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原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作为劳动模范被毛泽东、周恩来所赏识。经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名,陈永贵当选为九大中央委员、十大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他当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后,到中央工作,但却与“四人帮”发生了矛盾。陈永贵热爱毛泽东,亲近老干部,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拥护毛泽东的主张,但与“四人帮”有本质上的不同陈永贵出身贫寒,有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他家才获得解放,分得了土地,政治上也翻身作了主人。因此,陈永贵打心眼里拥护共产党,热爱毛泽东。战争年代,他积极支前,努力生产。建国后,他成为大寨的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2.
霞飞 《党史纵横》2005,(2):5-12
原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作为劳动模范被毛泽东、周恩来所赏识。经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名,陈永贵当选为九大中央委员、十大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他当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后,到中央工作,却与“四人帮”发生了矛盾。陈永贵无比热爱毛主席,“文革”中他坚决拥护毛泽东的主张,他与“四人帮”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陈永贵出身贫苦,有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他家才获得解放,分得了土地,政治上也翻身做了主人。因此,陈永贵打心眼里拥护共产党,热爱毛泽东。50年代初,他带领大寨全体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之后,率领农民,依靠集体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1975年1月,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经周恩来总理提名,孙健和大寨农民陈永贵同时被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当时社会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周总理到天津视察,时任市委工业书记的孙健汇报工作时头脑清晰,各项数字烂熟于心,精确而及时,立刻获得了总理的好感。  相似文献   

4.
张广友 《廉政瞭望》2008,(12):37-37
陈永贵职务上升后,地位变了,权力大了,他的思想作风也变了。他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起来,竟把自己看成是8亿农民的首领。在他的眼里,除了毛泽东、周恩来,几乎谁也不在话下。他批过邓小平,骂过胡耀邦,至于一般干部,谁不合他的心意就整谁。新华社山西分社社长李玉秀,因为在"四清"中写了一篇内参,讲到大寨地亩不实。"文革"开始不久,  相似文献   

5.
大寨寻旧     
大寨的虎头山上埋葬着三位名人:一位是郭沫若,一位是陈永贵,一位是孙谦。陈永贵是土生土长的大寨人,葬在大寨理所当然,而两位文学家为什么也把人生的归宿选在大寨呢?郭沫若临终前嘱咐家人,死后把骨灰分成三份,一份葬在家乡,一份撒在大海,一份埋在虎头山上。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农业生产遭受了巨大灾害,在艰难困苦中,大寨人克服重重困难,用顽强的艰苦创业精神,为我国农业战线树立了一面旗帜。大寨的精神不但激励着亿万农民,也深深地感动着郭沫若。他曾充满深情地说:“生前我几次去大寨,看到大寨人战天斗地,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6.
, 《党史纵览》2013,(5):55-55
上个世纪60年代,陈永贵带领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大寨精神。之后,他从虎头山走进中南海,从一个农民到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却坚持在地里劳动,不拿国家工资……他的人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最近,现在在最高人民法院任法官的陈永贵孙女陈春梅,提笔撰写了有关她的爷爷的鲜为人知的经历和细节。进入高层视野1963年是大寨的"七灾八难"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近60年内,大寨对中国农村社会产生长达15年的影响。尽管早在1981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向全国批转了山西省委《关于全省农业学大寨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以下简称《总结》),对大寨以及1964年以来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做出政治定性。尽管已有多部关于大寨、陈永贵及"农业学大寨"著作的出版,但至今谈起大寨,人们从各自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张春桥对陈永贵早有成见。而陈永贵在国庆25周年招待会和四届人大开幕时,出于对周恩来的敬仰,他两次独自站起鼓掌,这就使张春桥对陈永贵的成见更深了。此后,国务院开总理办公会时,张春桥动不动就阴阳怪气地讽刺陈永贵几句。张春桥每次讽刺陈永贵,陈永贵也能听得明白,但他装作没听见,或者装糊涂,不理睬张春桥那一套。但有一次,陈永贵没有忍。那时,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人事安排问题,张春桥提名安排一个人到思想理论界当领导干部。在会上,张春桥对这个人吹嘘了一阵,当政治局委员们谈意见时,其他人都不发言,陈永贵却讲了话,他说,这个人我知道一点…  相似文献   

9.
陈永贵和大寨的沉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的小山村——大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一个普通农民的率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时代凯歌,陈永贵和大寨因此成为全国的典型和学习的榜样。在后来风云变幻的岁月里,由于政治上的需要,大寨的经验越来越多的带有政治运动色彩和“左”的成分,而陈永贵本人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和山西省委对“农业学大寨”运动作了初步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0.
1980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转发山西省委《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验教训的检查报告》(中发〔1980〕83号文件)。这是农业战线拨乱反正的一份重要文件,它对持续十几年的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进行了总结和检讨。“83号文件”的转发,对农业学大寨运动作了盖棺论定,标志着毛泽东时代农业发展模式的终结,预示着人民公社制度的衰落。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余波及其式微大寨是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发展的典型。陈永贵和他领导的大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以“坚持集体化道路,改造穷山恶水”而出名。而使陈永贵和大寨在众多的农业典型中脱颖而出的,是1963年的一场…  相似文献   

11.
霞飞 《党史文苑》2005,(10):47-51
原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作为劳动模范被毛泽东、周恩来所赏识.经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名,陈永贵当选为九大中央委员、十大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他当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后,到中央工作,但却与"四人帮"发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12.
正1965年我在山西省外事办任职,兼做俄语翻译,有幸参与接待敬爱的周总理及李先念、罗瑞卿副总理陪同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首次访问大寨。这是我一生永远难忘的盛事,也是一生最大的荣幸。特别是总理对话大寨人,提出四条发展经济指示和政治上两点指示,对我教育很大,印象很深。周总理和李先念、罗瑞卿副总理陪同贵宾通过大寨夹道欢迎的人群,和欢迎的群众亲切握手。在化装跳舞的姑娘里,陈永贵给周总理介绍了"铁姑娘"队长赵素兰。  相似文献   

13.
陶鲁笳热情赞扬大寨革命精神1963年是大寨和陈永贵遭灾难的一年,也是名声大震的~年。这年8月连续7天7夜下大雨,把大寨合作化以来十几年整修的土地冲毁了,社员的住房冲塌了。陈永贵领着社员奋力抗灾时,发现妻子虎妮得了重病。真是“祸不单行”!秋后,陈永贵带着妻子到太原看病,住在山西日报社附近一家医院。在此之前,我去大寨采访过两次,陈永贵知道我是昔阳人,很快熟悉了,叫我到家里吃虎妮烤的又薄又脆的玉米面饼。当我得知他们来太原看病,就赶紧到医院探望。那时他虽是省劳模,但因私外出没有专门机关招待。当时我所在的新华社…  相似文献   

14.
大寨精神的提炼和概括,经历了由中共山西省晋中地委、中共山西省委到中央最高决策层这样几个过程,最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总结归纳而成。 历史上最早概括大寨精神的是中共晋中地委。1962年,晋中地委就号召全区农业系统学习大寨,亦将大寨经验总结为:“干部参加生产和领导生产相结合,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相结合,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中心,运用八字宪法,高速度地发展农业生产。”这一概括侧重于生产方面,既不够深刻,也不够全面,但基本上体现了大寨精神最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第一个提出“建设大寨县” 陈永贵种了一辈子的庄稼,对农业可以说是没有不通的。纪登奎长期在基层工作,对农业也不外行,因此,他们聊起庄稼和农业来,很像是随便拉家常。  相似文献   

16.
遵义 《前线》1964,(24)
最近,听说著名劳模陈永贵拜师求教的事,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这位大寨之路的带头人,每天不知要接待多少参观、来访者,那么,他又要拜谁为师?向哪个求教?陈永贵选择的这个老师,正是曾经向他学习、现在仍虚心向他学习的年轻后生周明山。不久前,陈永贵参加了山西晋南区党的基层  相似文献   

17.
江波 《党史纵览》2005,(11):11-16
合作化运动中的先进典型 其实,大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成为山西省昔阳县的先进典型了.这一典型的树立,与率领大寨人向穷山恶水开战的陈永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陶鲁笳说:“毛主席把《大寨之路》要去了,要看”1964年3月28日,毛泽东外出视察,专列停留在邯郸,要河北省委、山西省委领导去汇报工作。毛泽东要陶警笛汇报农业情况。陶汇报了全省情况后着重讲了大寨。毛对陈永贵“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给予肯定,说:“很好嘛!就像打仗一样,不参加打仗,怎么会指挥战争呢!”陶鲁布汇报大寨抗洪救灾、重建家园时,毛泽东对大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很重视。毛泽东还说,大寨的评工记分办法好,不搞繁琐哲学,既有差别,又不特殊。毛泽东问陈永贵情况时,陶说陈永贵50岁,42岁时扫盲,讲话有逻…  相似文献   

19.
郝吉林 《廉政瞭望》2012,(24):64-64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胡耀邦还不是政治局委员,而陈永贵是国务院副总理。不过胡耀邦敢说敢千。文革期间挨整下放,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多年,对学大寨搞农田基本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花架子等毛病看得很真切。所以他在中央党校讲起学大寨修建人造平原来,就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劳民伤财”。  相似文献   

20.
大寨之路 陈永贵,1915年农历正月初一出生在山西省昔阳县小南山村的一孔破窑洞里。原名荣贵,后来又改叫永贵,小名则叫金小。“永贵”这个大名并不常用,直到陈永贵30多岁了,不少人还叫他“金小”。 1964年1月,时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的陈永贵奉召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