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关系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从未提出过‘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观点”;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讲的“在恩格斯看来,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说法,是列宁对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一段论述“作了并非愿意的注释”后“所得出的结论”,因而这个结论是“难以成立的。”①我觉得,这个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我们来研究列宁在引述思格斯的一段论述时所作的注释和列宁的结论——“在恩格斯看来,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是否符合恩格斯的原意。列宁的引述和注释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文摘     
《山东师大学报》第4期载文,介绍了关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问题的讨论: 一、绝对真理是由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绝大多数同志认为,这一观点是科学的。第一、任何一个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第二、绝对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总和”是一个变量,是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有的同志认为,这一论断是不科学的。第一、构成“绝对真理”的无数个“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吗?一个正确  相似文献   

3.
李郴生同志在题为《“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吗?》(见《求索》1981年第4期)一文中,对“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这一论点提出了异议。他认为:“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说的是“相对寓于绝对之中,绝对包含着相对”,同“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判断,是完全相反的。在一个论断中,出现前后两个相反的判断,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它们之中必有一假。据此,他认为“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这一论点是不能成立的。我认为,这里不存在所谓判断不恰当的问题,而是作者没有搞清“绝对真理”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4.
有的同志将列宁关于承认客观真理,“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理”的思想与毛泽东同志关于“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的论断对立起来,认为列宁的论述就是绝对真理的定义,而毛泽东同志的论断是不符合列宁思想的。我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论断与列宁的论述实际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在表述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要正确理解毛泽东同志的论断,至少要弄清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绝对真理及其与相对真理关系问题,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起因于两个似乎相互矛盾的命题:既然“绝对真理(作为一种属性)寓于每一相对真理之中”,又如何理解它作为“总和”是“由无数相对真理构成的”呢?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总和”的含义。过去一般认为它指“对整个世界完全正确的认识”。有人认为这种含义的“总  相似文献   

6.
“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我们经常这么说,也这么引用。 “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说的是,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相对之中包含着绝对,正如列宁所说“在相对之中有绝对”(《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12页)。 “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说的是绝对是相对的总和,绝对包含若干的相对,不是绝对寓于相对之中,而是相对寓于绝对之中。因为若干个数之“和”完全包含这若干个数。 很明显“相对寓于绝对之中,绝对包含着相对”的判断,同“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相对包含着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绝对真理”范畴是一虚设概念,应该摒弃。蒋冬梅撰文指出,作为与“相对真理”相对的概念,“绝对真理”是不应该摒弃的,也是摒弃不掉的。作为人类理性认识的逻辑终点,绝对真理有其存在的独特功用。首先“绝对真理是说明和理解相对真理的前提条件。以绝对真理为参照,才能明确相对真理之为真理是有条件的、近似的,它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矛盾统一体。其次,绝对真理反衬出人们把握的真理都是有待发展的相对真理。相对真理虽然具有真理性,但就整体而言,却是有条件的、近似的,因此,不具有永恒性、终极性,不可奉为千古不变的教…  相似文献   

8.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绝对真理的三种提法》(见《理论月刊》1984年第9期,以下简称《三种提法》)一文认为,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绝对真理有过不同的提法,而其中的第一种提法是:“绝对真理是人类对整个世界最终无所不包的认识,即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该文把这种提法称为“人类整个认识过程意义上的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9.
在解释绝对真理的含义时,有人认为绝对真理是“对整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及其规律性毫无遗漏的完全正确的认识。”[见《社会科学研究》(成都)1984年第6期第93页]有人认为绝对真理“是人类在无限延续中能够接近对客观外界的完全认识。”(吉林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159页)我们把第一种观点简称为“完全论”。第二种观点简称为“接近论”。“完全论”哲学界多数同志已提出了异议,而“接近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共有四方面的主要观点:一、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这一观点首见于恩格斯于1883年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所作的序言中。1950年,毛泽东在接见参加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部分同志时,将恩格斯的言论进行了归纳和概括。二、无产阶级必须加强自身的团结统一。这一观点分别出现在马克思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共同章程”和恩格斯在1847年《论波兰》的演说中,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将它升华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三、无产阶级在革命进程中要努力同其他可以…  相似文献   

11.
“一分为二”的命题或思想,由来已久。毛泽东同志第一次自觉地将“一分为二”作为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化表述,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准确的论证,并具体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毛泽东同志对“一分为二”问题的论述和应用,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九十周年之际,本文拟就学习“一分为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谈点粗浅的体会。“一分为二”的科学性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确曾有过“一分为二”的概念,但只停留在朴素辩证法的水平上,至多不过是以直观的形式猜测到对立统一规律。它与毛泽东同志所讲的“一分为二”不可同曰而语。毛泽东同志自觉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和向全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科学对待资本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清 《理论月刊》2003,(5):18-20
如何对待资本主义?这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面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到邓小平,对这一高难度的历史重大课题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两制”关系上的正确观点,奠定了邓小平科学对待资本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广东高州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一论述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一、“三个代表”是对党的先进性理论的新概括毛泽东同志说过,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是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其中党的性质问题是核心问题,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早在1948年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成立时,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  相似文献   

1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经反复论证的一个科学命题。他们不仅多次阐明这个观点,而且“都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的基础论”。(《列宁选集》第二卷第137页)在这一科学理论中,有关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观,是列宁为马克思义主理论宝库增添的崭新内容。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关于实践标准学说的基础上,对这一学说作出了新的发展。从已经公开发表的著作看,他作过多次阐述。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 体现和主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毛泽东同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论述过这个问题。他在1963年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198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生的巨大变化,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的根本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切,全面推进以“三个代表”要求为内容的伟大实践,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一在学习中碰到一个问题:“三个代表”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论述中的一个观点,还是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总概括和标志?我认为应当是后者。纵观科学思想发展的历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过程。先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若干观点,然后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再后还要在实践…  相似文献   

17.
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以及它们的关系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是一个过程,“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0页)与此相适应,作为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性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人的认识总是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识,不能一蹴而就,而  相似文献   

18.
凌弓 《前沿》2002,2(8):14-16
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他曾用“新资本主义”来表述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 ,一是借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表述方式 ;二是从内容上区别于欧美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毛泽东没有专门论述社会主义革命起点问题 ,他用“衔接”表述两个革命阶段的连接 ,一是不可能以确定的时间点来表明这个问题 ;二是为驳斥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和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9.
论刘少奇党内斗争理论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奇同志不仅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还是中国共产党内杰出的理论家。尤其他的党建理论,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他关于党内斗争的理论,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建党学说,曾经得到毛泽东同志的充分肯定。1942年10月9日,延安《解放日报》全文发表刘少奇的《论党内斗争》时,毛泽东为此写了按语,称赞这个演讲“理论地又实际地解决了关于党内斗争这个重大问题,为每个同志所必读。”①刘少奇的党内斗争理论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理论界对这一论题已有论述。但有学者指出:“研究者对此问题的论述比较…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有一系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述,并且形成了具有很高理论价值的“发展观”。这个“发展观”是构成邓小平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同志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世界和人类,看出自然界中一切现象都有物质原因作基础,同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这里马克思、列宁都明确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由物质生产发展的结果。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站在时代的制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