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史为镜     
李裴 《当代贵州》2020,(1):78-78
我们要常照历史之镜,树立历史的思维、擎起历史的火炬,让它照亮前行的路。人镜相对,总有一种好奇,镜像的反观是奥妙的。李白诗云:"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居易道:"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透过镜像感叹岁月年华,寄寓喜怒哀愁;唐太宗感慨:"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将镜像提升到正形象、知规律、明家国大事的高度。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于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现实从历史而来,又决定未来。  相似文献   

2.
董伟 《奋斗》2019,(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诞生:共和国孕育的十个月》即是向70周年献礼的诚意之作,是一部有温度的共和国孕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出版发行。它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规律,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不忘初心"首先就要从党史学起,"继续前进"就要从党史中汲取智慧,获得动力。本书是在党史著作中历史跨度最长,与现实连接最紧密、最具有现实指导性的文献。它从中  相似文献   

4.
正以知促行是每个共产党员长期面临的挑战"两学一做"关键在做,做合格共产党员可谓直接关系到党的工作内容,关系到党的生命活力,关系到党组织的凝聚力。建党95年来,党的历史是一部长期持  相似文献   

5.
正"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一个民族的历史深刻地影响着这个民族的现在和未来,尤其是历史发展规律和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立足本职,推进党史编研工作;多措并举,推进党史资政育人工作。近年来,中共江北区委党史研究室不断强化存史资政育人职能。修史存史:资料编进"数据库",举办展览"晒出来"2015年5月31日,由中共江北区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承办的重庆历史  相似文献   

6.
在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围绕这项重大决策部署,如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为我们学习党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历史是一面镜子,古人云:“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当下,我们在学习党史中更要用好这面知史鉴今的明镜,以“平面镜”照真实,以“透视镜”明真谛,以“望远镜”谋未来。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是活着的,不仅活在过去,而且活在现在,还活在未来。关注历史具有不同的视角、动机和目的,那些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人,会把历史当成当下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尽量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中,科学端正地挖掘阐释时代价值,把历史作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要参照系,积极影响现实和开拓未来。值得高度警惕的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科技转速的历史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又一次"起了床"。有的人借助碎片化的"历史",歪曲历史,丑化现实,  相似文献   

8.
约稿函     
《世纪桥》2021,(4)
正尊敬的先生/女士:感谢您对《世纪桥》月刊的关注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新时代,本刊坚持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的原则,以资政育人为宗旨,以普及党史为出发点,以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为己任,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推介党史研究重大成果,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关注社会科学发展,透析社会热点问题,在历史与现实及未来之间架设桥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本刊于1987年创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等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的理论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过广西突破湘江是一场异常惨烈的战役。八十年后深情纪念,缅怀先烈,让历史告诉今天和未来,同时引发思考,如何弘扬红军长征精神?高校有"科学研究"与"文化传承"的使命,长征是一部厚重的史书,如果上升到"红军学"对其进行研究与传承,可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注重内涵发展,把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忠诚、志道、明辨、知止"等思想精髓,可以为当下党员干部修好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旗帜鲜明、立场笃定的"大德"提供一些有益启示。要"尽忠竭诚"。"忠诚"在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被看作最崇高的道德规范,也是为官从政的根本。《忠经》中讲:"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最至高无上的"大德",就是忠诚。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最好的营养剂。泱泱中华数千年治乱兴衰史,为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无比丰富而又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和思想文化宝藏。既有"教科书"激励我们学好历史、延续根脉,也有"清醒剂"鞭策我们把握当下、保持警醒,更有"营养剂"启迪我们把握规律、开辟未来。秦朝是中国历史第一个中央高度集权、多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从争霸七雄到兼并天  相似文献   

12.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总结党的历史,发挥党史工作的重要作用.1998年10月,江总书记写信给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3.
<正>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重要思想。"知"即道德良知,"行"即道德实践;"知"与"行"的关系,就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历来重视知行合一,反复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这为我们加强知识与道德修养、正确立身行事提供了基本遵循。倡导知行合一,并不是主张去照搬照抄王阳明的心学,心学和历史上很多其他学说一样,也有着时代的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一部艰苦卓绝的斗争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一部开天辟地的发展史。在党史中,处处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智慧,闪烁着科学思想的光芒,记录着滚滚向前的历史进程。学习党的历史不只是对过去进行纪念回望,更是要赓续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开辟更加光辉的前进道路。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党的历史进一步认识到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从而真正做到知史明智、知史担责。  相似文献   

15.
正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无论"天人合一"或"知行合一",最终的价值诉求都是指向人类的"至善"。人类"至善"的理想之境尽管遥远,但成功与否却取决于当下人人都可参与其中的实践。"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的"一",究竟应该如何解释?应该说,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这个"一"主要是指本体。"一"既可转化为"多","多"也能会通为"一"。如同阴与阳、正与反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事物与运动一样,天与人、知与行也是囊括了各种各样的现象与行为,  相似文献   

16.
约稿函     
《世纪桥》2020,(3)
正尊敬的先生/女士:感谢您对《世纪桥》的关注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新时代,本刊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的原则,以资政育人为宗旨,以普及党史为出发点,以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为己任,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推介党史研究重大成果,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关注社会科学发展,透析社会热点问题,在历史与现实及未来之间架设桥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约稿函     
《世纪桥》2021,(6)
正尊敬的先生/女士:感谢您对《世纪桥》月刊的关注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新时代,本刊坚持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的原则,以资政育人为宗旨,以普及党史为出发点,以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为己任,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推介党史研究重大成果,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关注社会科学发展,透析社会热点问题,在历史与现实及未来之间架设桥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约稿函     
《世纪桥》2020,(5)
正尊敬的先生/女士:感谢您对《世纪桥》的关注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新时代,本刊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的原则,以资政育人为宗旨,以普及党史为出发点,以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为己任,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推介党史研究重大成果,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关注社会科学发展,透析社会热点问题,在历史与现实及未来之间架设桥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约稿函     
《世纪桥》2020,(4)
正尊敬的先生/女士:感谢您对《世纪桥》的关注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新时代,本刊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的原则,以资政育人为宗旨,以普及党史为出发点,以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为己任,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推介党史研究重大成果,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关注社会科学发展,透析社会热点问题,在历史与现实及未来之间架设桥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世上有许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只有学会享受此时此刻的风景,把握今天,才能成为一个阳光的人,一个快乐的人。记得有位伟人说过:过去与未来并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存在过"和"可能存在"的东西。唯一"存在"的是现在。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当你活在当下,而没有过去拖在你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