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有10位独臂将军。其中有3位是在长征中痛失手臂的,巧合的是他们还都来自同一支部队——红二方面军,他们是贺炳炎、余秋里、晏福生。长征中的战火使他们的躯体不再健全,长征的熔炉却把他们淬炼成驰骋沙场的独臂将军。诚如余秋里回顾长征时所言:"是理想和信念的力量,鼓舞我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艰苦的磨炼,更进一步坚定了我的革命信念,锻炼  相似文献   

2.
正"一把手"在人们的印象中,泛指部门或单位的第一负责人。而在战争年代,这却是大家对独臂军人的昵称。对于开国上将贺炳炎、开国中将余秋里而言,"一把手"则有着双重涵义:他们同在长征中失去一只手臂,是肢体上的"一把手";又在同一部队分别担任军事、政治主官,是搭档行使指挥权的"一把手"。他们创造了军政干部合作  相似文献   

3.
贺炳炎、余秋里都是我军著名的“独臂将军”,贺龙元帅戏称他们为“一把手”,冀中老百姓则称他们为“共戴一双手套”的将军。在两人的人生旅途中,他们曾先后三次搭档,并肩战斗,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卓著功勋。  相似文献   

4.
<正>从1955年至1965年,被授衔的开国将帅共有一千六百一十三位。在这一千六百一十三位身经百战、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不朽功勋的将帅中,就有九位独臂将军,他们是:彭绍辉上将、贺炳炎上将、余秋里中将、晏福生中将、左齐少将、彭清云少将、陈波少  相似文献   

5.
刘荣付 《广东党史》2011,(12):21-23
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中一共有10位独臂将军,他们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贺炳炎(上将)、余秋里(中将)两位将军有着相似的传奇经历,并有过多次成功合作。他们同年参加革命,都是贺龙的爱将,都在随红二军团长征中受伤断臂,都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二人又并肩战斗多年,共同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贺炳炎、余秋里是我军著名的独臂将军,战争年代被戏称为“一把手”将军。 贺炳炎是贺龙手下的一员骁将,1935年11月红二方面军长征前夕,他担任了红五师师长。12月,在一次与国民党军作战中,被敌军炮弹炸伤,右臂骨头被粉碎,仅一肤相连。如不马上作截肢手术,创口感染恶化,会有生命危险。 没有手术锯,红二军团卫生部长贺  相似文献   

7.
在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中,共有九位独臂将军,其中的两位更富有传奇色彩,那就是独臂上将贺炳炎和中将余秋里。在长征途中,他们分别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师的团长和政治委员,又先后为革命失去了左臂和右臂;在抗日战争中,革命的召唤使他俩再次走到了一起,他们分别担任八路军独立第三支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为开辟冀中革命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长征初期首次搭档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  相似文献   

8.
“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1945年4月23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会议上见到贺炳炎时,如此夸奖他。贺炳炎,1913年2月5日出生在湖北省松滋县,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首任军长。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佳话和美谈。后卫变前锋。贺龙传令,阻击3个小时,为贺炳炎做手术。贺炳炎锯了臂红军长征有先有后,由贺龙等指挥的红二军团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支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位著名的师长,他就是1935年11月担任红二军团新编第五师师长的贺炳炎。1935年12月22日,国…  相似文献   

9.
正1947年冬季,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三五八旅政治委员余秋里针对部队的解放战士(俘虏兵)占部队总人数百分之七八十等问题,创造性地开展了以"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要内容的整训运动,使大批解放战士受到教育,得到转化,成为真正的解放军战士。毛泽东称赞余秋里解决了一个从中央苏区起就想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余秋里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年9月20日,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从此,余秋里重着戎装,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部队。军队工作千头万绪,作为总政治部主任的他,上任不久就抓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于是就有了被称为"一个伟大的创造"——军民共建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1983年秋,根据总政治部的安排,济南军区召开基层政治工作座谈会。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余秋里赶到济南,认真听取各野战军军政主官汇报基层政治工作情况。在众多的发言者中,六十七军政委周克玉引起了他的注意。时年54岁的周克玉发言朴实、生动,没有八股气,用鲜活的实例,将新时期以来野战军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都说得很清楚。余秋里很是欣赏。会议间隙,余秋里向济南军区政委陈仁洪详细  相似文献   

12.
关于红军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是谁创造的问题,史学界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朱德具体概括总结的。1928年4月,朱德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刚好赶上江西敌军前来"进剿"。5月间,朱德连续取得了五斗江、高陇、草市蛔、龙源口  相似文献   

13.
贺炳炎是唯一一位被毛泽东批准不用行军礼的将军,也是开国将军中唯一被国家民政部追认的革命烈士。他英勇顽强,战功赫赫,曾忍受剧痛接受无麻醉截肢手术。他严于律己,忘我工作,以残病之躯奋斗到最后一息。贺炳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英雄乐章。  相似文献   

14.
成钧的造化:余秋里的左臂换回了成钧的一条命成钧,湖北省石首县成家咀人,1911年6月19日生。1930年6月,成钧参加了红军。到了1935年夏天,他已是红二军团第六师十八团团长。红十八团是红二军团的“拳头”部队,团政委是余秋里。1935年12月,贺龙指挥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成钧和余  相似文献   

15.
正余秋里是著名的独臂将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毛泽东称赞"余秋里是个帅才"。用左臂换回一位中将的生命余秋里1914年出生于江西吉安一个贫农家庭,15岁投身革命,1929年参加共青团,1931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赤卫大队中队长,  相似文献   

16.
南昌 《党史纵横》2003,(8):14-14
八一南昌起义时,朱德同志根据前敌委员会的决定,布置了军官教育团起义时的行动方案,命令军官教育团于起义战斗打响后,消灭附近的敌人。朱德同志则利用自己在南昌的声望,完成了一项特殊的任务。 7月31日下午,朱德同志在大士院三十二号“请客”。将敌人二十三团团长卢泽明、二十四团团长肖胡子和一个姓蒋的副团长请来吃饭。大士院在城西,敌二十三、二十四团的驻地在城东,相隔很远。晚饭后,朱德同志又拉着他们打“麻将”。同时又暗暗嘱咐自己的卫士在黄昏后,阻止一切来访人员。这样,就使这三个敌团长完全脱离了自己的部队。俗话说,“蛇无头不行”,拖住了这三个敌团长,他们的部队就失去了指挥。这样,就为解除敌二十三团和二十四团的武装,创造了有利条件。 入夜以后,朱德同志让卫士给了卢、肖两人的卫士一些钱,把他们打发走了,并趁机移去了卢、肖、  相似文献   

17.
"战旗在阳光下放光辉,我们是无敌的暴风雨部队,诞生在抗日烽火,转战千山万水,攻锦州打海南,铁拳震敌胆,入朝第一仗,战史美名扬,啊!枪杆子听从党指挥,暴风雨部队无坚不摧!"这首雄壮有力的军歌,赞美的就是素有"暴风雨部队"之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  相似文献   

18.
辽东军区三纵队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一支英雄部队。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南北转战,无坚不催,无攻不克,威震敌胆。这个部队为何有如此坚强的战斗力?一方面,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长期战争的锻炼和考验,有铁的纪律,有顽强的战斗作风;另一  相似文献   

19.
据云,贺龙将军指挥作战,每遇关键时刻,必大呼:"贺炳炎,上!"贺炳炎将军此时必一跃而起,右臂空袖,左手挥枪,亦高呼:"冲啊!"其势如雷滚,如电闪,如山崩,如潮涌,所向披靡也。  相似文献   

20.
苑朋欣 《党史博览》2010,(12):40-43
1941年11月30日.抗大一分校及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和八路军一一五师机关各一部,共计5000多人,在沂蒙山根据地大青山地区误入日军“扫荡”部队主力的合围圈内。被围人员绝大多数是机关和学校的无武装非战斗人员。具有一定战斗实力的作战部队只有数百人。但我参战部队在“既无援兵,又无退路”的情况下,抱着与敌血战到底的决心,不屈不挠,顽强拼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