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时代传统政治意识形态力量的话语权力极大地削弱,网络空间成为政府、商业媒介、个人三方意识形态话语互动与博弈的场域,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空间被压缩。意识形态出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传递主体身份具有隐匿性,传递经验上升为主导经验,感性认同成为主要的价值认同方式。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创新话语体系、转换话语风格、改进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日益开放化、复杂化,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亟须调节教学话语在把关、整合、传递、认同环节上的各种不适,解决平等性理念、针对性内容、真实性价值、时代性特征的诉求,推动其朝着双向对话、生动诠释、与时俱进、开放共享的方向发展,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功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必须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要建构铿锵有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必须要从整体着眼、统筹设计和多维发力,才能使之发挥有力效果,可以从四个维度展开:规约话语权限、掌控话语权力、平衡话语权利、提升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落实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研究,不仅要通过话语体系回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而且要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加强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受到多元社会思潮发展蔓延的制约,主要表现为错误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否定、歪曲和解构,损害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象;社会思潮对社会思想环境的改造,破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认同的思想氛围;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与态度,干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因此,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置于当下社会环境,尤其是思想环境之中来考量,以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社会化的途径和高校内外多种力量构成的合力来破解社会思潮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现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主导地位的关键,在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采用了以"说教—认知"为主的实现路径,这种被模式化了的话语形态、话语方式和话语渠道,使得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现存在着诸多困境。面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斗争,建构以"认同—践行"为表征的话语体系,采用对话型话语方式,塑造整合型话语形态,创建适宜性、多样化话语渠道,成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实现的必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话语体系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有力推手。当前,大学生话语表达方式呈现了很大的变化,高校要提升课堂亲和力,用大学生熟悉的话语方式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地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话语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党情国情世情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话语练达自如,鞭辟入里,形成了极富艺术性的语言风格。借鉴习近平的语言风格,将"显硬气""接地气""藏底气""富生气"的语言艺术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8.
"慕课"作为网络发展和传统教育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理解认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等方面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接受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等方面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我们要警惕西方意识形态借助"慕课"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理性认识"慕课"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定位,积极尝试探索混合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认同面临多重危机,主要表现为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渗透消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权威认同、话语暴力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动认同、话语虚拟干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认同等。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加强理论教育、遵循传播规律、关照大学生现实生活等,主动化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认同危机,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提出"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面对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需遵循以下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体现话语的有效性;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构建完整的话语体系。依据"八个相统一"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发挥作用的方式可归纳为:理论引导、价值引导、教育规训、实践参照、情感共鸣、激发兴趣、启发思考、树立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1.
张晶 《世纪桥》2014,(6):41-4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主阵地、主渠道。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种种挑战,实效性不强,教育效果收效甚微。文章在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被淡化的基础上,探析如何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同时提出强化意识形态这一功能的相应措施,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生命线。在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的诸多因素中,最内在的因素是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同。文章界定了价值认同的内涵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认同缺失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价值认同视域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必须做好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3.
话语是语言和思想的结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得以开展的有效载体。教师作为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主体,拥有核心话语权,必须增强"三信",即理论自信、学科自信、职业自信;提升"三力",即话语创新能力、话语思维能力、话语表达能力;汲取"三源",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以此增强话语的思想穿透力、沟通感染力、文化吸引力,从话语创新的视角破解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弱化的主要症结,逐步摆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危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大学生对在一定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系统的认可,自愿受其约束并遵循其行为要求的过程。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整体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认同、反向认同、理论认同与实践认同相背离等问题。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作用不足、网络的流行等都影响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为此,要推进理论创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建立双主体互动机制,完善意识形态教育;在实践中强化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主要是指当今在校大学生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接受。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高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总体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少数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程度不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程度或认同情感不高、知行不统一、大学生群体间认同差异较为明显等。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大学生个体等方面。因此,要搭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五大机制,即构建理性认同机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构建社会实践参与机制,促进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构建沟通互动机制,注重意识形态教育贴合学生实际;健全学生管理机制,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形成价值观引领机制,提升大学生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执政党意识形态领导力建设在知识分子阶层中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注重从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出发认知意识形态,但依然存在局部性的模糊认识;对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较高,但文化认同有待提升;承认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同时包容多样社会思潮的存在;具有国家文化安全意识,但对错误思想的批判意识与能力仍需增强等。为此,提升执政党对知识分子意识形态领导力的策略和路径包括: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凸显意识形态认同的价值维度;以学术讲政治,增强意识形态话语的理论阐释力;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寻求意识形态建设的"最大公约数";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教育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不断渗透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传统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地位弱化、目的功利化和方式庸俗化的走势。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转变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摆脱单一的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宏观化灌输模式,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理念向生活微观化转变、话语表达向生活话语转变、教育载体向大众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教育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不断渗透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传统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地位弱化、目的功利化和方式庸俗化的走势。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转变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摆脱单一的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宏观化灌输模式,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理念向生活微观化转变、话语表达向生活话语转变、教育载体向大众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属性和类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从属性看,该体系以意识形态为导向,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对错误思想的抵制;以正面教育为主体,致力于对中国故事的建构和世界图景的解构;以中国语言为载体,致力于对公共话语与私人话语的沟通;以行为引导为目的,致力于对思想的引领和行为的规制。从类型看,该体系可以划分为教师的话语体系与学生的话语体系、教材体系与非教材体系、一时性体系与长久性体系、强制性体系和非强制性即任意性体系、开放式体系和封闭式体系。高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不同话语体系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国特色思想政治工作机构的多样性、职能的侧重性等客观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出现了三种层级样态: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话语、学术(科)形态话语、大众形态话语。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分层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但造成了学科范式的对立和工作机构的权力分立。必须在认清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层的客观事实基础上,通过人学范式转变与民生视角的转换使三种形态话语和谐共生,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话语和学术形态话语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话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话语为学科形态话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