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李江 《新湘评论》2007,(1):10-12
2000年我在国家计委“为‘十五’计划献计献策”征文活动中写了《“减少农民、增加市民”——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一文(见中央党校《理论动态}1512期),提出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是我国经济结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只有减少农民、增加市民,把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才是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解决耕地抛荒的措施不过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耕地抛荒问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狭小的农产品销售空间是农民耕地抛荒的根本原因。而“减少农民,增加市民”则是解决农民耕地抛荒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农民增收难度大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有增收渠道单一、结构失衡、产业化进展慢、农外就业难等等 ,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在新形势下 ,促进农民增收要“围绕一个中心 ,实现二个突破 ,奠定三个基础 ,推进四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而农民增收趋缓是当前农村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随着加入WTO的日益临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迫切任务。近年来,沾化县立足特有的冬枣资源优势,坚持把发展特色经济作为振兴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促进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1999年全县冬枣产业实现总收入60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  相似文献   

5.
赵贡桥 《当代贵州》2007,(16):26-26
石阡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业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薄弱,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难度较大,只有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才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理论新视点     
《前线》2001,(3)
论点交锋 在我国,城市与乡村体制政策不同,农民与市民身份待遇不同。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在《读书》2000年第五期上主张通过放开户籍管理、让农民自由进城的办法,打破这种“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格局。而南京大学陈晓律则在《读书》2001年第一期上提出了不同看法。陆学艺:走出“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困境 五十年代,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对城市、市民和农村、农民,在所有制基础和诸多方面实行两套政策。这是当时短缺经济和集中力量进行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这种体制由于保留的时间太长,带来…  相似文献   

7.
报刊拾零     
就业格局发生三变化 《经济参考报》2月1日报道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于法鸣介绍,我国目前的就业格局已发生三大主要变化。第一,中小企业成为就业主要渠道。据最新数据,我国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达到3570万户,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第二,自谋职业者大量增加,灵活就业成为重要方式。在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交织的压力下,“正规”就业萎缩,劳动者纷纷转向自谋职业,微型企业大量增加。目前我国登记注册的7人以下微型  相似文献   

8.
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关心“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的转型问题,提出了通过新型工业化、五个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措施来实现我国“三农”转型。而“三农”转型的核心是农民的转型,其实质是在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农民收入、富裕农民生活的前提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或市民转变,实现城市(镇)化的过程。厦门作为我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不少“三农”转型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马智凯 《奋斗》2004,(8):17-18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  相似文献   

10.
夏占义 《前线》2011,(12):8-10
让“首都的农民是拥有集体资产的市民”,是新的历史时期解决首都“三农”问题,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农民财产权利和经济利益,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和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视野     
我国农村工作基本思路出现三个转变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把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确定为促进农民增收,反映了我国农村工作基本思路的转变。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农业的基本功能是向社会提供食品,但为了促使农业发挥好这一功能,首先就必须保障农业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只有农民的收入能够不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才能够持续地发展。中共中央2004年一号文件围绕着增加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的收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尊重农民的经济利益,尊重农民的经营自主权,不仅  相似文献   

12.
一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是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早提出和明确回答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1952年6月6日,他在一个文件上批示说:“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问阶级。”1953年11月4日,毛泽东在同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谈什么是农村工作的纲和主题时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并且逐步解决这个矛盾,这就是主题,就是纲。提起了这个纲,各项帮助农民的政治工作,经济工作,一切都有统属了。”《党的文献》1988年第1期中《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一文说:“有一种习惯的说法,过渡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石家庄市从1994年开始,启动“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工程,6年多来,坚持不懈,使市民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为规范和完善“三德”教育的内容,建立一整套“三德”教育体系,石家庄市先后出台了《市民文明公约》、《市民道德规范》、《市民行为规范》、《“三德”教育读本》等一系列道德建设规范,同时指导全市各系统、各行业制定了具有各自特点的规范措施,初步形成了具有石家庄特色的道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地矛盾不断出现 ,尤其是农地使用权方面的矛盾突出 ,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一、关于农地使用权的制度规定及政策体现农户通过承包而获得的集体土地使用权 ,其权能方面的规定和制度并不多 ,只是规定“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新《土地法》也只是原则规定“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个人使用”。但在政策和现实层面上 ,农民…  相似文献   

15.
提高农民素质的教育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要实现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农村、农业、农民(简称“三农”)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教育投入重城市轻乡村,不利于农民素质,尤其是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全国现有8500万文盲半文盲,3/4以上集中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虽然农民和市民在同样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竞争,但是由于他们缺少知识,缺乏技术,还没有起跑,就已经输掉了。所以,“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素质。一、更新农村教育观念,正确认识教育功能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的巨大经济功能,没…  相似文献   

16.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有很大提高,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开始凸现。从农业内部结构来看,农产品的品种品质不优化,多是大路货、老品种,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从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17.
视野     
国务院关注四大国计民生据《半月谈》报道,反垄断法:保护公平竞争的“经济宪法”不久前,反垄断法草案如期提上审议日程,表明了中国高层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坚强决心。突发事件应对法:最大限度保护公民权益。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般都要超过上千亿元。应对突发事件将有法可依,体现了“最大限度保护公民权益”的立法精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放活”九亿农民。该草案首次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取消了业务主管单位管理制度,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商登记管理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迎来大…  相似文献   

18.
曾国平 《当代党员》2007,(12):20-20
一、党的十七大闭幕后,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更需要重庆加快步伐。本刊在“特别策划”栏目里组织了《农民变市民的前沿试验》系列报道,在“当代论坛”栏目发表了《解放思想是改革试验的法宝》的文章,在“理论与实践”栏目发表了《重庆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与路径探索》。希望各级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这些文章,结合实际不断探索,认真做好城乡统筹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9.
要刊视点     
《求是》2004年第4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苦、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点、难点主要在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增收困难,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一、如何理解“农民市民化”狭义上指农民、城市农民工等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获得所在地的城市户口及相应的社会权利。从广义看,“农民市民化”指借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使传统农民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向市民转化,以实现城市文明的社会变迁过程。摘自:《华东新闻》所谓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