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46年夏,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及主力大部撤退到松花江以北,与松花江以南的南满军区互为掎角,钳制了国民党军的继续挺进。鉴于东北兵力有限,无法同时占领南满与北满,国民党军只好选择"南攻北守,先南后北"作战方针。该方针规定,先在辽东地区围歼南满军区主力部队,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再大举进攻北满。于是,国民党军集中主  相似文献   

2.
正杜聿明十万大军攻南满1946年10月中旬,时任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的杜聿明,为了扭转在东北战场上点多线长、兵力不足的窘境,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即首先进攻我南满解放区,击破南满民主联军主力,解除其北进的后顾之忧,尔后转兵北越松花江,进攻北满解放区,实现其最后占领整个东北的战略目的。随后,杜聿明再次撕毁东北停战协议,纠集第五十二军全部、新六军全部、第七十一军九十一师、新一军新三十师以及第六十军一八四师,共约10万余人,依托中长铁路,分兵三路向南满之安东、通化地区蜂拥而来。  相似文献   

3.
崔奇 《党的文献》2005,(4):91-94
1946年秋,我军在南满的根据地面临的战争形势,异常严峻.国民党于10月初撕毁"停战令",在东北重新燃起战火.他们对东北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企图先吃掉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再全力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北满根据地.当时,我南满部队(辽东军区)只有两个纵队及两个独立师,兵力不足4万人.国民党军以8个师约10万兵力向南满根据地进攻.我军在撤出安东(现名丹东)等县城后,曾于新开岭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十二军的二十五师8000余人.然而,在双方力量悬殊的形势下,国民党军继续攻占通化等地,向长白山推进.到11月下旬,南满根据地仅剩下临江、长白、抚松、濛江(现名靖宇)4县,人口只有22万,地形狭窄,供应困难,形势十分危急.  相似文献   

4.
1946年冬至1947年春,东北国民党军依仗军事优势,继续推行"南攻北守,先南后北"作战方针,向以临江县为中心的南满根据地大举进攻,企图将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第4纵队歼灭或困绝在长白山地区,然后转兵北上,夺取北满,占领全东北.在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的战略配合下,南满部队实行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配合,打退国民党军的四次...  相似文献   

5.
舒彬 《党的文献》2008,(1):85-87
1946年秋冬,东北战局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党在兵员得到补充后,于10月初撕毁"停战令",重燃战火.他们对东北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集中兵力向中共南满根据地发起进攻,妄图先吃掉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再全力北上进攻北满根据地,进而夺取整个东北.当时,由萧华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辽东军区)兵力不足4万人.双方力量悬殊,形势异常严峻.  相似文献   

6.
正1946年冬至1947年春,东北国民党军依仗军事优势,继续推行"南攻北守,先南后北"作战方针,向以临江县为中心的南满解放区大举进攻,企图乘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第4纵队在临江地区立足未稳、群众尚未充分发动起来之际,歼灭或困绝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于长白山地区,然后转兵北上,夺取北满,占领全东北。为策应南满部队保卫临江,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三次渡过松花江南下作战,史称"三下江南"。北满部队与南满部队紧密配合,打退国民党军对南满的重点进攻,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战略转折。  相似文献   

7.
辽沈战役前夕,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六师任师长,参加了整个辽沈战役的全过程。回顾此次战役,我最难忘的还是锦州攻坚战。1锦州是联络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打下锦州,切断北敌南逃的去路是辽沈战役胜利的关键。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曾说过:“锦州的得失,关系东北整个国民党军的安危。共军如果攻占了锦州,就犹如关闭了东北的大门O”正是鉴于锦州的重要战略地位,1948年3月,国民党成立了“剿总”锦州指挥所,由范汉杰亲自挂帅,指挥第六兵团及所辖第九十三军和新八军等7个多正规师,连同冀热辽的…  相似文献   

8.
邓沛 《党史文汇》2006,(5):24-28
1946年5月30日,滇系国民党军第六十军第一八四师官兵在师长潘朔端将军率领下于辽宁海城起义,走向光明.这次起义开了东北战场国民党起义之先声,对国民党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打乱了蒋介石妄图"先南满,后北满"先关外,后关内","三个月内消灭东北共军"的图谋.正如延安《解放日报》1946年6月6日社论《不可抗拒的力量--论海城光荣起义》中说:"这一起义不仅代表了国民党军队中广大士兵群众与有正义感的军官的反内战的情绪,而且也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和平民主要求."海城的光荣起义,再一次证明了这一洪流不可抗拒的伟大力量."社论最后写道:"海城起义潘朔端将军及全体官兵万岁!"  相似文献   

9.
1948年10月,“西进兵团”被围歼后,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只剩下散布在沈阳、营口等地的十几万人。所以,攻取“固若金汤”的沈阳城、解放国民党军在东北唯一可能溃逃的“水门”——营口,成为辽沈决战的收官之战。解放沈阳1948年10月28日,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在沈阳北郊歼灭了国民党东北第二守备总队的大部兵力。  相似文献   

10.
历史证明,当年坚持三块石地区的敌后游击战争不是孤立的,它同坚持南满、保卫临江紧密相联。坚持三块石地区是坚持南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战略全局上,东北国民党军以“南攻北守,先南后北”为其作战方针,妄图先集中兵力向我南满根  相似文献   

11.
正1946年1月10日,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爱国民主人士的强大压力下,国民党接受并签订了停战协定。但1月13日停战令生效后,蒋介石很快便背信弃义,从3月开始,国民党军对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疯狂的进攻。针对国民党军在东北"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6月16日,党中央任命林彪为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  相似文献   

12.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以解放军的彻底胜利而结束。傅作义深受震慑,平津的国民党军不断收缩兵力,准备随时从海上南逃或西窜。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提前结束休整,挥师入关,会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迅速完成了对北平、天津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  相似文献   

13.
1947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此时,蒋介石把在西北地区国民党军的34个旅、25万兵力组成南、西、北3个集团,以他的王牌军将领胡宗南的15个旅、14余万人为主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大举进犯,妄图"犁庭扫穴",摧毁我党、政、军神经中枢.  相似文献   

14.
正抗战胜利后,中共凭借东北抗日联军、冀热辽军区、山东军区的就近便利条件,首先占领了东北的一些地区。国民党不甘落后,也极力从关内向东北地区调兵遣将。不过,国民党在华北的军队极少,大部分远离东北,开进比较缓慢。1945年10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几经辗转,到达河北省临榆县(今属秦皇岛市)山海关附近。中共部队只有少量兵力防守,主力部队尚在开进途中。山海关是由关内进入东北的重要通道,是国共两军最先关注的地方。国民党军企图乘机夺取山海关,然后从辽西进入东北。中共部队进行英勇阻击,最终因兵力悬殊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为了抢夺胜利果实,沿津浦铁路向北进犯山东解放区。在鲁南地区的山东军区第8师,奉命在津浦路阻止国民党军北上。  相似文献   

16.
侵略中国的急先峰 190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国东北挑起了日俄战争.经过一年多厮杀,日本获胜.长期觊觎我国东北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借口保护南满铁路权益,专门成立了一支所谓的"满铁"守备队,另外还留驻南满一个师团.两部兵力大约两万人,归属关东总督指挥.当时日本在其控制的东北地区设置了"关东州",所以这支部队也称为"关东军".由此,关东军便开始了盘踞东北长达40年之久的罪恶行径.  相似文献   

17.
1984年春,国民党政府军被迫转入“分区防御”。东北国民党军50万余人,困守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华北国民党军60万余人,重点扼守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岛、张家口和归绥等战略要地。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为挽救战略上的危局,企图抽调华北兵力增援东北,并伺机撤退东北,确保华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为保证东北我军首先全歼东北境内之敌,打破国民党政府军战略收缩企图,高瞻远嘱,命令晋察冀野战军(后为华北军区野战军第2、3兵团)出击冀、热、察,绥(今河北中部、北部、东北部和内蒙古西  相似文献   

18.
1946年8月中旬,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击陇海铁路,打乱了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南线的部署。随后,国民党军匆忙调集14个整编师32个旅约30万人,企图以优势兵力钳击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陇海路以北定陶、曹县地区,占领鲁西南,然后打通平汉铁路,企图把“刘、邓赶回太行山去”。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刘伯承、邓小平决定集中现有兵力,首先歼灭孤军冒进的敌整编第三师,一举扭转我军在中原地区的被动局面。时任六纵17旅50团副团长马宁(建国后任空军第三任司令员),生前以自己的亲历回顾了解放战争中这场经典战役。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发表出版的有关皖南事变的著述不少,可谓硕果累累。关于国民党蓄意围歼新四军始末,多是主要围绕国民党正规军,如第二十五军的第五十二师、一〇八师、四十师,第五十军的第四十四师、一四五师,以及第七十九师、六十二师、新七师等的行径展开的。关于当时安徽省尤其是皖南国民党"党政方面配合军事积极工作","地方武力切实严密查拿,断然处置"等等大量党政系统、地方武装与国民党顽军"不遗余力"地"协剿",则述之较少。2010年8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茂林悲歌——皖  相似文献   

20.
劳山脚下巧布兵 蒋介石为了消灭陕甘红军,摧毁陕甘革命根据地,早在1935年7月中旬,就开始部署第三次“围剿”:调集东北军之于学忠第51军、董英斌第57军、王以哲第67军及何柱国骑兵军等4个军11个师,晋绥军孙楚部5个旅,以及陕军高桂滋第84师、高双成第86师等部,采取南进北堵,东西配合,逐步压缩的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