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研究深入领会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柳瑟青六、关于对外开放和抓住时机、发展自己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提出的"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党的十...  相似文献   

2.
系统研究深入领会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柳瑟青三、关于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政策一邓小平同志坚持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属于第三世界"的战略方针,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同所有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近邻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现在属于第三世界,将...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深入领会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柳瑟青八、关于"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邓小平同志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国际背景下,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不仅为中国完成统一大业指明了道路,而且也为世界局势的稳...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多年来美国注重发展同东亚地区的经济关系出发,追溯了战后长期以来美国在亚洲政治、经济、军事政策演变的历史,分析了自APEC西雅图会议以来,以"新太平洋共同体"为目标的美国亚洲政策的基本特征,提出在未来亚太地区各种力量的较量中,美国始终是争夺领导权的重要角色,但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将是这一地区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南。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内涵进行了论述:教育是实现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事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要用“三个面向”指导教育改革;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四有”新人;发展教育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加快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抓紧抓好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坚持德育首位的教育思想,正确认识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的日本东亚经济战略,其核心内容是以东亚地区作为实施全球战略的重要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增加对东亚地区的直接投资、技术转让、扩大进出口贸易和发展援助为手段,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最终建立以"雁型模式"为基础的东亚经济圈。但该战略的实施要受东亚地区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一战略的实施既有可能性,又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印度是资本主义"最大民主选举国家",其选举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实用性、多样性等特点。本文从印度对选举的战略部署和安排入手,以印度建国以来,尤其是最近两次联邦下院大选为例,试图发掘印度选举稳定发展背后的制度和组织实施因素。"简化有效、兼顾公平"的选举制度安排,"灵活多样、贴合实际"的选举组织实施,"规范、独立、有权威"的监督体系,是印度选举的战略部署。这种部署有利于克服印度经济落后、公民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社会多元、规模巨大等困难,保障了其选举的长久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雷 《南亚研究季刊》2012,(1):106-108,6
印度的现代化进程始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从独立前的"殖民主义现代化模式"到从独立后的"以苏联模式为参照的混合模式",再到经济改革以来"自由主义混合模式",印度的现代化模式经历了深刻调整,发展模式的选择和完善对于印度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印度独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现代化道路上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于继续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至今还有三块地方由于历史的和人为的原因,与祖国大陆隔开了。它们是台湾、香港和澳门。从新中国成立的那天起,实现祖国统一就成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心愿。1974年,sl岁高龄的毛泽东在书房里遗憾地告诉英国首相希思:中国统一这件事,我恐怕看不到了。他又指着一旁的邓小平说:这是他们的事了。几年后,邓小平说,实现和平统一需要一定时间,我们上了年纪的人总希望早日实现。不做这件事,后人写历史要责备我们。1986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丫0分钟”节目记者迈克·华莱士向邓小平:“…  相似文献   

10.
西欧政治形势的新特点及其趋势申义怀一去年末以来,西欧政治形势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发展,主要特点是:(一)欧洲联盟的"扩大"有进展,而其"深化"遇到的障碍增多。自去年11月1日"马约"被批准生效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即开始从欧共体"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转...  相似文献   

11.
西欧政治形势的新特点及其趋势申义怀一去年末以来,西欧政治形势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发展,主要特点是:(一)欧洲联盟的"扩大"有进展,而其"深化"遇到的障碍增多。自去年11月1日"马约"被批准生效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即开始从欧共体"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转...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西田几多郎提出了面向世界的历史课题,即"世界性的世界形成主义"。西田的世界观是以东亚为视角、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观,其目的是将"八纮为宇"的"皇道精神"发挥于世界。在日本政府已经确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亚洲战略之后,西田提出"东亚共荣圈"理念,试图从哲学的世界观、文化观角度解读并深化日本政府的"大东亚共荣圈"理论。西田的"东亚共荣圈"中包含浓厚的日本历史特殊性和日本民族优越论的倾向,与军部法西斯的"大东亚共荣圈"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3.
试论邓小平外交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的重要论断。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同志调整中国外交政策,使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 策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中国发生政治风波和 国际风云激变的严峻形势下。邓小平同志提出“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 养晦、有所作为”的伟大方针。这些构成了完整的邓小平思想科学体系。邓小平思想准 确地体现了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和当今时代的本质,不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崭新局面。并 为中国新时期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金钊 《国际安全研究》1999,(4):26-30,40
邓小平是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他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深邃的洞察力,冷眼向洋看世界,形成了一整套的国际战略思想,主要有: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改变“一条线”战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提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主张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提出“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的新思路;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  相似文献   

15.
实施“大经贸”战略 促进外经公司的发展外经贸部经研所何宪开一、"大经贸"战略的构想"大经贸"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谓"大"是与过去范围狭小、经贸分割的状况相比较而言的。"大经贸"战略是对外贸易同对外经济合作相结合,使之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国际安全研究》1998,(1):28-3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他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又以新的视野强调一些,调整一些,否定一些。他强调的是生产力和共同富裕;调整的是: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之后加上“为主体”;否定的是:计划经济,从而在更高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东亚和拉美发展模式比较”研讨会纪要今年7月26日,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和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参与,联合召开了"东亚和拉美发展模式比较"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约40名学者专家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种视角分析和比...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中国政府,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政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针对国际政治局势趋向缓和,国内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思想,赋予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崭新的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郑汕  刘利勤 《和平与发展》2012,(2):15-21,70
美国"重返亚洲"是美国"焦虑时代"的"应急反应",随着美国对亚太事务的深度介入,这种"应急反应"已转变成为美国完整的"亚太战略"。从地缘政治考量,美国的亚太战略是以巩固亚太传统的盟友关系为基础,以化解中印崛起带来不确定变量为重点,以插手热点敏感问题为手段,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战略的体现。"围堵中国"只是美国亚太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可利用美国亚太战略的空间错位,强化共同利益纽带,巩固周边安全格局,为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0.
北京盛大庆祝国庆五十周年前夕,“财富”全球论坛年会在上海举行,新加坡资政李光耀以“中国─—一个经济巨人?”作为他的讲题。中国过去20年经济突飞猛进,引起西方国家关注,进入21世纪,未来10年内,中国发展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可以预期,西方国家会以不同的态度观察中国的崛起。中国订出50条国庆口号,其中两条带有国策性,一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二条是加快民主政制改革。邓小平南巡说过,没有改革,就是死路一条。中国继续将经济放在先行的位置,实现邓小平的遗愿。国际环境不算很好,但与建国后的前30年比较,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