,再看看故土。将来百年之后,我会嘱托儿女,把我的骨灰埋在这里,永远与先人安息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生于古巴,父亲是位成功的庄园主,童年生活过得快乐无忧。上世纪60年代的一场革命,使他家失去了一切,流亡美国,当时他6岁。从15岁起他跟随父亲打工,后被引荐到家乐氏公司做推销员兼货车司机,临走时父亲对他说:“我们祖上有一遗训。叫‘日行一善’。在家乡时,父辈们之所以成就了那么大的家业,都得益于这四个字。  相似文献   

16.
开辟荆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 茹苦间关不忍离。郑成功,我国明末清初的伟大民族英雄,他是一位名扬四海、功垂千秋的历史风云人物。明天启4年(1624年)郑成功出生在日本平户岛千里滨,父亲郑芝龙是海盗出身的  相似文献   

17.
“提案冠军”──罗宗英胡宝炎罗宗英是一位爱国侨眷。他兄弟8人、亲属50余人都在港澳、美国和澳大利亚。他父亲是英商在天津开办的太古轮船公司的经理。上海解放前夕,太古轮船公司有开往香港的班轮,兄弟们纷纷走了,就剩下了罗宗英。他决定留下。他不愿意离开他的技...  相似文献   

18.
旷文清 《黄埔》2013,(6):17-19
1939年我刚满16岁,参加了在南岳举办的游击干部训练班,此间我被一位将军看上了,因为我会书写、勤奋又老实,他希望收编我做他的随身侍从。以后的11年里我一直跟随着这位将军,出生入死,寸步不离!甚至我28岁成家后,仍住在将军寓所附近,尊敬他尤如父执,而将军也由始至终待我如同家人。这位将军就是余程万。  相似文献   

19.
提起台湾历史,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民族英雄郑成功。正是他赶走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为开发台湾作出过不朽贡献的人物——陈永华。从1661年郑成功复台到1683年郑克塽降清,明郑政权治理  相似文献   

20.
6月以来,位于江西瑞金市城西开发区的“台湾村”里又是“添丁”又是“进财”;6月20日,签约投资250万元兴办民办育才学校的旅台乡贤梁文抬先生住进了“村”,成为第24户“村民”;7月24日,台南县吴振男先生计划在黄柏乡绿草湖搞农业立体开发达成协议;8月3日,台北市陈和平先生投资1000万元创建的瑞金商贸大厦破土动工。目前,这个“村’”在瑞金累计投资总额已超过3亿元人民币。瑞金“台湾村”创建于1993年。当时,台胞吴振男先生随同回娘家的妻子来到瑞金,被这块神奇的土地深深地吸引,当年他分别投资200万美元和50万美元创办了台瑞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