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醉驾之罪     
杨速炎 《政府法制》2009,(17):14-15
杭州富少飙车案还未走远,广东平远“6·8”事件仍在眼前,南京“6·30”车祸又一次触发了社会舆论的愤怒。民众对此严重酒后驾车肇事案件义愤填膺:肇事司机理应受到重罚!共至“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之类的话语也屡屡见诸报端。然而,在司法审判面前,愤怒的民意毕竟不能越俎代庖。肇事司饥的行为涉嫌犯罪了吗?我国目前对酒后驾车的法律制裁是否过轻?如何从立法、制度以及道德层面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罪名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 《政治与法律》2005,7(4):119-124
应将"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罪名化的原因有二:一是刑法第133条将"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设置为交通肇事罪情节加重犯并不合理,有必要规定为单独的罪名;二是"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实质是没有履行具有绝对义务性质的救助义务,具有刑事可罚性.将"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罪名化的具体问题,包括处罚范围、性质、罪名、罪状以及与相关罪名的区分.  相似文献   

3.
交通肇事案件是刑事案件中最常见的一种,作为一种过失犯罪,"肇事后逃逸"的认定对于案件的定性和量刑都具有重大影响.在司法实践中,公安交警部门出具的行政法意义上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是刑事责任认定的核心和基础,但基于行政法上的责任认定,是否能够直接作为刑法责任认定的依据无论在法理上还是在司法实务中都还有诸多方面值得商榷.本文就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部分典型案件为例,从"肇事后逃逸"的核心价值追求和行政法上的责任认定与刑事责任承担之间的衔接的角度,阐述了对于"肇事后逃逸"的认识和在司法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找国交通肇个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中,交通肇事后逃跑案件的定性,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这里界定的交通肇事后逃跑案件,是指行为人在驾驶机动车辆肇事后畏罪潜逃,致使肇事后果恶化的道路交通肇事案件.这类案件中,肇事者无视肇事后果继续向恶性方向发展的情状,为逃避法律的制裁而逃离肇事现场,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危害后果.这种危害后果多表现为车辆肇事致被害人重伤.由于肇事者逃跑,致使被害人无人救助而死亡.实践中,对这类案件是否仍以交通肇事罪定性?肇事后的逃跑行为对案件定性有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酒驾肇事案件的类型化及其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孙伟铭案"、"张明宝案"、"黎景全案"和"王卫斌案"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酒驾肇事引发恶性交通案件在我国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这些酒驾肇事案件的刑法定性问题也成为民众和学界关注的焦点。以"孙伟铭案"为例,成都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孙伟铭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相似文献   

6.
"跑了五年法院,先后拿到了5份判决书,现在这样的日子终于结束了!"8月24日,车祸受害人张志国双手接过了肇事司机解超辉的18万元赔偿款后说.  相似文献   

7.
肇事后逃逸不应被看成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而是一种与交通肇事罪有联系但又具有本质区别的故意犯罪.应将“肇事后逃逸”确定为新的罪名.  相似文献   

8.
区区小官的"官二代"李启铭,之所以在肇事之后嚣张地报出父亲的名字,是因为其深知这句话足以"震住"在场的群众.也许有人认为李启铭是酒后失言,但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看到,酒后吐真言的神奇作用是用被害人的生命和鲜血.把其心中老百姓怕官员的"潜规则"公布于众了.  相似文献   

9.
"我以后就是4家人的儿子。"一起4死6伤的重大交通事故的肇事司机,面对近百万元的巨额赔偿,拒绝"逃避",选择了勇敢面对。这位名叫张研的年轻人收获的是一份感人至深的厚礼——宽恕。得知他被判处4年徒刑后,一位在这场车祸中痛失爱子的老人要以"父亲"的名义去监狱探视他。  相似文献   

10.
法治焦点     
本刊资料  萧何 《法庭内外》2013,(10):F0002-F0002,1
广东九江大桥坍塌肇事案二审宣判究竟是"船撞桥"还是"桥压船"?6年前发生的广东九江大桥坍塌事故交通肇事案,日前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法院认为,上诉人肇事船长石桂德因违反水上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8人死亡,并使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恶劣,二审法院维持一审法院判决,以交通肇事罪判处石桂德有期徒刑6年。雷政富上诉案终审维持原判重庆市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受贿上诉案,日前在重庆市  相似文献   

11.
以448名中日两国小学4-6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Asher等人研制的儿童孤独感量表、日本田研式精神健康诊断调查表和亲子关系检查量表考察了中日两国父母的教养态度及其与儿童孤独感的关系.结果显示,中日两国父母的"期待"、"严格·干涉"和"不安·溺爱"教养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两国男生与女生在"严格·干涉"和"期待"两种教养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两国四年级与五、六年级学生在"严格·干涉"、"期待"和"不安·溺爱"教养态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父母的"严格·干涉"、"期待"教养态度与儿童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日本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儿童孤独感呈显著正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醉酒驾车、超速行驶,4死6伤的特大车祸瞬间爆发。最终,肇事司机张研因交通肇事罪获刑4年。  相似文献   

13.
杭州富少飙车案还未走远。广东平远“6·8”事件仍在眼前。南京“6·30”车祸又一次触发了社会舆论的愤怒。民众对此严重酒后驾车肇事案件义愤填膺:肇事司机理应受到重罚!甚至“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之类的话语也屡屡见诸于报端。然而。在司法审判面前,愤怒的民意毕竟不能越俎代庖。肇事司机的行为涉嫌犯罪了吗?目前我国对酒后驾车的法律制裁是否过轻?如何从立法、制度以及道德层面减少此类悲剧的发肆?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义和明星特权,在高晓松醉驾肇事这起事件中显然没有过度联想和讨论的必要。而高晓松醉驾肇事之所以引起舆论轰动,人们关注的焦点恐怕在于,这名曾在药家鑫一案中义愤填膺,发出"生命都漠视的人会爱音乐吗"的道德名言,并倡议音乐界封杀药家鑫校友的公众人物,怎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角色反  相似文献   

15.
陈扬  忻文轲 《检察风云》2003,(14):34-35
6月27日,经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批准,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依法对"6·23"特大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黄利刚、程亮执行逮捕.  相似文献   

16.
一起交通肇事案三死两伤,在被告人没赔偿的情况下,陕县人民法院却以"被告人积极赔偿受害人家属部分经济损失90余万元"为重要依据,做出减轻处罚的判决书. 发生在今年3月的这起案件,因当事法官一句"眼花,看错了"而引起了舆论关注. 近日,陕县人民法院启动案件再审程序,肇事司机改判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眼花法官"水涛涉嫌违法犯罪,被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相似文献   

17.
6月9日下午,家住砀山县砀城镇黄楼村的董某来到砀山县公安局,向局长晁友福反映:2000年6月6日上午9时许,其弟媳姚侠驾驶一辆农用机动三轮车在砀官路口与一辆货车相撞,姚侠被撞伤,经抢救无效死亡,肇事司机驾车逃逸,案件一直未有结果。晁友福局长听其倾诉后,当即表示限期将“逃犯”抓获,给受害人及其家属一个满意的答复。经了解,2000年6月6日事故发生后,县交警大队及时派警赶赴现场,细致勘查,对周围群众进行调查走访。根据现场周围群众提供的肇事车辆车牌号这一线索,民警们连夜前往车牌登记地河南省禹州市开展侦查,确认肇事车主为该市张得乡大…  相似文献   

18.
陈洪兵 《法学》2018,(2):171-181
现行刑法中"因逃逸致人死亡"条款近乎虚置化。虚置化的原因在于:司法解释不当抬高了交通肇事罪的入罪门槛,使得肇事致1人重伤后逃逸导致死亡的常态案件无法成立"逃逸致死";理论上不当认为成立"逃逸致死"以肇事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学界误认为肇事者对逃逸致死的结果只能持过失态度;实务部门怠于证明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应当认为,成立"逃逸致死",不应以肇事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只要肇事者不救助因交通事故不能自救的被害人(包括重伤、轻伤甚至昏迷者)致其死亡的,即成立"逃逸致死";逃逸者对死亡结果完全可能持希望或者放任态度;无论是否形成排他性支配,按照"逃逸致死"处罚,完全能够做到罪刑相适应;如果没有证据表明将被害人留在事故现场能得到他人救助,隐藏、遗弃被害人的也仅成立"逃逸致死",而非故意杀人。  相似文献   

19.
违章与肇事     
在处理交通事故中,违章与肇事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可以说肇事者必定是违章。然而,此关联性却不能逆向形成,即违章者不一定肇事。一般情况下,交警部门对两者情况不难区分,并根据实际责任予以不同的处分,不会有太大的争议。然而"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对于这种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恶意肇事是指交强险中规定的无证驾驶肇事、醉酒驾驶肇事、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被保险人故意肇事等情形。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保险公司是否应对这种恶意肇事承担赔偿责任,司法界存在较大争议,甚至同一地区的两级法院认识都不尽相同。以下案例较能说明问题:案例1:2010年1月3日19时许,王某驾驶三轮摩托车(已交纳交强险)致朱某受伤。朱某因此住院,花去医疗费23000余元。交警认定王某在此事故中无证驾驶,且在非机动车道逆向行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