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丽云 《党政论坛》2014,(13):33-35
诚信作为一种可预期的责任承诺,并不能自发产生.针对社会急剧转型普遍存在的“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顾”的市场失范、失信行为,必须以诚信制度建设加以解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徒法不足以自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制度建设是不够的,必须确保法的实施,以法治化方式提高法律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道德作为调节社会的基本规范,它们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任何社会中都有法律与道德的共同基础,诚信便是商业社会中法律与道德的共同基础。因此,我国在构建诚信法律制度时不应忽视诚信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现代政府得以立足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基础。现代民主政府必须按照“真”、“善”、“和”三个维度来加强自身建设,打造诚信政府形象,以“真”立足,以“善”立根,以“和”持久。这三个方面的完整统一,就是诚信政府得以持久确立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站在诚信道德的角度,在经济、法律、道德的综合实践中寻找到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从总体要求、实施条件、具体措施等方面推进了诚信道德建设,同时在保障和规范经济发展中,实现了道德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并揭示出利益引导可以服务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8)
文章从制度视域探讨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诚信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道德诚信边际效用递减和社会诚信建设对传统诚信体系存在路径依赖。文章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认为社会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须从健全完善诚信信息监控机制、健全完善诚信行为激励机制、加强对公民诚信制度教育等方面着手,从制度建设到思想观念上齐抓共管,齐头并进,才能保障社会诚信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中西诚信伦理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诚信伦理重内在德性和自律,西方诚信伦理重外在利益和法制,中西诚信伦理有同有异,各有优劣。在建设诚信社会的过程中,应将中国重德性、自律的诚信与西方社会有完备的法律规范和机制约束的诚信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诚信伦理和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在于诚信制度的构建忽视了道德和法律的合力作用。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原有的诚信建设路径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企业社会责任是包括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四个方面内容的综合责任和系统责任。从企业社会责任入手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目标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原则,是构建完善的企业诚信制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政务诚信是指政务活动中的各级政务机构和政务人员对公民真实不欺的一种行为表现,要求做到“内诚于心”和“外信于行”。依据对政务主体诚信缺失控制力的不同,政务诚信可划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政务诚信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9.
李晓远 《学理论》2014,(26):3-5
诚信作为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深深地根植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行业、每个单位及社会成员的一切社会交往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中。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诚信出现了去"本体论"、"公共性"、"制度性"的新特征,社会转型期及相关制度规范的不完善为社会诚信对制度的保障提出了需求,作为制度保障的个人信用制度是最基础的保障,然而也存在着有待完善的地方,通过加强个人信用立法,健全个人信用法律体系;构建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提高个人守信意识;完善配套的制度建设,构建新时期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来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对于新时期社会诚信环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下公民道德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公民道德人格的缺失。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建构"道德主体"制度体系的设想,认为道德主体是社会主体在道德建设领域的体现,道德主体制度建构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和政治问题。道德选择权是一种保障公民参与社会道德建设的法律权利,是道德主体地位的基本权利表现。道德选择权的制度建构实现了道德建设的法律制度支撑,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的互动与协调发展,展现了道德建设"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具体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11.
<正>诚信从本质上来讲属于道德范畴,主要应当靠道德教化的方式来解决。但在现代社会,诚信还应当是一种法律范畴,必须将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从法治的视域看,重建政务诚信,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在政务诚信中的作用,深入推进政务诚信的法治化构建。政务诚信作为诚信原则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体现,具体包含行政目的的正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就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诚信在伦理学意义上具有着正当的优先属性。这是由诚信在新时期的本义以及它在市场经济和我国走向全球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建设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诚信体系时就应该更注重诚信的制度保障,即加强诚信在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上的建设与实施,最终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刘松涛 《学理论》2012,(28):240-241
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的需要,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笔者试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主导性作用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模范导引作用、诚信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以及开展诚信道德教育的相关活动等五方面阐述了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之中,规章制度尚不健全,经济秩序混乱,体制正待完善,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影响等冲击和瓦解着人们原有的诚信道德观念."苏丹红事件"、"红心蛋事件"、"华南虎照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无不反映现在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失信危机.诚信,一个虽普通却又重要的话题,它从过去中国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到我国现行法律一个重要基本原则,其内涵早已超越了纯粹的"私德"范畴,今天,我们更关注诚信的"公德"性.如何把指导性的诚实信用原则演变为具体化的法律条文并真正灌输到具体的某个适用领域,如何从法律的层面树立公民诚信意识,构建和谐诚信社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是分析社会诚信问题的科学方法论,诚信是社会道德风貌的基本标识和道德理念的核心元素,社会诚信价值观有其特定的根植于社会实践的道德传承图景,社会诚信缺失是道德传承过程中的非良性变异。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以及内外因辩证关系的视角出发对社会诚信缺失原因进行多维剖析,有助于深刻揭示诚信缺失的社会根源。以社会存在与社会发展为依据,运用系统论的视野审视社会诚信治理,坚持多措并举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是当代中国在深度市场化和社会信息化境遇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端东 《学理论》2013,(2):252-25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诚信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当下媒体舆论引导责任异化、传统信仰危机、制度的权威性弱化引起诚信问题的起因追溯,找到应变诚信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诚信从道德逐渐渗进入法律,首先是私法、然后是公法,《行政许可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信赖保护原则,要求政府必须诚信。无论是行政相对人还是作为政府的行政机关,均应该遵守诚信原则。  相似文献   

18.
我国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缺乏诚信有多种原因,主要根源在于:信用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地方保护主义和执法不严,信用记录空白、失信曝光难,法官和市场主体素质不高等。对此,应通过加强信用立法制度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和强化信用监管、建立信用档案和披露失信信息、加强法官业务培训和公民道德教育等措施,重新确立诚信原则在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何为廉政三本账?就是道德账、经济账和诚信账。为何要算好廉政三本账?因为只有算好廉政三本账,人生才能心安、平安、福安。如何算好廉政三本账?一是营造读书学习氛围,增强算好廉政三本账的文化底蕴;二是强化道德诚信教育,夯实算好廉政三本账的思想基础;三是深化廉政制度创新,健全算好廉政三本账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敖翔 《求知》2013,(4):4-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政务诚信"放在诚信建设的首位。这是由"政务诚信"在市场经济体制、政治民主化、现代文化、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决定的。但是,当前的政务诚信建设在政策规划、政务实施方面均面临着一些障碍,为此必须充分探究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