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碧山是宋末元初的一位重要词人,他凭借自己的64首词在词史上占有一席不容抹煞的地位,清代词人及词评家对他极其推崇,现代人对他却颇有微词,当代人很少注意他.本文从咏物以托意、词中的意象、词的章法结构、典故的运用等方面考察其沉郁深婉的词风特征及形成,以期揭示出其词作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词论》是她创作理论的总结。本文通过分析《词论》论词六条标准,论述了其对李清照词作的影响,从而折射出李清照在词作上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词作为一种异于诗、文的文体观念,形成于晚唐,《花间集》代表了词体的成熟,确立了词以婉约含蓄为特征的文体风格,后柳永的慢词、苏轼等人的豪放词是词体风格在不同方面的衍生和变异,是文体自身发展变化的结果,丰富了词的文体风格。然从词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来看,婉约含蓄仍是词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4.
陈廷焯著撰《白雨斋词话》,扬弃浙西词派,发展张惠言、庄棫之旨,提出“沉郁”说。在晚清词学界,其说可与王国维的“境界”说及况周颐的“重、拙、大”说鼎足而三,故陈氏当堪称说词大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女性词史上,徐灿可与李清照相媲美,也是开拓词风的关键人物。她以悲壮的豪情、深隐幽微的意境以及俊爽的风格从事创作,故其词作———《拙政园诗馀》,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突破传统闺秀词作纤细委婉的词风,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她在其词作中抒发的家国之思———怀乡之愁、亡国之音,均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女性词史上,徐灿可与李清照相媲美,也是开拓词风的关键人物。她以悲壮的豪情、深隐幽微的意境以及俊爽的风格从事创作,故其词作———《拙政园诗馀》,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突破传统闺秀词作纤细委婉的词风,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她在其词作中抒发的家国之思———怀乡之愁、亡国之音,均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陈廷焯著撰《白雨斋词话》,扬弃浙西词派,发展张惠言、庄械之旨,提出“沉郁”说。在晚清词学界,其说可与王国维的“境界”说及况周颐的“重、拙、大”说鼎足而三,故陈氏当堪称说词大家。  相似文献   

8.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浅谈李清照及其爱情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在内容上具有思想认识价值,她南渡前的作品具有封建的叛逆性,而其南渡后的词作则凄婉沉郁,倾注了忧国忧民之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富于强烈的形象性,感情上真挚细腻。因而在词坛上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杜甫陇右诗的主体意象及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用意象说话的圣手。诗人在客秦期间创作的 10 0余首陇右诗 ,是杜诗中一枝绚丽的鲜花。从意象的角度审视 ,陇右诗具有典型的意象化创作现象。其诗歌主体意象有田园意象群、羁旅意象群和边塞意象群三大系列。它们是诗人独特的人格、个性、审美情趣及客秦期间特殊心境的知觉化和对象化 ,也颇能代表杜诗沉郁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陈亮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历史人物,但今人对于陈亮的哲学、政治、经济思想的研究较多,而对于他的《龙川词》研究较少。其实,在软媚之风弥漫的南宋文坛,《龙川词》的创作在内容、用典以及风格等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尽管许多词论把李清照之词尊为婉约之宗,但从词的特性、发展历史以及本色词与变体词的对照来看,柳永之词比李清照之词更能代表词的本色。"诗化词"、"豪放词"并不就是变体词,"婉约词"也并不就是本色词。  相似文献   

12.
13.
长篇叙事吴歌产生及繁荣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歌经过千百年的孕育,在各种文艺样式的影响和丰富下,因叙事套式、自由的体制和丰富的句式、特定环境的特定歌手等各种条件的成熟,而于清朝中后期以来形成长篇叙事的巨制,乃是吴歌演进的必然,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整个发展趋势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解读《公孙龙子·指物论》之“指”,须以物为基本参照,在指、物对应中把握其含义。按公孙龙论物与实密切相关,实是名所表达的物之所是。《名实论》以物、实为一与多之对应,则如何将不同的实维系在一物之中,就需要借助“指”的联结、联系。在此意义上,“指”即相当于系动词“是”(is)。但因为先秦汉语尚未产生系词,而公孙龙业已遭遇与之相关的哲学问题(一事物在多种意义上是其所是),故而作《指物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诗歌翻译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具有模糊性 ,其模糊语言创造美。它必然给诗歌翻译带来许多问题 ,包括翻译标准与方法。本文试图对汉诗英译翻译标准的模糊把握和翻译方法的灵活运用进行探讨 ,为译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贯穿山水田园诗的最大特征是自然。我国古代诗人在宦海沉浮与洁身自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常把山水田园作为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他们在大自然中,假江山之助,以自然景物为材,创造出风格自然平淡的山水田园佳作,反映了诗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与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7.
和谐之美,是书法界众家的共同追求。和谐之美的核心所在,是要求审美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始终处于矛盾统一之中,相互协调,多样统一。书法艺术中的舍谐之关首先要以坚实的文字写作功底为基础,以体现其真;其次,应以深邃的文化底蕴为前题,以体现其善,第三,突出作品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诸因素的整体协调一致,以体现其美。  相似文献   

18.
巫罗俊是闽西客家巫氏的先祖,在巫氏族人祠堂中,他比较罕见地以塑像的形式为后人祀奉;而他带领当地民众开基立业的壮举,更使得其由"祖"而"神",升格为宁化县的土地神。清中叶闽(粤)客家巫氏族人大量移民台湾,他们数典不忘祖,皆铭记巫罗俊为始祖,并慎终追远,直至今日仍坚持定期到宁化巫氏公祠赡拜祖先,表现出血缘关系的承传和延续。在迁台过程中,巫罗俊崇拜在台湾也由"人"升格为"神",演变为王爷信仰这一颇具地方色彩的神明角色,它提醒我们要注意福建民间信仰在台湾自然、人文环境下所产生的调适与衍变,只有正视这种差异性才能更好地为我们论证闽台文化同一性树立科学论说。  相似文献   

19.
Liu Yong’s Ci about business trip typically reveals the contradiction of his cultural identity. Due to the particular viewpoint of life experience narrated by himself rather than being a spokesman or lyrics writer, his Ci about business trip demonstrates the complication of his own inner world, becoming a direct manifestation of his life experience of dilemma. On the theme of nostalgia and patriotism, his Ci shows a tendency towards classic tradition; however it emphasizes features such as estrangement from politics ontology and abandoning political personality of literati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 The nature of his cultural identity is to highlight the individual sensibility and pursue the life with emotion and love. Retrospection of ole lover, missing and admiring the beauty constitut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compensate the frustration of losing homeland when drifting and wandering when he travels; in the meantime, it also shows the retreating consciousness of being addicted to sensibility and incapable of establishing life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