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放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国际共运史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著名专家,年届耄耋,仍不断钻研思考,笔耕不辍,经常提出一些引入深思的独到见解.近年来,高放先生陆续推出几种个人专题文集,《苏联兴亡通鉴——六十年跟踪研究评析》(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就是其中的一种.该书近56万字,凝聚着高放教授60年跟踪研究苏联问题的心血.从书中可以看到他研究苏联问题的心路历程,也可以看到他对苏联兴亡之道的独到分析和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  相似文献   

2.
高放教授是国内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国际问题、苏联与东欧问题、国际共运、中共党史党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等众多领域的著名专家,著述颇丰。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高放自选集》一书。2007年9月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和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共同举办的“高放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和与会的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这本书。笔者先睹为快,试将书中的精华略述一二,以飨读者。改革开放以来,高放教授发表了400多篇文稿,近500万字。本书从中精选54篇,约5…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门学科,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经历了40年的发展。尽管该学科的发展仍存在一些困境,但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教材编写、资料收集、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国内学术界始终关心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相关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界定、研究对象的反思、逻辑起点的设定、理论体系的建构、学科性质的定位、研究方法的选择及未来规划等方面都发表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基础性、理论性、前瞻性的分析和评价。对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基本状况进行总结,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03,(4)
高放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自1949年3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回到北京、提前结束了在老解放区华北大学的研究生学习后,就开始从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的教育和研究,迄今已长达半个多世纪。这位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的学者,多年来在政党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巨大心血,成就斐然。以下即是高放教授就“十六大与政治文明”这一话题对本刊的答问录。在答问录中,他对党的新领导班子提出了两条新建议——重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切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专题讲稿》由钟哲明教授撰写的《科学社会主义专题讲稿》一书,今年3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在历年讲授"科学社会主义专题课"的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新成果。全书共35万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由来、发展,特点和前景,并对一些有争议的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书对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国际问题和中国近现代史,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本问题,也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十余年来,关于科学社会主要基本原则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界定,形成了关于概念的定义、内涵界定和外延拓展等研究角度;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形成了立足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践以及多角度分层次研究等多种研究视角。通过梳理和总结发现,尽管目前理论界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界定和主要内容上,依然存在较大分歧,但在如何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问题上,已达成共识。这就是,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又要与时俱进,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华东政法学院离退休高级专家协会于2005年11月3日召开了刑事源流研讨会。会议由徐建教授主持,与会刑法学、犯罪学专家围绕“刑事源流”这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夏吉先教授首先做了发言,指出其新著《刑事源流论》并非刑事源流史学著作,而是在刑事学科领域内的一种学科理念主张,整体刑法学、刑事一体化、刑事源流论所用的词语虽然不同,但其基本思想是相同的。他从社会的变迁中感悟到犯罪问题动态研究的重要性;从刑法学上的“因果论”研究感悟犯罪学上的“源流论”研究的重要性;从刑法学与犯罪学谁先谁后之争,感悟到刑事一体化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正张骥教授在近几年内相继推出《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国际政治文化学导论》等著作,2009年12月又领衔撰写和出版学术力作《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作为作者在以前几本著作的学术基础之上的登高之作,该著展现出作者在该学科领域的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力和难得的学术高度。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学界的一种新气象。历史研究与国际关系研究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特别是世界史学者有意识地跨越学科界限,参与到国际关系研究中来,为当今世界问题的来龙去脉,特别是为崛起中的中国所面对的国际形势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思考。那么,世界历史与国际关系的学科跨学科研究的基本状况何如?如何评价这一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如何看待其未来发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王海媚专访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刘德斌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史、英国学派理论和公共外交等,著有《美国世界战略》和《撒切尔夫人传》,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一、二版),主译《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等。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创始人之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形成、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年是恩格斯逝世120周年,国内外学者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纪念。深入研究伟人的光辉思想,并将之发扬光大,是对伟人的最好纪念。为此,本刊特邀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高放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帅博士,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的文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别史>已经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文集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在该领域的文稿145篇共70多万字,是作者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世界和中国>、<政治学与政治体制改革>、<纵览世界风云>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以其强大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在学科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的著作.  相似文献   

12.
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邀请,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N.Waltz)于1996年10月来我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讲学,受到热烈欢迎。 沃尔兹教授于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政治学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获哥本哈根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高等院校任教和从事研究,1971年起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兼任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政治学学会理事等职,并于1987—1988年度出任美国政治学学会主席。沃尔兹教授是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其主要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外交政策与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理论》(1979)和《核武器的扩散》(1995)等.其中《人,国家与战争》、《国际政治理论》等书迄今仍是美国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最重要的教学参考书。 在沃尔兹教授讲学期间,我院研究生谢鹏曾就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些具体问题对他进行了学术性专访,下面是两次访谈的记录。为便于读者深入了解肯尼思·沃尔兹的理论观点,本期还发表了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与新现实主义理论》一文,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胡连生和杨玲教授长期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问题研究,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2000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们合著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新课题》,曾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2005年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又出版了他们的新著《社会主义界说:对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反思》,该著是中国高校百部优秀社科专著文库之一。最近我认真拜读了他们的这部著作,虽然我对书中的部分观点有不同看法,但我认为这是作者长期思考和研究的理论成果,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一定会引起我国学术界的讨论和争鸣。社会主义社会是几百年来许多进步人士…  相似文献   

14.
《乌托邦》一书问世于五百年前,但至今仍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和时代意义。继与著名学者高放教授访谈过《从"乌托邦"到"科托邦"的飞跃》1、《乌托邦细节轶事考辨》2之后,此次访问主要谈《乌托邦》与当代世界和中国有关的五个宏观问题:第一,《乌托邦》对认清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有什么意义;第二,《乌托邦》提出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理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托邦"为何远超"优托邦";第三,"科托邦"理论为何难以实现,今后要如何实现;第四,《乌托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第五,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未来前景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0月15-19日,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在昆明召开.会议由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云南省社科联、省社会主义学院、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共同主办.会议受到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云南省委副书记王学仁同志就做好会议工作先后做过两次指示.来自全国各地的18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王学仁,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晏友琼,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王义明等领导同志到会祝贺并讲话.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会长、中央编译局顾问顾锦屏研究员致开幕词,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教授、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杜燕凌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宗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景治教授等作了大会发言.与会者围绕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这一主题,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当代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6.
范若愚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为我们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与国际政治相互融合产生了国际政治心理学这一独立的交叉性学科,政治心理学理论成为研究国际政治现象的路径之一。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心理学有了新发展,中国的国际政治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和中国经验开始受到重视。由于中国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那么,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如何?如何评价中国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如何看待此研究的未来发展?本刊特约记者王海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尹继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理论、政治心理学和国际安全与中国外交,著有《政治心理学》《社会认知与联盟信任形成》《战略心理与国际政治》等。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研究的新尝试。近年来,相关研究取得了成就与积极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项跨学科议程的发展脉络与基本状况如何?取得了哪些进展?目前主要存在哪些困难与不足?此项研究与学科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毅专访厦门大学法学院刘志云教授。刘教授长期从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交叉研究及金融法研究,著有《现代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下的国际法》《当代国际法的发展:一种从国际关系理论视角的分析》《国家利益视角下的国际法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原理研究》,以及《法律视角下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原理研究与实证分析》等。  相似文献   

19.
本刊学术顾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副会长、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张汉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张汉清教授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自1953年起在北京大  相似文献   

20.
《战后台湾经济分析》是刘进庆教授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东京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专著,也是第一部由台湾人自己撰写的台湾经济著作。这一著作的出版在当时引起了日本学界和台湾当局的强烈反响,如今在日本仍然是研究战后台湾经济的最高权威的著作。遗憾的是刘进庆教授因病于2005年10月去世了,他的研究和一生经历留给我们无限的怀念和深深的崇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