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庄重 《法制博览》2011,(13):76-77
壬寅宫变,明朝嘉靖时宫婢谋害世宗之事件。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世宗宿端妃曹氏宫,宫婢杨金英等乘世宗熟睡之机,以绳系其颈,合谋勒死之,但误为死结。方皇后赶来救护,世宗得不死。事变后,杨金英等十六名宫女被害死,宁嫔王氏和端妃亦受牵连处死。明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年,公元1542年),骇人听闻的“壬寅宫变”发生在紫禁城里,宫女杨金英带领十几名年轻的宫女,在当天深夜,企图用绳索勒死嘉靖皇帝朱厚熄。  相似文献   

2.
里一 《法制博览》2009,(21):50-51
慈禧不仅在生前有许多奇特的经历,而且在死后还有更令人难以置信的遭遇:她的遗体在长达76年的时间里,先后三次殓入同一口棺内。第一次入棺。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二日未正三刻,慈禧走完了她74年的人生路程,撒手人寰。当天下午4时30分,掌仪司首领太监用鹅黄吉祥轿将慈禧的遗体从西苑仪銮殿抬出,5时15分到皇极殿,放在回床上。  相似文献   

3.
慈禧垂帘听政的第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终于被剿灭了。消息传来,朝野上下一片欢腾。慈禧在兴奋与庆幸之余,也感到一丝隐忧,那就是在外主持朝政的恭亲王奕诉声名鹊起,光芒四射,“只知有恭亲王,不知有大清朝”,各种流言也不时地传入慈禧的耳中。  相似文献   

4.
水银河 《法制博览》2009,(19):43-43
在清代的诸位皇帝中,光绪帝是最具悲情色彩的一个。他倡导变法维新.振兴中华,但以失败被因告终,与珍妃的爱情又以珍妃被投井而终结,甚至连他自己都不能善终。1908年11月14日,73岁的慈禧弥留之际还不忘“关照”这位年仅38岁的外甥。更为可悲的是,在被毒死时(一说病死),光绪连自己死后的栖息之所还没有确定。这对于封建社会的皇帝而言是多么的可悲!  相似文献   

5.
徐彻 《法制博览》2008,(11):14-16
同治八年(1869)七月发生了一件震动朝廷内外的大事,即慈禧的宠监安得海被诛。安得海是因何被杀的呢?历来是个谜。  相似文献   

6.
都说跟慈禧不好玩。有个太监跟慈禧下象棋,下得忘乎所以了,忘了自己的奴才身份,兴头头上,大叫一声:我吃了老佛爷的马。这老佛爷名为佛,实为魔,不是老佛爷,是个老魔头,听得这话,立刻甩了棋盘,对联一句:我杀了你奴才的头。吃了棋盘上领导一只马,领导就要你血淋淋的脑壳。玩棋的太监以及玩政治的大臣,都说与慈禧这样的领导不好玩。  相似文献   

7.
慈禧的奢侈     
中国历史上最奢侈的人,应该是慈禧老太后了吧。慈禧每次吃饭,要上整整100盘的菜。100盘菜摆开是什么阵势?一般人估计要配备一个“饭用”望远镜。老太后有次坐火车去奉天,火车上光炉灶就排了50个,每个炉灶上配一个大厨,每个大厨每次就做两样菜。因为有时候一个菜都需要两至三天才能做成。  相似文献   

8.
梅桑榆 《法制博览》2011,(13):74-75
探秘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很有作为,但他又是一位性格固执、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杀人如麻的皇帝。永乐末年,他大肆屠杀宫女、宦官,在这次大惨案中,被杀的宫女有近3000人之多,为明代后宫最大的一次惨案。如此滥杀宫女,许多人不明白明成祖此举的用意何在。失去爱妃滥杀无辜;其实,成祖杀戮宫女之事早在永乐年中期就曾发生过。事情还得从贤妃权氏说起。永乐初年,国家逐渐恢复强大。  相似文献   

9.
宏亮 《法制博览》2010,(11):46-47
相传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有一个珠宝房,金银、宝石、珍珠、玛瑙、翡翠,数也数不清。在这成千上万件宝物里,她最喜欢的是一对翡翠西瓜。慈禧对它可谓是爱若至宝,就是放在最坚实的柜橱里还是觉得不放心,后来,又加上一把机械锁。如果要想打开这把锁,你必须把钥匙插入锁心左转五次才行,如果方向转错了,或者多转少转了一圈儿半圈儿的,就根本打不开了。为了这对翡翠西瓜的安全,慈禧还特意派了几名亲信太监,三人一班,日夜轮流看守这间珠宝房。  相似文献   

10.
陆建国 《工会博览》2008,(24):60-62
同仁堂,一个从老北京大栅栏里扬名的中医药老字号。对于这样一个企业,在很多人眼里它古老而神秘,透着一股“大宅门”式的传统气息。的确,同仁堂很古老,它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至今已接近340个年头,是个饱经沧桑的老企业。它有悠久的历史,它有厚重的文化,但它古老却不守旧,  相似文献   

11.
王龙 《法制博览》2010,(12):60-61
1900年,当新世纪的曙光冉冉升起的时候,慈禧(1835—1908)太后正带领一帮蓬头垢面的王公贵族。失魂落魄地逃往西安。而在遥远的英国伦敦白金汉宫,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儿孙绕膝,正幸福地颐养天年。这两位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在踏进新世纪的门槛时却遭逢两种不同的命运。那么慈禧太后到底哪点不如维多利亚女王,才导致中英两国殊途异归?  相似文献   

12.
清道光皇帝65岁那年(1846年)开始考虑接班人问题。老皇上儿子不少,龙生九子,但前三个天亡了,后j个是小屁孩,中间三个中,老五奕蒜又丑又俗,过继给亡弟接续香火去了,所以只剩下老四奕拧与老六奕诉还算拿得出手。这小哥俩年龄只差一岁,老四有点儿傻糊涂,老六则聪慧过人、能力超凡。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法制博览》2008,(11):37-38
1901年慈禧太后66岁寿辰时,直隶总督袁世凯特地从美利坚进口一辆洋车,作为寿礼敬献给慈禧。据说,这个洋玩意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理森利和法兰克兄弟俩设计。并采用手工方法制作而成。起名为“图利亚”。  相似文献   

14.
雷永春 《法制博览》2009,(19):53-53
历代真正有明文规定实行皇室“试婚”制度的,唯满清一朝。清朝宫中明文规定,皇帝在大婚之前,先由宫中精心挑选出八名年龄稍长、容貌端庄的宫女,陪皇帝随寝做“试验品”。这八名宫女都有名分,一般冠以宫中四个女官的名称.即司仪、司门、司寝、司帐。看这名分便可知她们的职责是专门侍候皇帝起居的。宫女一旦被选中去为皇帝“试婚”,每月可拿俸禄,不再从事一般宫女的劳役。  相似文献   

15.
周英杰 《法制博览》2010,(19):44-45
应该说,从做太监的起点来看,寇连材的牌运并不算差。他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自阉人宫,一进宫门就获得了和当年的李莲英一样的好差事——给慈禧做梳头太监。能够直接为这位中国最有权势的女人服务,决定了寇连材在宫中的命运不会差到哪里去。果然,由于“侍西后久,颇得力”,其后,寇连材一度充任奏事处太监。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5):49-49
摄影技术诞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鸦片战争后传人中国。光绪十二年(1885年),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将自己请来的德国人来兴克为他拍照的相片,呈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慈禧看后大开眼界,便跃跃欲试,也想见一见这西洋景。可是在一些昏聩的老臣看来,摄影不过是洋人的“奇技淫巧”罢了,甚至他们认为所拍摄的照片,“非目睛之水,即人心之血”,愚昧地以为拍照就是摄取人的魂魄。  相似文献   

17.
在封建社会,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德、容、功、言)是女人必须奉行的人生准则。对于妃嫔来说,宫中事务有内务府管理,国家大事有皇帝、大臣处理,吃穿住行有太监宫女们伺候,她们只是皇帝传宗接代的工具和举行典礼时的陪衬,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和个性。“就在清王朝晚期,却出现了一名妃子,她敢于冲击封建礼教的束缚、  相似文献   

18.
白云 《法制博览》2009,(23):75-75
话说三个女人就一台戏,在号称佳丽三千的深宫六院,实在无法估算有多少台戏。饱暖思淫欲,在富丽堂皇的皇宫里,什么样的东西没有呢?全天下的物件可都是皇帝老子的。不管是皇帝身边的妃子,还是一般的宫女,物质生活都比外面的平民女子好上不只十倍,那么宫中女子是否都是快乐的呢?  相似文献   

19.
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二月初四,唐伯虎出生于吴县(今苏州市)闾门内皋桥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里。这一年岁次庚寅,他恰好生在寅时,父亲便为他取名唐寅。十二地支中寅为虎,他是长子,故取字为伯虎,读书后又因“虎”而取字子畏。  相似文献   

20.
慈禧陵寝的正式名称叫“菩陀峪定东陵”。为什么出现这么复杂的名称?清制,皇后陵的名称是根据皇帝陵名来确定的,其中第一个字与其丈夫陵名的第一个字相同,第二字根据其丈夫陵的相对方向而定。慈禧的丈夫成丰皇帝的陵寝叫定陵,慈禧陵又在定陵的东面,所以叫“定东陵”。可是,咸丰皇帝的另一位皇后的陵寝——慈安陵也是在定陵东面,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个定东陵:为了便于区别,就在二陵名前面分别冠以地名。慈安陵位于普祥峪,所以称“普祥峪定东陵”;慈禧陵位于菩陀峪,所以就叫“菩陀峪定东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