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肖震 《世纪桥》2011,(3):74-76
东北抗日联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用东北抗联精神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当代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一门必修课。应该把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其随着社会主题的变化而变化。红色精神的与时俱进性为弘扬红色精神提供了必然性。"一江山精神"在"一江山"岛战役中产生,是红色精神,也是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要大力弘扬"一江山精神",把弘扬"一江山精神"融入国民教育中,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4,(1):F0003-F0003
正为纪念"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78周年,推动黑龙江革命历史文化、革命精神的继承、宣传和弘扬,近日,黑龙江省党史学会与哈尔滨理工大学联合举办了党史专题讲座。省党史学会副会长、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赵俊清作了主题为"学习东北抗联历史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宣讲报告。哈尔滨理工大学的200多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阶段、斗争特点以及历史贡献。指出,东北抗日联军史是一部党领导东北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革命事业血脉永续,领悟总书记嘱托的深意,就要不断加深对"红色基因"的理解。革命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库,肩负着宣传好党的历史、党的精神的使命,对于教育激励群众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赓续血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聪  郭鹏程  李长江 《奋斗》2023,(9):69-71
<正>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强调,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秀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哈尔滨学院依托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红色精神创办红色文创展览馆(文中简称文创展览馆),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精神传承平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我们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同时,更应该拿出有力的武器对其以旗帜鲜明的批驳与反击。红色资源中的红色革命理论、红色基地及其史实、红色精神、红色文艺作品就是高校反历史虚无主义的"法宝"和利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加强红色理论教育,利用好红色基地及其史实,大力弘扬红色精神,创新红色文艺作品,着力提升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9,(22)
正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省委组织拍摄了主题教育电视系列片《丰碑》,充分展现了黑龙江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汤原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被誉为"东北小延安",在这里诞生了中共北满省委领导下的下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中心县委和英勇的抗联六军。作为革命老区的县委书记,《丰碑》介绍的东北抗联精神使我感触很深。东北抗联精神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教材。在白山黑水之间,东北抗联在  相似文献   

8.
革命文化,又称红色文化,是20世纪以来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形成的文化形态,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革命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价值性,作为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革命文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在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坚定红色文化自信,不断的继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必须要突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使其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刘丽丽 《湘潮》2010,(1):37-39
湖南,是一块写满红色历史的圣地。为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推动湖南的红色旅游,本刊从2010年第1期起开设"红色故址"专栏,以重温革命历史,弘扬革命精神,感悟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梦媛 《奋斗》2023,(8):59-6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近年来,五大连池市持续加大对革命遗迹特别是朝阳山东北抗联遗址群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1.
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要紧密结合时代的特点,将传统的革命精神与我们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价值的追求结合起来。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东北抗联精神的价值意蕴,与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的新要求进行对照比较,得出伟大的精神一脉相承的论断,东北抗联精神的精华在新时代仍然不会褪色,给予奋斗的人们精神鼓舞。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7,(9)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中的气质风貌和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在东北抗联精神的的传承中,还存在着挖掘不够、整合不足、传播不力的问题。因此,做好东北抗联精神的梳理整合,打造东北抗联文化的红色品牌,创新东北抗联精神的宣传方法,对于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冠鑫 《世纪桥》2011,(22):2-F0002
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对黑龙江省革命历史文化、革命精神的继承、宣传和弘扬,2011年11月2日,省委党史研究室和黑龙江省科技学院联合举办了抗联精神宣讲活动。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作了关于东北抗联的斗争历史及抗联精神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4.
<正>党课导读本期推荐的党课题目是《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党课主讲人陈晨是东北抗联老战士陈雷和李敏夫妇的后代。她带领学员重走抗联路,深入依兰县四块石东北抗联遗址,通过讲述李敏等东北抗联战士为革命胜利出生入死的英雄故事和李敏晚年宣讲东北抗联精神、竭尽全力推动“抗战十四年”写入中小学教材等感人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由哈尔滨市东北抗联精神研究会组织召开的"弘扬伟大东北抗联精神铸就党性教育特色品牌"理论研讨会于2017年12月5日在哈尔滨市委党校召开。出席会议的领导有,哈尔滨市东北抗联精神研究会会长、哈尔滨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孙永文,哈尔滨市东北抗联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哈尔滨市委党校副校长王玉玲,哈尔滨市东北抗联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张伟,哈尔滨市东北抗联精神研究会副会  相似文献   

1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东江三杰"为河源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东江三杰"的革命活动及其影响,是河源作为"红色经典"历史定位的基石。在革命中,"东江三杰"所具有的革命精神是对河源地方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发展,值得我们永远薪火相传。惟有传承革命薪火、弘扬革命精神,才能更好地推动河源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服从服务、敢战善战"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是苏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新时期"反围剿战",确保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要大力弘扬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释放"红色动能",助力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发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磁石作用,凝聚扶贫心力。一是激发扶贫斗志。在条件恶劣、外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弘扬传承龙江优秀精神的重大意义龙江要振兴,首先需要龙江人在精神上振作起来;龙江要发展,同样需要对龙江精神进行时代提炼。"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龙江儿女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创造了辉煌业绩,也形成了包括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  相似文献   

19.
纪颖  杨以勒 《世纪桥》2024,(1):118-120
东北抗联精神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继承和弘扬的红色基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东北抗联精神具有“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丰富内涵和重要的时代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东北抗联精神,应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合理利用新兴媒介及网络资源等多种路径,与时俱进学习和宣传东北抗联精神,使其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5,(7)
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中国革命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要通过把红色文化资源引入学校,开拓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创新红色文化传播途径等措施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革命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