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公开审判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对程序价值和诉讼目的的认识偏差,司法行政化,立法粗疏、没有可操作性,导致司法实践中公开审判制度的实施存在一系列问题,完善我国公开审判制度从转变诉讼观念开始,要认识到程序的独立价值和全面认识诉讼的目的,改革法院的权力结构,完善相关制度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法院对减刑假释案件的裁定是对罪犯原判刑罚的变更,法院审理此类案件行使的是实质意义上的审判权,而不应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审批权。庭审程序引入减刑假释案件审理中,是对减刑假释审理模式的完善,也是对公开审判制度的补充,有利于罪犯的改造和社会秩序的修复,有助于程序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公开审判原则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对公开审判问题的关注更多地停留在形式上,对于制度内容的合理化殊少涉及,这决定着改革效果的有限性和难以持续性。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拓宽不公开审理案件的范围,精密化公开审理的程度,提高利益相关人的程序参与和强化对法院是否公开审理裁决的救济。  相似文献   

4.
修改之后的<民事诉讼法>对再审案件审理权进行了重新配置.但因会大大加重高层级法院的负担,以及会与各级法院的职能定位发生冲突,新<民事诉讼法>对再审案件审理权的重新配置具有不合目的性,亦不合理.通过对域外再审案件审理权配置的相关考察,文章认为应将再审案件的审理权配置于基层法院与中级法院等原审法院,同时应对我国再审制度的功能及各级法院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公开审判制度已演变为各大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在民事诉讼法律中,该制度更是体现出更深层次的私权保护、平等等特殊性。近年来,公开审判制度也体现在电视直播庭审、网络直播庭审方面。司法界与新闻界普遍认为这代表中国司法与新闻传播的进步。文章认为,直播庭审具有其本身的复杂性,不能一概而论。本文以直播庭审的利弊为切入点,反思公开审判制度在司法实务中运用的界限,进而探讨公开审判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该制度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院从九十年代初期即开始探索审判方式改革,1994年正式起步。当时各类案件逐年上升,审判力量却相对不足,审判力量与任务不相适应已成为突出矛盾。加之人民群众要求法院增强审判透明度,审判活动向社会公开,成为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要求,形势逼迫法院必须进行审判方式改革。1997年,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改革和完善审判方式的决议》实施后,我院以此为动力,加快改革步伐,使审判方式改革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坚持以公开审判为重心.以“三个强化”为重点内容的审判方式改革公开审判是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重心。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强…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审判权的监督、制约 ,是消除司法腐败现象的有效途径。必须加强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内部、人民群众、新闻媒体对审判权的监督 ,坚持公开审判程序 ,落实公开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8.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审判制度作了较大改革。但有些问题仍值得思考和研究:1、取消二审法院的书面审理方式,真正落实公开审判原则;2、取消死刑复核法院提审、改判的权力,因为复核法院的提审改判既违背了审判公开原则又违背了两审终审原则。3、削弱庭前活动,强化庭审活动。  相似文献   

9.
涉诉信访制度是我国多元化解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完整的制度构建。涉诉信访的终结机制作为打开涉诉信访制度的突破口,亟须系统化、理论化的构建。各级法院在实践中也总结出了不同的终结机制,为整个制度的整合与完整提供了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0.
法院预算独立对确保司法权独立行使、提升司法质量、实现司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有重要意义.我国法院预算采取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模式,由此导致了法院地方化、法院发展不平衡以及司法腐败等诸多问题.推动法院预算独立,符合司法本性和发展规律,是当前我国司法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应充分考虑法院地位的特殊性,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原则,构建以各级法院为主体、最高人民法院统筹负责的法院预算编制执行体系和以全国人大为主导的法院预算审核和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各级法院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它是在法院内部具体落实民事审判权的一项制度(参见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34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是法院将其主管的民事案件进一步在法院系统内部的各个法院之间进行分工,以确定不同法院对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受诉权限,最终将案件落实到具体的法院。民诉法第二章专章对管辖问题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宪法对地方各级法院的归属规定得比较模糊,而《人民法院组织法》将地方各级法院按照行政区划进行设置,并规定法院人员由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并受其监督,《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组织法》也对此作了相应规定,加之地方各级法院的财政、人事等归属于地方,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地方各级法院被视为地方的法院。本文基于宪法123条,通过对宪法文本相关条款的整体解释,以及法院在宪政秩序中作为纠纷的裁判者、法制统一的调适者和人权保障者的学理分析和在当代中国司法功能的变迁、法院体制的滞后、法官理性的受制等现状的分析,得出地方法院应是中央的法院之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3月8日作出的《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严格规范了公开审判案件的范围.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离婚或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及法律另有规定的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其他第一审案件依法一律公开进行.对公开审理的第一审案件,当事人提起上诉的或检察机关抗诉的除依法应当发回重审和事实清楚可径行判决的外,第二审也应依法公开进行.  相似文献   

1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对人民法院的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法院审判工作、法院改革和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是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导方针,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公开审判制度是现代民主和法治的必然要求 ,有助于获得当事人的信赖 ,也是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裁判理由公开对于当代中国司法改革具有重要和突出的意义。造成我国民事裁判理由缺位有制度和传统的原因。裁判理由公开制度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裁判理由公开制度在微观层面要从事实和法律两个方面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法院附设调解制度在我国至今尚无法律规定,但在司法改革过程中已涌现出了法院附设调解室等类似法院附设调解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模式.总体看来,这些改革卓有成效,但缺乏成熟的制度设计和法律支持,亟待得到法律层面的承认与整合.在吸收部分法院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我国需要构建融合诉前调解和审前调解的特色法院附设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公开审判”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并在三大诉讼法中也得到确立。但是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不当限制和过度运用该原则的倾向。我们应当在我国司法现状下深层次把握该原则,找到运用公开审判原则的“黄金分割点”,从而构建该原则下的具体制度,使其发挥其最佳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改革,新西兰形成了科学而系统的环境法院制度.本文对新西兰环境法院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详细的介绍,具体介绍了新西兰环境法院制度的以下方面:立法基础及历史、地位、处理的案件类型、诉讼资格、巡回法庭、专家证人、调解程序及上诉等.笔者相信,虽然我国与新西兰在国情上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新西兰的成功经验在一定的程度上能为构建和完善我国环境法院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日本检察制度简介(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历史上曾效仿中国的法律制度,设置了类似于现代意义上的检察制度的制度.明治初期曾引进法国的检察制度,明治中期以德国法为蓝本改革检察制度,二战后又受到美国的影响,最终建立了颇具日本特色的现代检察制度.日本现代检察制度下的检察权包括对犯罪进行侦查、对刑事案件实行公诉、请求法院正当适用法律、指挥和监督裁判的执行、对属于法院权限的其他事项要求法院通知或向法院陈述意见以及作为公益代表人处理依其他按照法令属于其权限的事务等多项权限.  相似文献   

20.
法院调解的正当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利用法院调解制度并促进制度自身的完善,法院调解的正当性评估是有必要的,其正当性基础是自愿原则。评估可以从双方合意解决纠纷和纠纷解决过程中的法院协助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