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智挽危局、雨夜让房 1934年12月18日,黎平会议决定在川黔边区以遵义为中心建立新的根据地,还决定到达遵义后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红军进驻遵义后毛泽东提出,这次会议应扩大范围,除在遵义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外,军委负责同志和各军团主要领导人都要参会.周恩来认为可行,张闻天建议不一定都来,还是以政治局成员为主.毛泽东说:"那就开个政治局扩大会议,各军团的同志能来几个就几个,根据实际情况定."  相似文献   

2.
《党史博采》2001,(5):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  相似文献   

3.
党史知识     
《湘潮》1992,(3)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  相似文献   

4.
遵义会议关于变换领导的决定,除了以张闻天代替博古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军事领导权的变换。张闻天支持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为确立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作出了贡献。虽然其间不无小的曲折,但总的说来,从遵义会议起,中经二占遵义,四渡赤水,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由确立而稳固,经过会理会议最终得到完全巩固。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这时常委共5人: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博古、陈云),但还没有正式决定参加军事领导。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即1月18日,在遵义又接着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上常委进行了分工,决定“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  相似文献   

5.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洛甫)、周恩来、朱德、陈云、秦邦宪(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李德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列席会议。会议由博古主持。会议首先由博古做"关于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过分强调客观困难,把第五次反"围  相似文献   

6.
中央红军进到黔北,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特别是解决了最主要、最迫切、最关键的军事问题,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3人组成的军事小组全权指挥军事作战行动,从而在这个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  相似文献   

7.
《新湘评论》2006,(4):60-6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同时决定以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为三人小组,全权指挥军事。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遵义会议上投了紧要的赞成票 1935年1月7日,红军进占黔北重镇遵义。 1月13日,刘少奇在桐梓驻地接到周恩来的电报。电报要求他和五军团政治委员李卓然应于次日赶到遵义,出席于15日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刘少奇是六届五中全会补选的政治局候补委员,长征之初,担任红八军团中共中央代表。红八军团建制撒消后,随部并人红五军团,后任该军团中共中央代表。  相似文献   

9.
《广东党史》2013,(4):57
1934年12月,敌人调集重兵,准备围歼向湘西转移的红军。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建议红军改向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城。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组成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参加的中央军事指挥小组。  相似文献   

10.
<正>红军取得遵义战役胜利后,中革军委决定在贵州鸭溪及其附近地区隐蔽活动,寻机再次歼敌。1935年3月10日凌晨,红1军团提出攻打打鼓新场(今贵州金沙县县城,当时又称新场)的建议。中央负责人紧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这次作战计划。会上,毛泽东根据军委二局前期侦听和破译的敌情电报,深入分析研判战局,力排众议主张避战;在其主张被否决后,  相似文献   

11.
《求是》2005,(2):11-13
遵义会议在我们党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伟大的转折意义。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在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  相似文献   

12.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同时决定以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为三人小组,全权指挥军事。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说明:《画说长征》(三)图2、图3、图7为通道县委宣传部张建国供稿)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有了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的召开,特别是毛泽东的耐心工作,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1935年1月1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在遵义召开。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参加会议的还有刘伯  相似文献   

14.
费侃如 《当代贵州》2012,(23):16-17
1935年1月3日,红军突破乌江天险后,于6日智取黔北重镇——遵义。基于中央领导层从湘南及通道的各种争论,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决定,到遵义后召集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和决定黎平会议作出的暂时以黔北为中心,建立苏区根据地的问题;同时,总结在反对敌人五次“围剿”中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5.
7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在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遵义会议后,1935年2月初,中央红军在云南威信县扎西地区集结期间,中共中央先后在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扎西镇江西会馆召开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这一系列会议统称“扎西会议”。扎西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等在领导红军长期作战中形成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中产生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7.
丁艾 《党史文汇》2000,(3):23-23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我党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一次历史性的会议-遵义会议,从而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路线,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促使我军胜利地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遵义会议成为我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新中国建立后,全党和全国人民都迫切希望能将这次会议的会址明确下来,以作永恒的纪念。195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3O周年的日子里,寻找遵义会议会址被提上了工作日程。在党中央的关怀下,遵义县委成立了“遵义会址纪念建设筹备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遵义会议,几乎谁都知道,它是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但这二者之间能不能划上等号?在对遵义会议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对此产生了怀疑。许多迹象表明,党中央进入遵义后,在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前,可能先举行过政治局会议。过去即有对此猜测者,但至今未见有人专作研究。本文拟对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踪迹进行探寻,就教于中共党史学界同志。  相似文献   

19.
夜袭施秉城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决定中央红军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川黔边的遵义地区挺进。中革军委根据会议精神,作出了新的部署,将中央红军整编成左右两个队伍,以钳形之势,首先向乌江迸发,然后进军遵义。 红军向乌江进发,蒋介石从湖南、广西调动部队从左右江夹击,命王家烈部队在前面堵截,令周浑元、薛岳部急追,形势十分危急。部队必须迅速抢渡乌江,摆脱敌人。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奉命率一支侦察部队,为红军侦察开路。  相似文献   

20.
1935年1月9日,我们军委纵队进驻遵义城。上级通知在遵义休息一个星期(后来又延长到12天)。在此期间,党中央于1月15日至17日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着重从军事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倏关的转折。会后,毛泽东同志指示要起用受王明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