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营造建筑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而城市符号则更多地表达了城市景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作为城市牌坊的昆明金马碧鸡坊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被誉为昆明的象征。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符号学理论,探讨了如下问题:金马碧鸡坊作为城市牌坊何以成为一个城市的符号而具有准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作为城市的文化象征,金马碧鸡坊所承载着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城市变迁的一面镜子,通过金马碧鸡坊的“毁”与“建”,折射出了昆明这一历史文化名城是怎样蜕变成一个“现代化城市”的。通过上述研究,阐释了金马碧鸡坊的城市符号功能与文化象征,透视了隐藏于金马碧鸡坊中的文化内涵及其意义,为昆明的历史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古人曰:“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日嘉州”。由嘉州美丽的自然山水和世界第一的乐山大佛以及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内涵,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在21世纪到来之际,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生态风景旅游城市——乐山,在本世纪会怎么样呢?我们的回答是永久地更好地留给后人。借此将保护规划构想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在把乐山建成四川文化强市和国际旅游城市进程中,对名城历史文物的挖掘和开发,整合城内文物旅游资源,提升增强城市的文化旅游观赏价值,深度挖掘和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内现有的文物景点和古建筑,把名城内保存的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单一的景点整合起来,大力提倡与发展“乐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唱好乐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顶桂冠大戏,力争把“乐山历史文化名城游”这个品牌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4.
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是中西部地区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拥有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品牌,具有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优势的峨眉山市,面对良好机遇,必须牢牢抓住,加快“创世界旅游精品,建国际旅游城市”的步伐,从而实现全市社会经济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土地的本性最根本地决定着中国文化的属性.就中国传统农业与文化的关系看,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天人合一”根本地体现为农耕生产方式对土地或自然的高度依附性,而中国文化的人本精神、伦理取向和对自然时空审美价值的发现,均直接来自农耕文明的孕育.在中国历史上,农业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协同关系,劝农传统、移民政策和屯田制度等,是中国文化确立其影响力并外向扩张的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都江堰市发展目标是建一流生态文化旅游名城,成为成都市的“三个附中心和一个枢纽”。经济发展战略是“狠抓城市经济,带动全面发展”,并确定了“旅游兴市、工业强市、农业产业化富农村”的发展思路。这一发展目标和思路,是立足于都江堰市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是解放思想、摒弃落后意识、面向未来的科学定位。根据这一定位分析人才结构,并采用新思路和手段,高标准、高起点、高速度地构筑“人才高地”,可为都江堰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会通儒学”是外来宗教在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必然选择,是外来宗教中国化并进而适应中国社会以求发展的核心表现,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学习、认同和接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文化的新时期,外来宗教“会通儒学”的历史作用仍然值得认真探讨和借鉴。新时期加强外来宗教“会通儒学”研究,必须明确外来宗教“会通儒学”的现实意义和目的,找准加强“会通儒学”现象研究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李冰治水使四川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治蜀兴川的光辉典范。其治水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鲜明科学性,敬畏生命、仁民爱物的显著人民性,因势利导、因时制宜的突出实践性,是传统文化历史与现实贯通的具象呈现。李冰治水充分反映了实践与认识、整体与部分、对立与统一、联系与发展的哲学思维,正确把握了尊重自然、综合治理、趋利避害与治蜀兴川的科学方法,与新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美好生态环境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核高度契合,深刻诠释了新时代生态哲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底层逻辑。传承中华文脉,要不断推进以“李冰治水”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和时代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转化和新发展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9.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变化多端,含义复杂,民族性和历史性很强,感情色彩较重。对于“文化”一词的确切含义至今仍然莫衷一是。就其一般意义而言,“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历史形成的,特定的社会群体所共同具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文化说到底就是人化,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的大中城市在重新思考和制定新世纪的发展战略时,不约而同地将文化战略作为整体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世纪之交的连云港市也积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出了港城的城市文化——“山海融汇、神话之都、逐海新域”。文中从连云港拥有的自然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及民俗文化资源三方面人手,尝试性地分析连云港城市文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德治”传统的国家 ,同时也是一个有着灿烂历史文化的国家。纵观历史 ,会发现“德治”的实践 ,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文化发展 ,为其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考察历史上文化发展对“德治”实践的支持 ,探索文化发展与“德治”实践的内在规律 ,对我们今天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思想和教育科学文化这几个与“德治”更为密切的方面 ,选择了西周、西汉、唐代和清代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德治”时期 ,来研究文化对“德治”的支持问题。从对“德治”文化支持的历史考…  相似文献   

12.
我要说的是几个观点的问题:一、“打工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外来打工者的一种生活、工作现象称之为“打工文化”的话,那么,“打工文化”已成了“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越发达的城市,打工文化也越凸显。这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建设离不开大量外来务工者的参与,“智力造城”必须与“体力造城”相结合,这就是目前城市化的中国模式。城市化不但改变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而且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既承担了城市的建设任务,又改变了城市人口结构。一大批外来务工者正成为城市的边缘人。在社会转型时期,这种人口的流动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目  相似文献   

13.
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也是城市文化的基石.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对于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提高整个城市的创造力、竞争力和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品牌是提升社区文化的有效载体,品牌建设是社区文化的重要途径.天桥区制锦市社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上百年的文化历史.近年来,济南市制锦市街道办事处积极打造"百年制锦"文化品牌,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做法,对于推进济南市建设文化强市起到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天人合一”不仅是一种宇宙自然学说,也是一种社会政治学说。董仲舒的“人副天数”的政治学说旨在从以“天”为本体的宇宙论推演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理人之法”,从而构建以阴阳五行为主干,以儒学为指归的具体政治制度。考察董仲舒的政治理论,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机制与现实指向,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芒市地处西南边陲,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68.23公里,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通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芒市自然景色秀丽,历史文化璀璨,民族风情淳朴,被国内外誉为“孔雀之乡”、“黎明之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省级园林城市、云南省四大旅游热区之一。近年来,芒市结合实际,依托区位、交通和资源等优势,围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目标,认真思考、科学谋划、积极探索符合芒市城乡发展的新路子,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大对坝区良田的保护力度,以建设“三化三型山城”为重点,在土地保护利用、城乡规划、功能布局、城市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构建山地型城镇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生命,失去了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城市,就失去了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失去了城市自己的特色。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在城市发展中,如何塑造具有泉州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风貌,就有了重大的时代意义。本文通过剖析泉州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借鉴名城苏州与德国汉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保护的成功经验,提出泉州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共生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看来,自然是“历史的自然”,历史是“自然的历史”,自然和历史是实践的相互统一。马克思正是从实践理解自然和历史的关系,才真正解决了自然和历史的统一,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城市品牌其实就是城市形象传播的具体化,汉水流域城市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应该结合地域文化历史特点打造本地的城市品牌,策划和营销城市;荆门市依据本地的历史悠久的屈家岭农耕文化特色,提出了中国农谷品牌,是汉水流域城市打造品牌的一有代表意义的摸索,其打造该品牌的实践对于其他汉水城市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首先认识品牌的涵义,再是研究汉水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提出打造文化品牌的设想,最后探讨荆门市打造中国农谷品牌的方法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综合为治的治安方略,是中国古代历经奴隶、封建社会一步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治理社会犯罪的系统理论。历史证明,中国古代“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繁荣局面的出现,中华民族文明成就的缔造均与实施综合治理息息相关。古代的综合治理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所在,对今天中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论坛》2008,(7):F0002-F0002
在滇西北有一座充满神奇和独特魅力的古老城池,这就是云南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唯一拥有“文化、自然、记忆”三项世界遗产所在地、中国魅力城市——丽江古城。这座建于宋宋元初,盛于明清,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的古城,依山筑城,临水为街,家家流水、户户垂杨,花树掩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