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家家户户开始“扫年”“打阳尘”。一番洒扫,直到窗明几净,这时候,人们会熬一碗浆糊,在堂屋贴上喜气洋洋的年画,大门口再贴上驱鬼门神和红红火火的春联。霎时间,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这里,我们要特地说一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雅称“楹联”。它起源于桃符,最早书写在桃木板  相似文献   

2.
春联集萃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学形式,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欣赏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春节写春联,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为了进一步丰富春节文化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本刊开展春联征集活动,收到了来自各行各业,各界朋友撰写的百余副春联,有的文采飞扬、有的古朴典雅、有的平仄工整、有的琅琅上口……。本刊对广大作者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经过专家遴选,现将入选的春联刊载,供广大干部群众欣赏品味,希望从中得到艺术享受。(赵小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成安县依托"全国楹联文化县"这一文化优势,创造性地将廉政文化建设与地方特色文化有机融合,将廉政元素融入楹联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防止腐败,鞭挞腐恶丑,有效增强了廉政文化的创新性与感染力,开创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反腐倡廉教育形式。"以联倡廉",打造廉政楹联文化品牌。为扩大廉政教育效果、叫响成安楹联文化品牌,成安县近日举办了"中国梦·廉洁情"全国廉政楹联书法大赛。以楹联形式开展廉政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了廉政文化建设。一是广泛征集作品。将比赛征稿通知通过互联网在中国楹联网、中国书法网上公布,面向全国征稿。  相似文献   

4.
春联起源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08,(24):44-44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形式,对联俗称“对子”,又叫“楹联”、“楹帖”、“联语”等,因其构成形式是上下两联相对,由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5.
林良山  陈佩 《世纪桥》2011,(7):60-61
中国古代儒家"志意"心理思想以其独特的心理和哲学角度阐释了"志意"的本质和功能,并从其本身出发,扩展到实现意志的过程和提高意志的品质层面,这一思想对塑造大学生人格乃至加强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参考和借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点化”过的几首楹联吴直雄文学上讲的"点化"是指将别人的诗、词句或联语等稍加改动,而赋予其一种新的意境。这也是一种文学创作活动。毛泽东就"点化"过几首楹联。一张贻玖著《毛泽东读史》载:"毛泽东还作过一幅有关读书的对联,提倡:'贵有恒,何必三更起...  相似文献   

7.
彖刻     
秋仙 《求贤》2009,(2):27-27
数百年来,几乎覆盖了年节时所有中国家庭的年画,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渐衰微了。如今,年画这一昔日春节时不可或缺的应用装饰品,却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也同春联一样,起源于古时的桃符、门神。它产生于民间艺人之手,与文人画不同,它不以表现创作者个人情趣或士大夫阶层的雅趣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妙用传统诗词楹联吴直雄诗词和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神韵,深受人们青睐。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对祖国的传统诗词和楹联也十分喜爱,在研究问题和指导工作中,不时运用,有顺手拈来之妙。他所创作或引用的传统诗词和楹联,紧...  相似文献   

9.
春节,关于一幅春联的故事祁洪斌薛引生今年春节,在古城韩城一幅春联引起了全城轰动,这幅春联不是迎春、庆春、闹春的,但很有意思,请看韩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过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构成了韩城市一大文化风景。今年,在全城数以万计的春联中,有一幅春联在全体...  相似文献   

10.
用春联打"廉政招呼"应提倡春联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俗资源,用春联打"廉政招呼"应提倡。将廉洁自律的内容融入其中,让干群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教育,既提醒广大党  相似文献   

11.
用春联打“廉政招呼“应提倡春联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俗资源,用春联打“廉政招呼“应提倡。将廉洁自律的内容融入其中,让干群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教育,既提醒广大党  相似文献   

12.
为湖南党组织建设树碑──编写《湖南省志·共产党志》第二编的体会周澍林,刘扫尘省委组织部根据《省共产党志》编委的安排,组织编纂小组,负责编写《湖南省志·共产党志》的第二编"党的组织建设"。几年来,编纂小组经过艰苦的努力,四易其稿,完成了送审稿。修志是一...  相似文献   

13.
春节要过得红火、喜庆,离不开春联。春联,是故乡庄户人关于过年十分重要,甚或最为重要的一个符号、一个道具。没有这个符号、这个道具,这年似乎就不是年。一如粉条子准备好了,没有腊肉一样。小时候进入腊月,故乡的集市上就出现了支个案子写春联、卖春联的戴着石头眼镜的文化人。说是文化人,其实多半只是个“泥腿子”,间或也有一些真文化人,比如吃公家饭的中小学教师,他们写就的春联,用词讲究贴近百姓心思,书写美气,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14.
方志敏烈士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一生。毛泽东称赞他是"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人民英雄,叶剑英元帅把他喻为古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之后的又一位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5.
方志敏烈士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一生。毛泽东称赞他是"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人民英雄,叶剑英元帅把他喻为古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之后的又一位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6.
文波 《先锋队》2016,(6):34
春节剪贴窗花、张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节前夕,太原市各大社区以"小剪纸大廉政"和"廉政春联送居民"为主旨的剪窗花、写春联活动,将廉洁文化元素融入春联、窗花之中,剪纸和书法爱好者巧剪飞舞,挥毫疾书,既让人  相似文献   

17.
过春节贴春联,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文化活动,并没有因为战争而间断。在华北抗日根据地,每到除夕这一天,家家门上照例贴上了大红春联。不过春联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抗日与革命成了春联的主旋律。在河北平山县,到处可以看到“军民合作保家乡,赶走日军享太平”的春联。阜平县农村贴的春联大都是“驱逐日寇,最后胜利”,横额上写着“中华万岁”。在山西沁县,甚至土地庙门上也贴上红对联:“土地也抗战,早已上前线”。  相似文献   

18.
"两学一做",学是基础,做是关键。"学"和"做"必须有机统一起来,将所思所学熔铸为理想、沉淀为情怀、提炼为操守、转化为才干,真正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才能取得应有之效。 一、坚定理想,不堕青云之志 理想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预期,是强大的力量之源。党员干部不仅要有理想,而且还要树立关于政治和社会的更高、更远、更大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上回说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最大巨贪李人志,成为阶下囚后却破天荒抱怨组织上没有"及时提醒"。甘肃僻处西北一隅,鲜有外界关注,要想从此成名实属不易。未料想李老兄一语惊天下,借此扬名立万,人送雅号"抱怨帝"!想那李人志在受贿征途上默默耕耘多年,厚积薄发,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自是不走寻常路,将冷酷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20.
李安葆 《湘潮》2011,(4):50-50
长征路上的红色楹联,大多出自文化程度不高的红军宣传员之后,文字较粗浅,对仗亦欠工整,但这种融革命性、战斗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艺宣传形式,在长征中彰显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