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从此,这个小山村开启了不平凡的使命。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与中央工委会合。至此,这个小山村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共中央所在地,周恩来将西柏坡称为"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共中央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七  相似文献   

2.
正西柏坡,作为新中国成立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作为共产党人"赶考行"的出发地,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政党储备了强大而丰厚的精神财富,这财富就包括许多看似平淡却意义非凡的"规矩"。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党中央为何在西柏坡时期立规矩1948年5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东渡黄河来到西柏坡。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后,随着战争形势的迅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记者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全国党刊全媒体看河北"采访团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聆听"两个务必"……接受精神洗礼。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的西柏坡,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1947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率领中央前委和解放军总部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汇合,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4.
正西柏坡扩编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泥河北岸的柏坡岭前,距离石家庄70公里。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在这里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敲响了灭亡的丧钟;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奠定了基础。这里是我党、我军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最高指挥部,也是中央警备团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进北平的出发地。当时,为了确保党中央和毛主席安全抵达北平,中央警备团在这里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扩编。  相似文献   

5.
析中共中央选择西柏坡作总指挥所之原因宋文海王俊华今年是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50周年。50年前,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党中央、解放军总部从延安起程,辗转千里,东渡黄河,风尘仆仆来到西柏坡,与一年前先期到达这里的中央工委会合。从此,西柏坡这个普通的小山村...  相似文献   

6.
1948年4月23日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辉煌历史的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史书籍对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的日期,长期延用1948年4、5月的说法,没有吸收上世纪90年代党史研究的新成果.现在坚持在"5月26日"纪念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的时间是1988年确定的.根据<任弼时传>、<周恩来传>的记述,1948年4月23日起西柏坡就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了.党中央在西柏坡整整11个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历时10个月.1948年"4月23日"应永载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光辉史册,永我西柏坡的光荣史册.  相似文献   

7.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50年前,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建立描绘了壮丽蓝图。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欺臆创立的光辉业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西柏坡精  相似文献   

8.
东方 《湘潮》2021,(1):23-26
西柏坡,一个光芒闪烁的名字,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曾经的驻地。在这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了三大战役等战略决战,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在这里,毛泽东运筹帷幄,"一纸吓退敌人十万兵";在这里,党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为全党立规矩;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和"赶考"命题,光耀史册;在这里,党中央谋划建立新中国的重大事项。  相似文献   

9.
难忘西柏坡     
今年5月27日,是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从延安撤出后辗转到达西柏坡的53周年;今年3月20日,则是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今北京)的52周年。 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胜地。它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决战前后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党、我军在农村最后的一个总指挥部。党的“七大”选出的中央书记处毛、朱、刘、周、任五大书记在这里指挥了对夺取全国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三大战役”; 党中央还在这里召开了为建立新中国进行战略准备的“七届…  相似文献   

10.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这里是党立规矩的地方。"他还特别强调了1948年西柏坡召开的"九月会议"与请示报告制度的确立。回顾《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发布的来龙去脉,借历史启迪现实与未来,以促进我们今天的工作。历史由来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就提出了要建立健全请示报告制度的命题。1923年6月,中共中央要求"地方执行委员会开除党员后,必须报告其理由于中央及区执行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西柏坡是中共中央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时期,是党夺取全国胜利的关键转折期。而越是到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就越是重视和加强学习。  相似文献   

12.
正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70年前,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规划新中国蓝图。抚今追昔,清晰看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贯穿于党在西柏坡的革命实践,蕴藏于西柏坡精神之中。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履行新使命,应对新环境,完成新任务,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嘱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理论创新和革命实践,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同时,也锻造了弥足珍贵的“西柏坡规矩”。正如2013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参观西柏坡时指出的“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西柏坡规矩,蕴含着党对加强组织纪律建设的艰辛探索、成功实践、宝贵经验和深层规律,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肖广森 《奋斗》2011,(6):27-29
西柏坡,这个太行山下的小村庄是那样神奇、那样伟大,一个崭新的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平山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是革命老区,20世纪30年代初就正式建立了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是晋察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1948年撤出陕甘宁,东渡黄河后选择了西柏坡。  相似文献   

15.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可以这样说,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50周年。50年前,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从陕北来到西柏坡,掀开了中国革命史上最成功、最辉煌的一页。从此,西柏坡这个普通的小山村,便成了中国革命领导中心和指挥中枢所在地。为了让读者了解这段光辉的历史,本刊从《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选取了两个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可以这样说,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党中央选择西柏坡作为最后一个农村工作的指挥所,从历史环境角度看,既占“天时”又占“地利”,还占“人和”。  相似文献   

18.
江西有个井岗山河北有个西柏坡革命从那里出发革命在这里走过走出一个新中国今天到这里参观看到这里的办公桌我想起延安我想起中南海我想起怀仁堂那些办公桌一样的美丽一样的宽大一样的整洁都写着一样的计划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西柏坡中共中央办公桌  相似文献   

19.
正在捷报频传、凯歌高奏的形势下,西柏坡迎来了1949年。3月,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胜利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主题报告,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历史关头提出新的任务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之时,距毛泽东来到西柏坡已半年有余。这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中最繁忙的时期之一。在这里,他起草了197封电报,指挥了24场战役。尤其是三大战役期间,他常  相似文献   

20.
谒西柏坡     
<正>西柏坡,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平山县中部,距省会石家庄市85公里。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使这个原本只有百十户村民的小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此后中国共产党人魂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