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道从1931年7月到闽北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到1938年闽北红军整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北上皖南,在武夷山这块红色土地上战斗了整整7年,为闽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闽北红军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南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革命根据地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互为犄角,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被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 闽北革命根据地是通过武装斗争创建的。闽北红军的发展壮大,是按照方志敏建设铁的红军的思想,经过黄道、黄立贵等革命前辈创造性的实践,使闽北红军和根据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东南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3.
闽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30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较早建立的根据地之一。1931年7月,黄道从闽浙赣根据地调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闽北根据地进入发展时期。在主力红军长征以后,他领导了闽北地区和闽赣省三年游击战争,树赶了“东南半壁江山”的旗帜。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团后,黄道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和统战部长,公开的职务是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  相似文献   

4.
闽北是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土地,在土地革命战争艰难困苦年代,红军在彭德怀、方志敏、粟裕等同志率领下,先后多次进军闽北,支援闽北红军开辟与巩固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革命根据地。 闽北红军劲旅,在黄立责师长率领下,在与国民党军队进行艰难的上百次的交战中,从战地火线送来抢救、治疗、调养的伤病员,均由闽北红军医院承担。这所闽北红军医院,在根据地群众的全力接济下,让一批又一批  相似文献   

5.
闽北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一九二八年秋,闽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在斗争中产生了闽北的红色武装——民众队。在同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艰苦的斗争中,由民众队到红军第五十五团;由闽北独立团至闽北独立师乃至苏区各地的地方武装,闽北红军和地方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整个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武装的坚强一翼。主力红军长征和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发后,闽北红色武装成为闽浙赣地区的重要支柱,驰骋于闽浙赣三省二十余县,  相似文献   

6.
左丰美,江西铅山县人.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从赣东北到闽北苏区工作,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长期在闽北根据地担任重要职务,为闽北根据地的发展和三年游击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老红军。  相似文献   

7.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根据地开始长征。留在闽西、赣南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留守部队和游击队,在险恶环境中坚持斗争和保存革命力量。在陈毅的提议下,由中央分局作出决定:瞿秋白、何叔衡、邓子恢等同志撒离闽西赣南苏区,转移到上海从事革命工作。  相似文献   

8.
刘伯坚,四川平昌县人,曾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长,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央红军撤离根据地时,刘伯坚奉命留守,掩护红军长征,在战斗中负伤被捕,拒绝敌人诱降,壮烈牺牲。依依惜别送战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决定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并增设赣南军区。调刘伯坚出任军区政治部主任,指令他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军区政治部驻扎在于都县的黎板桥,主力红军决定从这里渡于都河。刘伯坚奉命担负于都河的架桥任务。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刘伯坚每天都在架桥工地与广大指战员们共同奋战,很快在宽阔的于都河上架起了一座座长长的浮桥…  相似文献   

9.
1929年10月,闽北第一支红军在武夷山岚谷黄龙岩诞生。这支红军是按照方志敏建设铁的红军的思想。经过黄道、黄立贵等革命前辈创造性的实践而成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一支坚强劲旅。  相似文献   

10.
正武夷山市(原崇安县)作为闽北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创建地和中心地,创造了许多璀璨多姿的红色文化瑰宝,被誉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一枝金花,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打响了闽北暴动第一枪,这里曾是闽北红军诞生地、方志敏式根  相似文献   

11.
黄道同志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的缔造者之一。他是江西省横峰县人,与方志敏、邵式平共同领导了著名的弋横农民武装暴动。1931年4月随红十军到闽北,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在闽北战斗了整整7个年头,为闽北革命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虹 《党史文苑》2012,(1):34-36
对中共党史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有所研究的同志都知道毛泽东起草的《红军第四军布告》及红军第四军军党部编印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两份文件应该是红四军主力1929年1月中旬撤离井冈山根据地前形成的最后两份文件,同时也可视为红四军主力开拓赣南闽西农村革命根据地直至创建中央苏区的最初两份文件。  相似文献   

13.
正黄道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西早期著名的活动家。他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过南昌起义,和方志敏一起领导过著名的弋横暴动,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10军。他还是闽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黄道留在闽北,坚持和领导三年游击战争。全面抗战爆发后,黄道参与了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工作,在奉调赴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途中,  相似文献   

14.
苏区时期创办的闽北红军医院,以及所属的医疗单位的设立,使闽北根据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医疗网点,它在闽浙赣医疗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秋吟诗 1935年8月,闽北红军独立师分三路打出外线,黄立贵师长亲率一团到将乐、邵武、顺昌、泰宁一带活动,开辟游击根据地.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6,(12)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根据地,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极大的恐慌和震惊,蒋介石调动全国的反革命军事力量对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多次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举世闻名的长征。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胜利会师。中国共产党在极端艰难曲折的斗争中逐步发展成熟壮大,使中国革命步步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7.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被迫长征后,福建的闽西、闽南、闽北、闽东和闽中等5个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相继进入了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这个时期,由于主力红军转移,敌我力量相当悬殊,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扑灭革命火种和进行阶级报复,采取了最残酷最毒辣的手法来摧残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原崇安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既是闻名中外的国家级旅游风景胜地,又是“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战争年代,崇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创建了以崇安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其间,在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中,闽北兵工厂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方志敏关心闽北兵工厂发展的动人事迹,在闽浙赣根据地的红军队伍中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9.
(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从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以后,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坚持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底先后集中整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为止。这段时间,通常叫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当时,由于党中央“左”倾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主力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1月,即中央主力红军退出江西中央苏区3个半月后,江西革命根据地就全部被敌人侵占了。留守在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约46000余人,其中伤员约3000人,分散坚守在赣粤边、闽赣边、闽西边、闽粤边、皖浙赣边、浙南边、闽北边、闽东边、湘鄂赣边、湘赣边、湘南边、鄂豫皖边、鄂东  相似文献   

20.
在两年的时间里,越过了十几座绵亘的大山,几十条河流,跋涉约25000里,历史上几乎找不出可与其相比的意志战胜命运的其它事例,也再找不出一个更好的如此坚韧不拔而又是仓促决定的军事行动的例子,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那末,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红军不得不走上战略转移的道路。“‘1934年春,李德就对博古说:要准备作一次战略大转移”。①广昌战役红军受挫后,蒋军深入根据地中心区域,形势更加危急。1934年5月,中央书记处在瑞金召开了会议,决定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