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国家行为体而言,多边外交政策和行为是其在多边制度框架内角色定位进程的直接产物,而多边外交政策的有效性决定于国家角色定位的客观性以及角色实践的主动性。着眼于有效推进自身在中亚和周边的利益诉求,植根于日益提升的国家实力以及政治和外交能力,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角色实践,使其成为制度化的推动者、议程的设置者、规范的塑造者。鉴于在多边外交舞台上,一方的角色实践始终面对他者的角色预期或者角色要求,因此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多边互动进程中,中国需要继续提升自我角色为他者所接受的程度。这尤其要求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中积极倡导地区制度框架下的合作共赢,构建基于共同利益、共享规范的命运共同体,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集体身份"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迅速发展过程中,网络游戏与青少年学生的角色社会化问题研究是当前社会心理学一个重大课题。青少年学生是网络游戏的主要群体之一,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学生角色社会化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在角色扮演中克服角色紧张、进行角色定位、促进角色社会化,增强自我意识与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易导致青少年学生角色认知不清,产生角色冲突,引发人格的自我同一性混乱影响正确角色观念的形成。本文针对消极影响运用角色社会化理论对青少年学生角色进行分析并尝试地进行角色构架界定问题,选择介入技术,以对青少年学生网络游戏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外交思想中的国家利益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利益是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是外交政策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邓小平是新中国领导人中明确提出应以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出发点的第一人。他认为 ,国家利益是一个由各种利益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根本的利益 ,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为了实现这一国家利益 ,我国必须采取坚定而又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一外交政策不仅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也有益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4.
很多研究中国外交的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外交政策和行为不合理,不符合西方国际规则,并难以预测。那么中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社会中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行为呢。什么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与行为的主要因素和形态?1982年以前冷战时  相似文献   

5.
“权力国家”、“贸易国家”和“文明国家”是外交政策研究的三种理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三大主要流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相对应。这三种理论模式的一般理论特点与要求是什么?它们对研究德国外交政策的适用性如何?说服力怎样?能解决德国外交政策连续性,即坚持什么的问题吗?这些是本文拟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际展望》2021,13(4)
国际组织与国家行为体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这不仅体现在国际组织的运行中,而且体现在有关国家保持或增强制度性话语权的对外战略之中。制度性话语权是一种结构性权力,代表一方通过国际制度框架内的规则、程序以及对规则和程序的塑造,以指引、约束他者行动(或非行动)的能力。作为国际组织的成员,各方的地位和角色、话语权和影响力并非均匀分布于国际组织的建立与运行中,各国家行为体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国际组织的制度设计、议程设置和互动理念。在上述承载着制度性话语权的不同层面,国家实力因素显然是造成分布差异的原因之一,而多边外交能力在制度性话语权的形成与分配进程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国家实力因素的影响往往在某些特定历史时刻譬如当下的"权力转移"进程中尤为关键,多边外交能力则突出表现为国家行为体进行制度谈判的策略和能力。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多边外交能力建设,尤其是国际组织中的话语传播能力、制度谈判能力、人员配置能力,保持国家角色定位的客观性与角色实践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论点摘编     
世界战争增多的根源 当前战争危机的根源可以在世界经济的矛盾中找到。过去20多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生产力的大发展,特别是生产过程的全球化,已经开始和私人所有制、民族国家体系相矛盾。生产的全球化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相互依赖。但是政治枢架的基础仍然是有着利益冲突的民族国家。 这就是布什外交政策的根源。它表明美国统治阶级正力图通过建立全球统治,即在21世纪建立一个和19、20世纪英帝国那样一个帝国,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相互依赖与国际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互依赖与国际冲突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外需求的机制建立起来,相互需求导致相互依赖。相互依赖是国际冲突的一个直接根源。相互依赖关系中国家与市场的矛盾、代价、国家行为的不自主以及相互依赖的不对称都使相互依赖具有导致冲突的内在倾向,而不同领域权力资源的转换则具有使冲突升级的性质。这不仅是由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所决定,也是由相互依赖世界中经济和政治日益融合、内政和外交相互渗透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是指将具有显著识别性、能够产生创造大众需求的虚拟角色及其一部分或全部的特征因素,作为商标、商号、产品外观、产品包装和装潢、产品名称、广告宣传以及作为商品的一个组成部分等商业性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以促进商品或服务销售的权利。本文旨在从多角度对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具体的审判实践对少年庭法官的角色进行分析.由于青少年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上与成年人不同,少年庭法官在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保证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要实现青少年利益的最大保护,既要实现审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又要实现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感化和挽救,这就使得少年庭的法官同时承担多重角色.  相似文献   

11.
国际关系理论是对国际体系运行状况、运行规律的一种抽象性说明和解释。由于学者都是基于本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来进行理论思考,因此,一国所诞生的原创性国际关系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变迁,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多次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学者对国际体系运行的理论认知。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要么与西方国际体系隔绝或者孤立,要么是西方体系的配角,中国没有对国际体系的原创性思考,因此也谈不上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主要角色,这为中国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关系"核心问题"及随之而来的"问题组",从而给中国学者的国际关系研究特别是理论创造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里,如果中国国际关系学界能够进一步完善学术制度,并深入探索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带来的国际后果,中国学者有可能继美国学者和欧洲学者之后为国际关系学科贡献巨大的知识财富。  相似文献   

12.
国际经济制度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较早可以追溯至二战结束之际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此后70余年来,在贸易、金融与投资等不同经济领域,以及在全球与区域等多个层次上的国际经济制度不断新建、改革与进化,形成了当前国际经济制度林立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在国际经济制度中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渐进式变化,总体上经历了从旁观者、融入者、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转变。中国角色的演进既是促成国际经济制度变迁的原因,反过来也是国际经济制度变迁的结果,二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密切关联。在国际经济制度的演变过程中,中国的角色逐渐由边缘走向中心,这对于中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战乱的历史。尽管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人们就向往没有战争的理想世界,然而,战争仍然不断发生。因而,探索和追寻战争的根源,便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本文(1)对马列经典作家关于战争的起源学说进行纵向层次分析;(2)对西方学者有关战争根源的理论进行横向层次剖析;(3)把这两种层次分析结合起来,尝试性地提出有关战争根源的新的基本命题,并以此为基础来构筑一个关于战争根源的层次分析理论框架;(4)力图通过这一理论构架来审视原始社会与阶级社会、国际与国内战争以及战后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5)从基本命题出发,推出一个总的基本结论,并由此大致勾勒出防止战争,维护和平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英国政府在2016年“脱欧”公投后提出了“全球英国”理念,作为“后脱欧时代”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以应对变化中的国际环境和自身国际角色的转变。基于“全球英国”理念,英国将自身定位为“全球大国”,希望借助综合实力以及与美国和英联邦国家等传统盟友的关系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推出“向印太倾斜”战略,以期拓展盟友圈并扩大对外影响。与此同时,英国外交政策中以意识形态划线的趋向更加明显。“全球英国”战略因其自身固有的缺陷以及国内政治中的制约因素,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障碍。苏纳克上台后对“全球英国”战略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其外交政策没有也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运用犯罪互动论和社会角色理论分析弑师犯罪现象发现,弑师犯罪是师生角色互动中犯罪加害与被害互动的结果,是师生角色冲突所致矛盾极端化的体现。因此,本文结合师生的角色特征,具体分析弑师犯罪中学生与教师间的加害与被害的角色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弑师犯罪中教师被害预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人道主义干涉是冷战后国际社会争论的焦点之一。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反映出各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日本政府的立场是,一方面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促进人权的行动,另一方面在人道主义干涉问题上与欧美国家划清界限。日本国内针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则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日本政府的选择和日本国内的争论,都反映了冷战后日本对国际秩序转型的适应和对自身国际角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在以无政府状态为特点的国际政治中,国家的外交政策为国家安全上的需要所支配,而政策决策者可以相对地不受国内压力的影响。 但是,随着政治现实主义理论在国际政治理论中的统治地位的削弱和国际事务的变化,以国内变数来说明国家的国际行为模式的理论就日显必要。 过去10年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完全改变了外交政策的特点。首先是冷战的结束。在冷战期间,在全球范围内冲突和纠纷不断的  相似文献   

18.
“去霸权时代”的中国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亚文 《南风窗》2010,(1):39-41
从大国关系的角度说,中国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这不是中国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世界历史在当下时刻的一种必然。中国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国际现实,调整国际战略思维,更多扮演起全球性国家角色,以防止霸权的衰落对世界政治造成的非良性冲击。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中国建立以来,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领导人把握运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外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其中处理国家关系所形成的诸项原则,堪称中国外交政策之精髓。作为学习和研究心得,笔者将其归纳为十点,这里着重就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作一简述。1.国家利益原则。这是国际关  相似文献   

20.
曹广伟  张霞 《国际展望》2010,(6):97-107
为加强在国际经济金融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世界20个主要经济体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建立了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非正式对话的机制,并逐步形成了"领导人峰会-协调人会议-部长级会议-工作组会议"的G20机制架构。随着国际经济形式的变化,G20机制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重大嬗变,由最初的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防止金融危机发生,嬗变为应对不断恶化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努力恢复全球经济增长。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G20机制的角色将逐步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嬗变到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