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时颖 《法制与经济》2010,(13):99-100
现代高校普遍缺乏大学生理想观教育,注重大学生知识传授和灌输,缺乏人格发展指引,市场经济又引发了大学生理想的功利化、多元化和现实化,扭曲物化未来社会的精神价值,因此高校应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规范目标管理作为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时颖 《法制与经济》2010,(15):94-95
现代高校普遍缺乏大学生理想观教育,注重大学生知识传授和灌输,缺乏人格发展指引,市场经济又引发了大学生理想的功利化、多元化和现实化,扭曲物化未来社会的精神价值,因此高校应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规范目标管理作为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与完善,作为当今中国社会变革之震源,引起了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的深刻变化,并对高校校园产生了极强的冲击波,使青年大学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多元文化与价值冲突,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传统的单一的政治取向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与大学生主体选择的客观要求,必须从思想观念到体制方法加以变革。以文化为主线,以文化与政治的双重取向为主体,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体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  相似文献   

4.
在孔子"君子"式理想人格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赞赏、追求人格境界美的人文传统,而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日益加剧引起各界注视。本文就大学生人格塑造问题,论述了孔子理想人格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几种基本品德:自尊自爱,诚实守信,持之以恒,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5.
赵菁菁 《法制与社会》2010,(13):245-245
时代的转型,新旧价值观的碰撞,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脱节。本文指出在学校教育中应当加强美德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道德追求,塑造大学生的道德人格,使其成为美德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6.
雷波 《法制与社会》2010,(27):240-241
当前我国公民文明素养整体水平不高,大学生文明现状同样不容乐观,高校德育教育又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所以高校必须有针对性的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大学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榜样,让校园成为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之邦的先锋,让高校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西部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建设西部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因此,对他们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人格素质教育现状如何?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副教授李宪铎认为,大学生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在一定意义上讲,他们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需要社会特别给予关注的群体。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对大学生人格素质教育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现在教材滞后,教师队伍薄弱,使得大学里的德育教育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浅析大学生生态人格的缺失及其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思想开放、洞察力敏锐、影响力强的社会群体,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沉重的历史责任。他们不但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应该具备健康的人格。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人格方面的探析,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生态人格,另一方面有利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一战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大学生网络人格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人格是指人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网络交往既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独立性、平等性、个性化和开放性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又容易诱发产生大学生人格的虚伪性、变异性、封闭性和迷失性.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加强大学生"网德"教育,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网络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网络系统,努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人格.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多种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本文主要分析了对大学生有消极影响的社会思潮,并且根据目前我国高校当下思想教育现状,提出了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要适应“微时代”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对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浅论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时代的热点话题,高校“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在阐述“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校的不和谐现象,并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霞 《法制与社会》2015,(3):236-238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目前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以及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一些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校班级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通过班级建设,指导、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主体人格的生成和提升,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李富  李鸣 《法制与经济》2008,(6):104-105,107
大学生是思想开放、洞察力敏锐、影响力强的社会群体,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沉重的历史责任。他们不但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应该具备健康的人格。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人格方面的探析,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生态人格,另一方面有利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一战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孙岩 《法制与社会》2010,(2):238-238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其核心作用是通过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政治立场。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也遇到了困难,如今这个问题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引起整个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它是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全社会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法治教育是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大学生法治理念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向大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启发大学生权利意识,增强大学生法律责任意识,创设高校法治环境以及矫正大学生失范现象,是培育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胡刚 《法制与社会》2010,(6):180-181
高校道德生活的直接目的在于能以此形成受教育者健康的道德价值体系,以及内化为个人品德规范的道德人格。本文从高校道德生活的解析出发,探讨了高校道德生活中大学生各种伦理表现,以此提出在此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道德价值的内涵以及建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研究毕业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结论认为,毕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男、女)、生源(城镇、农村)、是否为独生子女及专业所属类别(文科、理工科)方面存在差异。同时,毕业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是显著相关的。针对这一研究结果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