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功能包括文化传承,而民族文化在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发挥民族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将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民族地区高校的建设之中,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融入到学校活动之中,融入到科研之中,最后要融入到学校的制度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对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传统文化瑰宝的民族传统体育在教化师生、培育校园文化方面独具魅力,民族传统体育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起着特殊作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民族传统体育进课程。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基本使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民族精神培养要抓好主阵地建设,要以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旋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平台作用,利用好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培育: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基本使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民族精神培养要抓好主阵地建设,要以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旋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平台作用,利用好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内在自发形成的文化氛围,由学校的学风、教风、作风和整体素质汇聚而成。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长期作为我国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需要处理好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强化党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引领作用,明确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路径,以确保高校文化发展和办学的正确方向。高校要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鼓励师生员工特别是青年学生参与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文章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校园文化载体之中,充分发挥校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包英杰 《世纪桥》2008,(9):105-106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指向,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从而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实现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具有悠久历史的北大、清华的校园文化对我国其它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解读、学习、借鉴清华、北大的校园文化精髓,对于加强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文章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校园文化载体之中,充分发挥校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指向,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从而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实现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下,增强高校民族精神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其有效途径主要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创新民族精神的内容;转变观念,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方法,综合利用多种策略手段;提高教师和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把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构建传承民族精神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丽红 《奋斗》2004,(7):8-9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贵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校作为承担高层次国民教育的主体,应该积极主动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崇高职责和神圣使命。作为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应该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进程中发挥生力军和策源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百亮 《党史文苑》2009,(7):59-60,66
全球化背景下,增强高校民族精神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其有效途径主要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创新民族精神的内容;转变观念,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方法,综合利用多种策略手段;提高教师和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把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构建传承民族精神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皎 《党史纵横》2010,(5):11-11
校园文化是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和精神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从构建优美环境文化、建设和谐精神文化、营造人本制度文化和活跃特色行为文化等方面构建校园文化,逐渐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文化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承和弘扬民族艺术,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对高校文化建设而言,传承和弘扬民族艺术,有利于培育高校文化精神、彰显高校文化特色、强化高校文化功能。高校应通过加强民族艺术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民族艺术研究、创新民族艺术载体,推动民族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校园文化功能的教育缺位、校园文化活动的价值缺失、校园文化精神的记忆断层等问题。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炼学校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念,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品位,发挥校园文化的创造力和辐射力,不断丰富和谐文化内涵,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质量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直接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和高校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加强应用型高校质量文化建设,既是办学定位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加强应用型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必须依托评估认证体系、完善制度保障、营造创新氛围,融入学校管理、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全过程,有效推动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8.
雷锋精神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所孕育,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一种高尚的革命精神,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把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客观要求。实践中,加强主体建设、重视渗透融通、优化环境因素等则是把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梁铭铭  赵健 《学习月刊》2013,(20):20-21
校园文化足凝练大学精神内涵和承载大学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凭借强大的感知力和影响力.它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高校普遍重视学校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忽略了校园文化自身的层次性。学院文化作为学校整体文化的延伸与拓展.有其独特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它折射出专业特质与精神风气足院系创造浓厚教风、学风.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任务。本文从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地处欠发达的边疆地区、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和文化教育不受重视等方面,分析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自信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民族地区高校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点,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向,强化文化通识教育,多方位开掘学科的文化内涵;以本民族地区优秀文化资源为基础,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