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忆“三同”     
正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同"(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是"三门"(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干部的必修课。这一措施使机关干部对农村有了深入的了解,熟悉农业生产知识,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有切身体会。我下到农村的时候,正值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的"双抢"大忙季节。公社分配我到临江大队,由大队再分到生产队。大队支书姓邓,黝黑的大块头,嗓门大,很爽直,一见面,他就说早就认识我。我心里想,我俩从无半面之交,怎会认识?支书咧开大  相似文献   

2.
图片报道     
正干部群众忙"双抢"5月,四川各地农村进入"双抢"大忙时节。图为岳池县广大干部群众抢抓良好天气,纷纷走向田间地头抢收抢栽,力保颗粒归仓、满栽满插。(图/新华网)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大革命"中的1968年10月,20岁的我高中毕业后,因高考已被停止,只能回乡参加生产劳动。一个多月后我被抽调到公社的"清查办公室"搞清查。可是好景不长,清查不到20天,我却被"清查"出了"清查办公室"。那天我在公社院内与下乡检查的县革委会主任相遇后,因他知龙江省巴彦县富源公社森林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和革委会主任的我的父亲王殿义问明原委后,就安慰我这个一心想考大学而没了考大学机会的儿子说:"回来就回来吧。现在都  相似文献   

4.
韦荣慧 《当代贵州》2014,(21):55-55
正蜡染,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工艺,古称"蜡缬"、"点蜡幔"。因这种染布技艺在染色过程中以蜂蜡等作防染剂,故而称为蜡染。史料记载,蜡染工艺的发源地是我国西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汉代时蜡染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到唐朝发展为极盛时期。至今,此种工艺仍然在苗族、布依族等民族生活中留存。初识蜡染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的父母在雷山县的乔桑公社工作,有对从贵阳下放到乔桑公社的中  相似文献   

5.
1959年,在山西沁水县的一次全县备耕会议上,有个公社书记说:"我社保证每亩地上农家肥50担。"当时浮夸风正盛,一个公社书记跟着宣读:"我公社保证每亩地上农家肥100担!"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5,(3)
<正>1969年2月,临湘县革委会通知文桥公社,省公检法有一批干部"下放"文桥向贫下中农学习,要求安排在柴方水便的地方。我当时在文桥公社任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经过反复比较,最后决定将他们安置在东风和黄皋两个大队。这两个大队共同特点是:党支部力量比较强,群众基础比较好,有柴烧、有井水喝、有公路、有电灯照明,虽然生产力水平低,但生产潜力大,公社正集中全社劳动力为黄皋、东风修白果机埠,今后可以利用"下放"干部的优势帮助改善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东风大队是公社革委会的"点"。  相似文献   

7.
正"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份感情,只要在一个地方工作过,就永远不会忘记那里的群众。"1982年3月,习近平赴河北正定,先后任县委副书记、书记。在正定工作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的足迹遍及全县25个公社、221个大队。从1991年到2013年,习近平先后6次回到正定。直到今天,正定百姓一提起他,还会亲切地叫一声"老书记"。朱博华(时任正定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相似文献   

8.
正我生于1959年10月,1966年上小学一年级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76年10月打倒了"四人帮",我没高兴几天,就于年底被下放了,赶上了上山下乡的末班车。1976年底的一天,我左手拎只盛脸盆的网兜,右手提只帆布箱子,在鞭炮声中随着大队人马来到农村。那年我刚17岁。落户那天清晨,解放牌汽车载着几十个年轻人从城里开往亳县(今安徽亳州市)城南15公里的赵桥公社。车到公社时,已是下午两点左  相似文献   

9.
谢海龙 《广东党史》2010,(11):33-35
<正>一、"洲心经验"的形成上世纪60年代的洲心公社是广东省清远县的一个粮产区,是先进公社之一。该公社为了寻求解决生产责任制的途径,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从1961年早造开  相似文献   

10.
1975年10月,我刚满18岁,从济南市"上山下乡"来到沂蒙山区费县梁邱公社。回想起38年前在沂蒙大地的工作和生活,感慨颇多。我带着满腔热情,从繁华的都市来到偏远的乡村,在沂蒙老区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磨练意志,接受父老乡亲再教育,一件件、一桩桩饱含深情的小事情,镌刻在18岁  相似文献   

11.
1972年12月11日早上,这是我一生中难忘的日子。时任宁都县黄陂公社党委副书记的我正在公社办公室办公,突然电话机里传来一阵急促的铃声,办公室负责人接了电话,这是县革委会的来电,通知12日有"重要来宾"来黄陂参观。恰逢公社党委书记钟积兰去省城南昌学习了,办公室负责人便向我与曾奇伟(时任  相似文献   

12.
党建信息     
<正>泸州"农机候鸟"纷纷至泸州市纳溪区抓住精准扶贫的契机,"打捆"涉农项目,改善山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方便机械化耕种,改变传统农耕模式。"双抢"季节,通过农机部门向河南、湖北、贵州等地"农机合作社""机械收割团队"发布信息。(图/图片库·CN/永宁杨涛)  相似文献   

13.
韶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是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我能有幸在这里兼任过一段公社党委书记,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却在我人生的历程上留下了一段终生难忘的记忆。那是在1965年,省委决定我担任湘潭地委副书记兼韶山公社党委书记。接受这个任命时,我激动得无法成眠。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前夕,毛主席在  相似文献   

14.
李晓 《党建》2018,(10)
正改革开放40年,一路披荆斩棘的历史,都"写"在我老家那些斑驳的土墙上。我说的是老家村子里墙上的老标语。这些标语向村民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推出的各项政策,一条接着一条,记录下了这40年的"历史"。1978年,我刚满9岁。当年12月,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重要会议在北京召开。等会议精神传到老家村子里时,村长从公社开会回来,手里挥舞着一纸文件,在山梁上扯开嗓子喊:"李永德,快点上坡  相似文献   

15.
正"策源地"一词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指"战争,社会运动等策动起源的地方"。自从40多年前我调到浏阳大围山白沙人民公社任党委书记后,历经几十年的反复研究,得出浏阳的白沙特别是上坪村及文家市这些地方,在中国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史实上,也有"策源地"的意义的结论。1927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开展  相似文献   

16.
正前不久,我带年近九旬的外婆去饭店用餐。结账时,我拿出手机扫描了一下店家的二维码,瞬间便完成了付款。我搀着外婆要往外走时,外婆满脸疑惑地问我:"怎么没看你给钱呢?咱可不能吃霸王餐啊!"直到饭店的收银员出面"做证",她才放心跟我离开。对于外婆的惊讶,我很理解——"生产队""公社大食堂""粮票油票"  相似文献   

17.
亦云 《湘潮》2010,(8):19-20
<正>20世纪60年代,浏阳乌龙公社(今北盛镇)窑里大队(村)发生了一起所谓"打击贫下中农"的事件,差点酿成一场政治风波。包产到户的"总导演"和支持"投机倒把"  相似文献   

18.
姚时珍 《湘潮》2010,(5):28-30
<正>1964年冬,湖南益阳县(现资阳区)迎丰桥公社发生了一桩被定性为"反革命"的事件。事隔40多年后,我们怀着一种了解事件全过程,对事件解密的心态,走访了70多岁的当事者——时任迎丰桥公社党委书记匡爱国及当时几位主要见证人。  相似文献   

19.
从"无忧诊所"到"爱心公社",她所做的远远超出了自己的工作范围。吴俊巧,一个心怀大爱的医务工作者,一个众口称赞的"中国好人"。  相似文献   

20.
我认识谷文昌同志是在1970年10月3日。隆陂水库工程进展一年后,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开始填筑大坝,在这关键时刻,宁化县委研究决定调下放红旗大队的谷文昌任隆陂水库工程总指挥,他具有丰富的领导经验和基层工作经验,又担任过省直部门领导,见多识广,工作能力强。同时任命县革委会副主任邵子厚、公社党委委员黄新桃为副指挥,原地区水电局水利科科长李清楷为施技组长,我为技术主管,公社党委委员黄忠莅为办公室主任。我原以为曾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