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态势更加明显。伴随亚洲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应运而生。亚洲命运共同体是在总结共同体发展历史和亚洲国家区域合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及亚洲地区的新变化所提出的制度和理念创新,应包括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人文共同体三个支柱。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基本目标是在亚洲建立和谐共生的新型国际政治秩序和合作共赢的新型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2.
陈锴 《南洋问题研究》2010,(2):33-40,69
替代发展是一种以可持续的合法经济替代毒品经济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替代发展以相关国家政府与国际组织的长期政治、经济承诺为前提,针对毒品作物种植地区的贫困人群,借助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根除毒品作物种植以及毒品经济赖以存续的基础。随着金三角地区"替代发展"的深入展开,部分负面因素也随之凸显,其中缅北跨界民族武装的负面影响以及该地区罂粟种植的反弹趋势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当今,加强合作,拯救国际金融市场秩序、恢复经济发展活力,是东北亚各国的共同愿望和迫切需要.东北亚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里是亚洲发展最快的地区,其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大致占亚洲的90%.区域、次区域一体化是21世纪国际社会较为认同的一种发展的模式,欧盟、东盟就是这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亚洲地区(主要是东亚)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亚洲经济奇迹"又引起了诸多学者对于"亚洲模式"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与此相应的是"亚洲价值观"①一词被广泛提及.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亚洲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非洲经济步入加速发展期的原因、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具体分析了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加强本地区以及亚非互补互利合作,对亚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逐步减少贫困和实现共同繁荣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印尼:艰难中缓慢回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亚洲金融危机对印尼经济的打击1.经济大幅度下滑 ,增长率出现负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印尼经济的冲击和破坏较大 ,时间最长。国内经济增长从1996年的8%下跌至1997年的4.6%。1998年政治、经济、社会矛盾总爆发 ,社会大骚乱 ,苏哈托被迫下台 ,经济出现13.6 %的负增长。1999年10月产生瓦希德民选政府 ,经济增长为0.23%。2000年政局不稳 ,政党纷争不停 ,阻碍经济复苏。印尼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26亿美元 ,1996年达最高峰的2250亿美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始下滑 ,19…  相似文献   

7.
亚洲与拉美的关系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亚洲和拉美的早期贸易始于16世纪中期。19~20世纪初,西方列强从中国、朝鲜半岛、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掳掠和贩卖大批契约劳工到拉美各地。自19世纪中叶起,日本开始向中南美洲移民。二战后,亚洲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取得较全面的发展。20世纪50~80年代,日本和韩国与拉美的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成为拉美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在90年代,中拉关系全面发展,中国逐渐取代日本和韩国成为拉美在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异军突起,同拉美的关系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国家同拉美的关系也有长足的发展。亚洲与拉美关系的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8.
陈沙 《亚非纵横》2004,(4):53-55
所谓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有机总和,是所有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世界强国据以确立国际地位、发挥其国际影响和作用的基础。一、20世纪日本综合国力总揽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通过对中国清朝和俄国的战争,迅速发展了经济、政治实力,成为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强国,进入世界  相似文献   

9.
一、亚洲的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增加 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持续扩大,随着GDP的增长,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图1列出了1971年至2004年亚洲主要国家的人均GDP和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经济增长最快的亚洲正在走众多双边合作过渡到多边合作、由小区域合作过渡到大区域合作的道路。这是一条理论和实践都不同于其他经济体的一体化道路。在未来亚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必然将考虑吸收大国和大陆型经济体加入。亚洲的地缘大国和经济大国.理应在亚洲经济一体化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与分析亚洲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外资投资发展趋势的变化及其国际、亚太地区区域内、马来西亚国内的经济背景。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与21世纪将要交接的重要时刻,韩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转折时期。金泳三就任总统后提出了21世纪经济远景计划,制定了世界化的发展战略,开始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现在,韩国在实现远景构想中挑战与机遇、有利条件与困难并存,但韩国经济仍会稳步地实现第二次飞跃。总结韩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为正在起飞的中国经济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亚洲和平崛起是多方互动的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伴随着亚洲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合作的加强,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或“亚洲复兴的世纪”的说法相继出现。这些说法自有其道理,但我更愿将之表述为亚洲的和平崛起。讨论亚洲崛起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认识亚洲崛起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十分重要。对此,我想谈几点看法。一、和平崛起作为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包含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进程,也就是讲,崛起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高速发展,而且是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从空间上讲,它应包括整个亚洲地区,至少是亚洲的主要地区;从时间上讲,它包括已经发生、即将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机遇与挑战:东北亚国际经济环境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次始于东南亚和东北亚的金融风暴 ,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东亚模式”的终结 ,而是要经过这次金融风暴的洗礼 ,使各国政府更加清醒 ,通过社会经济改革 ,使“东亚模式”更加成熟、更加完善。从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 ,整个世界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在改善 ,有利于东北亚经济的发展。而从长期国际经济环境和走势看 ,世界经济出现的信息化、全球化的两大趋势 ,也为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并提出了挑战。因此对东北亚面向 2 1世纪的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 ,既要看到存在的问题 ,正视困难 ;又要抱有希望 ,充满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5.
继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下经济快速成长奇迹之后,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东盟地区意欲在本世纪交替之际再显身手。增强“世纪意识”、紧迫感和自信心,大力加强自身综合国力,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乃东盟因应当代世界经济挑战之道。 (一)增强“世纪意识”,把握历史的机遇。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剧变促使东盟国家加紧调整其战略目标,而“世纪意识”是方方面面达成共识的基础。马来西亚国防部长纳吉布·拉扎克指出,我们正处在历史的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的某些失误,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出现倒退。国际社会认为,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80年代是“失去的10年”。为了克服经济困难和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需要,发展中国家普遍进行了经济调整。对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普遍向外向型发展模式转型,强调由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在这种发展模式下,拉美地区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力都有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也呈较大幅度的上升.但与此同时.这一模式也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引发甚至加剧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了其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稳定.与拉美相似,中国也经历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转变的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当前经济具有较明显的外向型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拉关发展模式转型以及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经济成效和社会成效,总结其近30年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中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印度将成为世界科技大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纪之交的印度 ,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冷战结束后 ,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国际社会把印度作为多极化世界的一极及世界三大地区力量中心之一。除了印度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外 ,印度科技发展的实力及潜力 ,也使国际社会对印度刮目相看。难怪国际软件业巨头比尔·盖茨也认为 ,2 1世纪印度将成为软件超级大国① 。现在人们常说 ,2 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在这样的时代 ,拥有软件优势及多种科技发展基础与潜力的印度 ,可能将成为世界科技大国。一、独立后印度科技发展迅速独立初期 ,印度科学技术落后 ,连日常必需的工业消费品都必须…  相似文献   

19.
沈陈 《国际观察》2013,(1):66-72
亚洲在中国全球战略中处于重要位置。近年来,受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亚洲区域合作发展进程出现波折。中国应该从拓展和平发展国际空间的目的出发,根据国力的许可,逐步增加和改善在亚洲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扭转亚洲区域合作和中国周边外交目前的不利局面。中国应该把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看成是深化睦邻友好政策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作者首次提出了"亚洲协调"的概念,讨论了亚洲协调对未来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安全治理的必要性和长远性。尽管最早的主要国家之间协调(concert of powers)的理论与实践是19世纪的、欧洲的,但是,关于主要国家之间协调(不仅是大国协调)的一般理论却同样可以运用在解决21世纪的亚洲(以及太平洋)的严峻安全挑战和困境上。这些挑战和困境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演化为严重的大国之间的对抗甚至冲突。更重要的是,亚洲协调将注定会阻止战争、实现长期和平及维持本地区的经济活力。也就是说,如果亚洲协调明智地和有效地建立并运作起来,到2079年,亚洲以及太平洋将拥有一百年的和平,如同欧洲在1815-1914年拥有的百年和平。从1979年到现在,亚洲地区已经享受了接近四十年的和平。在过去二十多年建立起来的地区或者跨地区的论坛、会议、组织和制度等,反映了治理亚洲地区的权力转移的企图和努力;尽管这些安排相互重叠、尚未彼此兼容,甚至相互竞争,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当做未来亚洲协调的基础。虽然目前的地区安全治理仍然由美国及其同盟体系占据主导地位,但美国也不得不重视复杂的安全地区主义。有不少人建议美国应该以亚洲协调作为未来解决与中国关系的方案。中国已经为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亚洲和平做出重大贡献。中国已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回应美国的"转向亚洲"。中国在亚洲协调中的地位是中心的和关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