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水贸易是国际间水资源转移的重要手段,中国虚拟水贸易在世界水资源流动中占有很大份额,水资源进口向多元化发展,而水资源出口流向单一,主要向发达经济体出口,存在虚拟水贸易结构不合理的差异性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的虚拟水贸易为净出口,中国正在消耗着本国的资源而对其他国家进行补贴,将造成本国水资源的进一步匮乏。因此,从国家的层面上调整水资源管理总体思路,进行制度和技术创新,是改善我国水资源环境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王军  王淑燕 《中国发展》2010,10(3):19-23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双重问题正日益成为制约一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新加坡以"四大水喉"管理模式实现了水资源的自给自足。该文分析了新加坡在节水用水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中国水资源状况,提出了中国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曾经有一份报告提出,人类在21世纪将越来越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水将成为比石油更重要的战略资源。人类没有石油可以生存,没有水就不可以生存。有人推测,如果21世纪还会为争夺资源而发生战争的话,那就是争夺水资源的战争。一、中国水资源基本战略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问题最严峻的国家之一。中国水资源存在三大问题:第一,总量不足;第二,空间分布不均;第三,时间上分布也不匀。总量不足。中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2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4,在世界上是十三个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我们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比联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7,(23)
<正>作为世界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备受瞩目。截止到6月6日中午12点,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输水达到10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过1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南涝北旱,为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科研人员几十年勘察、测量和研究,最终确定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  相似文献   

5.
<正>在西南这个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人们对于雨季与旱季的概念不多。小学教科书上都曾说,江河纵横的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我国水资源的70%分布在这里。而如今,中国水资源的70%都面临着枯竭的危险。此次西南大旱来势汹汹,走得也尤  相似文献   

6.
张志超 《中国减灾》2012,(4X):34-34
<正>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是我国的基本水情。全球都在关注"水"这一战略资源,而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的水资源形势更为严峻。我国人均水资源20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6%-27%。今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很多代表又将"水资源"问题作为会议议题提出来。  相似文献   

7.
《北京观察》2020,(8):57-57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永定河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河道干涸断流、生态系统退化、水质污染等问题突出。2017年国家启动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将提升永定河生态流量作为重要内容,组织从官厅水库向永定河下游补水,促进了桑干河、永定河官厅山峡及下游河道生态修复。但永定河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河床渗漏严重等导致了永定河生态流量难以保障。此外,人为活动使生态流量问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8,(21)
正美国领导人最近一篇"系统性指责"中国的讲话,在太平洋两岸引发关注。其中,"中国与萨尔瓦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威胁台海稳定"的说法,充斥着混乱逻辑,向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美国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如此制造麻烦,实在是居心叵测。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中的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曾经讲过:"国家的预算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里面反映着整个国家的政策,因为它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人民创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深知"国家的预算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对国家预算的职能作用有着深刻的理解。至今,这个"重大的问题"仍然是各级政府的要害。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17,(3)
<正>以住鄂全国政协委员宋育英为第一提案人,郭跃进、江利平、黄利鸣、袁伟霞、应代明、郑军委员提交的联名提案《关于在南水北调汉江下游补偿工程中尽快启动"引隆补水"项目的建议》,获得立案。委员们认为,目前位于汉江流域下游的仙桃市,全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尽快实施这一工程  相似文献   

11.
<正>无论当下中国如何多面,从发展走向发达,这都是一条前行道路。中国在这条路上每迈出一步,都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加艰巨的努力。站在历史的节点上,我们发现,中国正面临着"国家意志"的考问。国家意志是公民的公共意志,包含着公共意愿和公共追求,是人民对国家事务整体性的意思表达。一句话,它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一个大国的崛起,必须回答"它应当  相似文献   

12.
正黄河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源流区脆弱的生态及其退化风险、上游灌区节水与水盐平衡的矛盾、中游严重的水土流失和下游不断抬升的河床。快速增长的社会经济需水以及水沙情势变化,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多新的挑战。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和各种矛盾日益突出。从流域整体来看,上游植被退化、中游水沙锐减、下游用水紧张、河口三角  相似文献   

13.
锐词     
《群众》2019,(22)
<正>中国之治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道路、体制和秩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新华社播发《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一文,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词汇。评论认为,"中国之治"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新型国家治理体系,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着对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中国智  相似文献   

14.
开栏的话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历史交汇点上向世人作出了伟大宣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日臻完善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之治"会不断彰显其独特魅力与巨大价值。而在这背后的"中国之智"不仅发挥着强大的理论支撑,同时也闪耀着持久的智慧光芒。"中国之智"  相似文献   

15.
正近些年,在涉及国家治理的主题论述上,许多专家学者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着力探讨中国共产党自十八大以来,在"四个全面"背景下如何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问题研究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本土化。北京大学苏力教授一直在思考中国在遭遇"现代性"之前的国家构成和国家治理问题,也就是古代中国治理的"宪制"问题。在这个问题意识的导向下,苏力教授于2018年初出版了新作《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以下简称《大国宪制》),对这一问题进行系  相似文献   

16.
正1950年代后半叶,是中国大坝建设的开启时期。此后的四、五十年间,中国的江河上至少矗立起8万6千多座大坝,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随着几大水电公司的"跑马圈水"运动,大大小小的江河已是悉数沦陷。世界第一高坝不断在西部河流上刷新着纪录,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水坝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国家层面的话语里,水电关系着经济发展和国运兴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5,(22)
<正>中国宣布将建一支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加上已参与行动的3000多人,中国将成为全球贡献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将改变联合国维和的面貌。中国蓝盔25年,为国际维和书写的是"中国担当",贡献着"中国智慧",树立着优良的"中国形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8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并建设一支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  相似文献   

18.
正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发展之基。"水至柔,其利无边",水资源不仅是物质,还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水之"治"更彰显着治国智慧。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面临的水污染、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水资源管理一直是WWF关注的重要议题,2012  相似文献   

19.
正现在热点问题研讨很多,我个人认为有很多"冰点"问题或未来问题值得研究。研究往往容易"活在当下,议在当下,也迷失在当下"。历史告诉未来,而未来影响现在。什么样的未来是我们想要的,这个问题很重要。认清中国当前所受的国际压力很有必要。一是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带来的新一轮的国际发展压力。这也是世界先进国家在重新审视发展质量,因此不能狭隘地看待传统产业转移。二是区域压力。亚太地缘政治较量把中国放在风口浪尖,考量着中国的承受力,我们的决策底线是什么。在这个格局下,京津冀是首当其冲的。因为首都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两岸关系》2021,(7):67-68
正第一章台湾问题的产生与两岸军事对峙第三节两岸双方在国际舞台上的较量新中国诞生后,很快得到了一些国家的承认,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一批民族独立国家、一些和平中立国家。国民党统治集团败退台湾以后,仍然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在国际上大力争夺"中国代表权",阻挠新中国参与国际社会,阻止外国与新中国建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