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案件资料1.1简要案情7月某日凌晨1时许,某居民楼起火,清理火场时发现1具尸体。死者男,35岁,离异独居。现场为2室1厅钢筋混凝土结构,卧室被烧最重,除部分金属物件外,其余皆已烧毁。尸体位于卧室内一烧毁的弹簧床垫上,呈俯卧位,头面部垫有一枕头残片。1.2尸体检验尸表检验全身大部分体表皮肤烧焦炭化,仅右面部、胸腹部、右上肢前侧及外生殖器尚存有皮肤,残存皮肤周围可见充血水肿。头发烧焦缺失,左颞部头皮部分缺失、颞肌外露,其余部位头皮完整、未见明显破损。颜面部皮肤大部分炭化,双眼睑紧闭,右侧上眼睑肿胀,口腔、鼻腔有血样液体溢出,口… 相似文献
2.
152例火场尸体的法医学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火场尸体的法医学检验特点及其鉴定。方法 对86起火场中152例尸体的相关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52例火场尸体,生前烧死109例,纵火焚尸38例,无明显高温作用的尸体5例。主要死因有“烧死综合征”100例,火场有毒气体中毒8例,机械性损伤32例(含高坠死4例),机械性窒息5例,电击、服毒各1例;不能确定死因5例。自杀5例,他杀40例,意外107例。在生前烧死尸体,87例呼吸道内有炭末沉着,71例皮肤局部烧伤边缘组织有红肿,46例检见水泡,17例有“闭眼反应”征象,大部分尸体血中HbCO浓度超过20%;纵火焚尸少见或不见上述改变。结论 检验火场尸体,根据烧死尸体征象和血中HbCO浓度检测,并结合火场勘验资料综合分析,其死因鉴定和死亡方式推断结论方能准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54例意外烧死尸体的法医学检验,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供法医学实践参考。1案例资料1.1基本情况54例意外烧死尸体的相关资料均来自上海市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间委托尸体解剖的35起火灾案例。案件性质均认定为意外事故,其中单起事故中死亡2人以上的有8起,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为10人。35起火灾意外中32起发生在居民住宅,且20年以上的老式居民住宅占多数(26起),3起发生在工厂仓库中;起火原因大多为电线老化和电器使用不当(33起),此外还有化学物质爆炸或爆燃等(2起);起火时间多为夜间(28起)。1.2性别和年龄本组案例死者中,男性33例,女性… 相似文献
4.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5年6月1日20时,某路段发现一面包车着火,车内死者胸腹部环套铁丝。勘察后证实死者为陶某,因未能筹款还赌债,6月1日下午购买了铁丝、30L的铁质油桶及20L汽油。20时30分许,开车缓慢行至此路段,将铁丝环套自己并点燃汽油,继续驾驶,最后汽车失控。1.2现场勘验车辆情况车辆燃烧程度前重后轻,正驾驶室 相似文献
5.
6.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米某,男,42岁。某日被他人发现死于一处临时安置房内。现场有明显的高温烘烤痕迹。室内张贴画、家具已全部烧毁,仅存混凝土楼板和墙壁,地面有多枚吸剩的烟头。死者仰卧于现场西北角,头西脚东,衣物烧损严重,体表有烧灼痕迹。1.2法医学检验尸表检验死者额面部见20cm×14cm范围擦伤,颈部右侧可见散在大小不等水泡形成,双眼球睑结膜淤血,角膜重度浑浊,瞳孔不能透视,口、鼻腔内可见血性液体,死者头面部、四肢表面皮肤见不同 相似文献
7.
8.
<正>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某年5月7日郑某(73岁)离家后一直未归,其身高158cm,身材瘦小,患有老年痴呆症。郑某家人经多方寻找,于5月16日在邻村某太子参园旁陡坡下发现郑某尸体。现场情况及尸体检验现场陡坡下为密林,西侧、南侧、东侧均为长满青草的缓坡,其旁有1条小土径。陡坡西侧近北处地面见1双女式皮鞋和1条围裙。尸体位于陡坡下的密林草丛内,头下脚上,卡于 相似文献
9.
1案例资料2005年7月,在洮河流域某水电站附近发现一成年男尸。现场河流两岸地势平缓,水流湍急,右岸约500m处为一公路。尸体浮于水面,上身赤裸,下着蓝色长裤,腰系黑色牛皮腰带,赤足。尸体已腐败,呈巨人观征象。尸长172cm,发育正常,营养良好。鼻腔及右耳道内有血液溢出,口腔内见少量呕吐物沾附。前额部及右眉弓见3处挫裂创,大小分别为3cm×1.5cm、1.3cm×0.4cm、1.2cm×0.5cm,其创口苍白,创缘不齐,创腔内有组织间桥无生活反应;右侧枕顶部有一7cm×4.5cm的头皮血肿,其间见6cm×2.5cm的弧形挫裂创。该创口方向由右上斜向左下,创缘不齐,右上创缘… 相似文献
10.
对尸体的毁损通常见于杀人案件,其中尤以碎尸案件中多见。还有部分见于侮辱尸体案件中,而对墓中尸体进行毁坏、抛弃则极为少见且易误判为杀人碎尸,笔者在实际办案中曾遇1例,报道如下。1案例简介2004年6月23日,我市某乡村一农户柑桔园篱笆内发现一编织袋,袋内装有一人类头颅,拟为一起杀人碎尸案件。经检验,头颅呈干尸外貌,头皮散布白色霉斑,部分颅骨外露,综合现场勘验、尸块特征等分析,似有墓地棺材内尸体特征。沿此线索结合尸块识别信息展开侦查,两天后找到头颅来源,随即疑犯落网。后查明:死者与嫌疑人张某系同组村民,3年前因故发生纠纷,张…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分析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探讨医疗过程中发生PTE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本市2002年至2009年16例PTE猝死案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每例均至少存在1项已知的高危因素,其中外伤12例,慢性疾病长期卧床1例,手术3例;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平均为1.2h,6例≤1h,3例≤12h。结论对于高龄(≥40岁)外伤或手术患者,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PTE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应采取紧急手段处理栓塞,谨防发生PTE致猝死。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够对不同密度的人体组织进行成像,在疾病和损伤的检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逐步成熟,它可以对组织脏器进行容积再现、多层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等后处理,在肿瘤、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骨折、关节异位、脏器破裂、出血等损伤的检验,枪弹、爆炸碎片、吸入物等体内异物的检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将其应用到相关研究领域当中。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应用CT技术进行法医病理学研究的情况进行综述,以便法医病理学研究者了解CT在法医病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能够为今后的法医病理学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Geoffroy Lorin De La Grandmaison M.D. Ph.D. Philippe Charlier M.D. Ph.D. Michel Durigon M.D. Ph.D.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2010,55(1):85-88
Abstract: The forensic community does not agree on the need to perform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at forensic autopsy.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usefulness of systematic standard histology in forensic autopsie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428 autopsy cases for which standar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systematic. Mechanism of death not shown by gross anatomic findings was discovered by histology in about 40% of the cases. Cause of death was established by only histology in 8.4% of the cases. Microscopic findings affected the manner of death in 13% of the cases. Histology provided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about prior medical condition of the deceased in about 49% of the cases. Traumatic lesions were better documented by histology in about 22% of the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systematic standard histology for the main organs should be used in routine forensic autopsi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致死性心脏压塞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和鉴定要点。方法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05~2015年完成的38例心脏压塞致死案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致死性心脏压塞好发于男性(71.1%),平均年龄44岁;直接死因血性积液34例,非血性4例;根本死因以疾病多见(73.7%),主要为夹层动脉瘤、冠心病、恶性肿瘤;发病12小时内死亡占75%;涉及医疗行为30例(78.9%),26例无医疗过错(86.7%);疾病致死案件涉及伤病关系15例(39.5%)。结论掌握致死性心脏压塞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和鉴定路径是准确完成该类案件法医学鉴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综述近年来在硅藻检验、水中浮游生物叶绿素(A)检测、血液化学和组织化学检验等方面的最新文献报道,并对各种溺死检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在硅藻检验中,硝酸乙醇法、破机罐法及微波消解法,可缩短检验时间,提高办案效率;酶消化法及PCR法硅藻检出率高,适用于可疑水样中硅藻密度低样品的检测。早期器官组织中浮游生物叶绿素(A)、血液和组织中其他生化指标,可作为鉴定溺死的重要参考;微量元素锶检测可用于鉴定海水中溺死;另外,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遗传多态性片断PCR,可望成为新的、灵敏的溺死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