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成“斯大林体制”的历史条件及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陈立旭斯大林担任俄共领导人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斯大林领导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简称“斯大林体制”,也有人称之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体制的形成决非个人意志的产物,它是俄国共产党人探...  相似文献   

2.
2007年夏,俄国史学界围绕菲利波夫的历史教学参考书<俄国现代史1945~2006>展开了热烈的争论,分歧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评价斯大林及其实施的大镇压.菲利波夫等人把斯大林的大清洗归因为追求管理机构发挥最大的功效.对此俄国学者以至领导人纷纷表示,不能为斯大林的镇压辩护.2009年初,我国出版了该书的中译本,但译者介绍的有关此书的背景资料严重失实.  相似文献   

3.
<赫鲁晓夫的改革开放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启示>的研究,涉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理论问题,故有必要对此加以评价和澄清.要对赫鲁晓夫所谓的"改革开放的理论实践"同我国改革开放的关系作科学的比较研究,在方法论上,须阐述赫鲁晓夫在理论上有无且如何批判斯大林模式,实践上有无且如何突破斯大林模式,以及邓小平如何评价赫鲁晓夫,在评价中有无且受到了他的什么影响.然而,贯穿"赫文"始终的两个重要论断,即"赫鲁晓夫首创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之先河",以及"赫鲁晓夫改革开放理论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历史启示,才使我国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却没有提供任何论据和论证,而是在结论先行的前提下,对赫鲁晓夫的执政举措和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决策作简单排列和牵强类比,由此造成"赫文"对改革开放的评价和对时代背景的评价,均出现了逻辑混乱和超出历史常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斯大林问题的基本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对其应给予全面辩证的评价。斯大林尽管犯过错误,但仍不愧为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模式虽然在性质上是社会主义的,但却是一种扭曲僵化了的模式。我们应从中吸取历史教训,重新研究“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问题;重视无产阶级掌权之后如何发挥好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问题以及如何改善社会主义形象,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彭成刚 《传承》2007,(7):93-94
斯大林模式在中国发展阶段,虽有学者提及,但都未明确指出历史分期问题,也未提出分期标准,更未说明如何分期。对斯大林模式在中国历史进行分期,应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这一历史时期国家发展的本质和主题是什么;第二,进行历史分期标准是什么;第三,分期的支撑性历史事件有哪些。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四个阶段郭继强在来稿中认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沉睡与蒙昧阶段。从马克思到列宁、斯大林、再到毛泽东等领袖人物,都因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没有解决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2、苏醒与出生阶段...  相似文献   

7.
要判断当代俄罗斯对斯大林的评价到底是肯定占主流,还是否定占主流,我们不能取其一点就下结论,必须看整个社会的全貌,观察其社会的主流思想和心理.把社会非主流的思想和心理说成是主流思想和心理,是极其片面的.从俄罗斯领导人、普通民众、各政党对斯大林的整体评价来看,绝对看不出俄罗斯出现了什么"斯大林热"、重评斯大林的迹象.  相似文献   

8.
政治领袖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使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中政治领袖人物的评价问题,历来是一个既敏感又令人关注的问题。而社会主义改革发展。自身的特定条件,又使得这一时期关于政治领袖的评价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关于苏联剧变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据我观察,学界大概分成两大派:一派是专门研究苏联问题的学者,他们通过大量的资料说明斯大林否定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建立的斯大林模式本身存在致命的弱点,斯大林以后的苏联领导人并没有成功地对斯大林体制模式进行改革,最后积重难返,导致苏联剧变;另一派主要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者,他们从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出发,认为斯大林所建立的社会主义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胜利后,传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斯大林主义的影响不可低估。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邓小平:苏联没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理论的简称,它是苏联传统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都与这一模式有关。它的一些基本原则,至今还制约着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改革方向。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也是以这一模式的理论为基础的。因此,客观地、辩证地、历史地评价斯大林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斯大林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内在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理论月刊》2004,(8):27-29
斯大林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丰富和发展。该文概括了斯大林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战争和革命时代的理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一国社会主义建成的理论。同时,斯大林的世界历史理论存在着内在缺失,这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民族”这个概念,是斯大林首先提出来的。要研究社会主义民族,就必然要涉及到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民族的理论是否正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对斯大林个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的评价问题,而且也直接关系到我们究竟应当怎样来看待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仍然存在的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所以,重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与时俱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在发展中。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始 ,经过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实践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在经验和教训中与时俱进。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对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再认识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里,原有的以阶级联盟为特征的统一战线还需不需要?如果还有统一战线,它的性质、地位、作用又是什么?如何来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社会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共产党应该制订哪些适合客观情况变化的新的协调社会群体利益的方针政策?这类问题马克思、列宁没有遇到过,他们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斯大林在本世纪30年代首先遇到了这些问题,但足没有正确解决,反而在理论上,政策上、工作上出现了严重错误,给其他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1.斯大林在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问题上的重大错误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6.
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评价表现得更为客观、全面,也最为集中,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毛泽东不但高度评价了斯大林,肯定了斯大林在苏联历史和国际共运史上的作用,还实事求是地指出了斯大林所犯的错误。总体上认为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所犯的错误属于共产主义队伍内部的是非问题,而非阶级斗争中的敌我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领导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作了一系列的论述,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思想,而且为新时期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评述分不同场合:内部讨论比较开放,私下谈话最为自由.以公开发表最为谨慎.其重要原因,既有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局面,更有当年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局限.改革开放30年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早有反思,对之评价更为合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对此亦已作出了实践评判.  相似文献   

19.
述弢 《同舟共进》2013,(6):64-67
俄罗斯领导人普京曾说过:他不记得战后苏俄领导人中,还有谁像他和梅德韦杰夫那样紧张地工作过。这里倒不妨来回忆一下,苏俄历届领导人都是如何"为国操劳"的。斯大林可以给自己放六个月的长假二战结束时,斯大林一人兼任总书记和政府总理(部长会议主席)之职。其时,他已年  相似文献   

20.
(一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最初都是按照苏联的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当时斯大林和苏共其他领导人 ,把苏联的政治体制当作社会主义的标准模式 ,要求别的社会主义国家照搬照抄 ,并把它作为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