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德宏 《理论导刊》2008,2(6):101-104
人权优位和司法权优位的现代宪政逻辑是刑事司法权中警察权、检察权和司法权正当化配置的理论基础,其实质根据在于国家权力自身的正当化和人权保障证成权力正当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侦查程序在人权保护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有刑讯逼供,超期羁押和滥用强制措施,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侦查权力之缺乏制约,导致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3.
公民一旦受到国家刑事追诉,其基本权利即陷入了危险的境地,既有可能受到因正当程序造成的合理性伤害,更有可能遭受非正当程序带来的巨大侵害,再强大的犯罪势力在国家暴力机器面前也渺如蝼蚁,更何况国家追诉还存在因制度缺陷而殃及无辜的可能性。这就是刑事诉讼制度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必须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本人权不受过分损害和非法侵害的根本理由。  相似文献   

4.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了刑讯逼供证据坚决排除的基本原则,意味着我国刑事司法向人权保障的积极迈进。在实务操作中,可行性是能否贯彻立法精神的关键指标。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还存在若干可行性疑问,在非法证据界定、非法物证考量、毒树之果效力、警察出庭保障、被告人举证、讯问全程录音录像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细化完善,以增强可操作性,防止规则被虚置。  相似文献   

5.
张录荣 《学理论》2010,(4):116-120
公正审判基本人权视野下的司法独立,其全部目的是为了公正审判。为防止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司法权本身也需要约束,因而司法独立也不是绝对的,存在公正审判的诉讼机制下司法受制的必要性,印司法要接受司法内监督和司法外监督。司法内的监督包括审级监督和再审监督,司法外监督包括媒体监督、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其他监督等,而司法外监督以不代替司法审判、不构成对司法权的不正当干涉为底限。司法独立与司法受制共同统一于公正审判。  相似文献   

6.
在现阶段中国刑事法中,作为程序公正应有之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很有必要。我国侦查实践中,刑讯逼供、非法收集证据等一系列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权的现象屡禁不止,与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确立以保护被告人权利为主导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一定因果关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是符合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主导价值观念和重视公民人权的主流趋势的。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维也纳举行的联合国世界人权大会上,来自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阐述了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强烈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清除实现基本人权的各种障碍,以促进各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与基本自由。人权问题关系到世界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切身福利,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自从一九四八年《世界人权宣言》通过以来,世界各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维护和促进人权方面取得不少成就。  相似文献   

8.
《理论视野》2004,(5):F003-F003
近日,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论视野》杂志编辑部召开人权理论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北京大学和外交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出席会议,并对开好会议提出了要求。他强调,深人研究人权理论很重要,人权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在当代世  相似文献   

9.
中国宪政建设需要多种力量的推进,既有来自政府的,也有来自民间的,还有来自司法的。从司法的角度看,确保司法中立、适度强化司法权是中国宪政建设的保障力量。  相似文献   

10.
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问题,涉及犯罪控制和人权保障、实体公正与程序正义的价值选择。对其证据能力的不同选择,直接关系到刑事诉讼目的的能否实现。在我国,对于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如何,理论界说法不一。从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立法及实践,并结合我国立法现状及国情来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是我国诉讼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06,(3):45-45
维护和促进人权与基本自由,是联合国的根本宗旨之一。为贯彻这一宗旨,联合国建立了一系列审议人权问题和监督人权状况的国际机构。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05,(9):41-41
人权的国际保护。是指各国和国际组织根据国际人权条约,为实现基本人权的某些方面承担特定的或普遍的国际合作义务,并对违反国际人权条约义务、侵犯人权的行为加以防止和惩治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人权的宪法保障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力 《理论导刊》2003,(9):41-43
保障人权业已成为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题,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人权与宪法相伴相随、密不可分。宪法作为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权据以实现的最高准则。宪法作为人权保障书,既确认已有人权,又保障人权的实现和发展。现代宪法主要是通过合理配置权力、规定基本人权原则、确认人权内容和建立宪法保障制度来实现对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极力推行人权外交,提出所谓“人权至上”、“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荒谬论调,企图借此为他们推行强权政治和搞霸权主义寻找理论借口,针对西方国家所搞的这种人权外交,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理论,明确提出了“国权重于人权”的思想,确立了尊重人权、捍卫主权、反对霸权的基本原则。邓小平的国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人权理论的重大发展,它为我们更好地同当代西方霸权主义者进行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什么叫国权呢?简单地说,国权就是国家的主权,即一个…  相似文献   

15.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讲过:在各种名词中,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自由”一词了。然而也没有哪个词象“自由”一词,那样“歧义丛生”。这话也适用于人权这个伟大的名词。目前,关于何谓人权,国内学术理论界众说不一。有的认为,人权是指人的基本权利,即人的生存、自由和民族平等的权利,公民权是人权的具体体现;有的认为,人权是指人身的安全、自由和其他各项民主权利的总和,人权泛指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有的认为,人权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人的一切权利,其中包括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有的认为,人权就是指“基本人权,即生存、发展、平等、自由”;有的则认为,人权的概念有三层含义,即基本人权、公民权、人的一切权利,主张“我们讲的人权是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人权领域形势与人权理论研究”讨论会综述今年3月30日,中央党校人权研究中心主持召开了“当前国际人权领域形势与人权理论研究”讨论会。来自中央党校、外交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北京大学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30...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人民检察院办案体制是行政管理体制下的司法程序操作,检察官个人依照司法程序办案,没有独立的检察司法权,办案须按级服从检察行政领导,形成检察行政权分割检察司法权或部分代替检察司法权的行政色彩极强的特有办案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是定案的不办案,办案的不定案,与国际上通行的检察官独立办案体制形成鲜明对照。2000年全国检察机关在公诉部门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在办案机制上做了些改革,主要是赋予主诉(主办)检察官部分完全的检察司法权,但情况尚未根本转变。因为这个主诉(主办)检察官办案机制并没有动摇行政与司法交叉实施的管理体制,检察院内部各部门行政条块分割,行政权地位高于司法权地位的状况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世间万事万物中,人的生命是第一可宝贵的。基本人权中,生存权当然是基本中的基本。人之不存,还谈什么人身自由,思想自由,信仰自由,新闻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通讯自由,迁徙自由!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几乎随时可能被暴力剥夺。巴尔干半岛、非洲、中东不断的战火中,除了交战的士兵,还有大量平民死于轰炸、流弹、种族灭绝的屠杀。在相对和平的年代,相对和平的地方,还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缺乏和污染构成的水源危机,引发笔者对水人权的思考.水人权是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实现其他人权的前提,国际法上已确认水人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水人权的实现需要国家履行包括尊重,保护、满足(确保)及促进的人权保障义务.  相似文献   

20.
司法权的政治性主要指司法权作为一种国家权力,在宪法体制下与其他国家权力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宪法制度、或者由构建一国宪法制度的政治理念决定的。司法权的政治性不仅决定了司法权的来源、地位、权力配置方式和功能,也直接决定了司法权和其他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司法权在国家政治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往往不是司法机关自身能够决定的,它是在国家政治权力博弈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甚至于司法权本身也是政治权力博弈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