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堃  常红 《先锋队》2011,(12):5
为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5月11日至12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李兆前为平顺西沟展览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两个"第一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揭牌。平顺西沟展览馆是弘扬"纪兰精神"的主要阵地,系统地展示了李顺达、申纪兰带领西沟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建设山区的创业历史,全面反映了中国农村、中国农业和中国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辉煌业绩。该馆自开展廉政教育"十个一"主题活动以来,每年接待参观者10多万人次。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也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科学理解。攀枝花的开发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集中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典型特点,它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缩影和代表。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从以下三方面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方面,将和谐社会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了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转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方面,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揭示了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方面,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六个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鲍磊 《学习月刊》2009,(24):29-2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但在"以德治国"概念的理解方面,还是有人存在误区。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获取了崭新的内容。它不是对1956年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而是对"苏联模式"的扬弃。"社会主义"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中国特色"既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实现环境,还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制度"增添了"中国元素"。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同时,也要有制度自信。不仅要通过学习引进来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也需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拥有更多自己的"专利"。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不仅是一个生态文明的概念,而且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为此,经湖南省委同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于2月18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美丽湖南·道德先行"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四德工程"展开,设置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等八项活动内容。那么,湖南如何开展“美丽湖南·道德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呢?  相似文献   

7.
杨武 《理论与当代》2013,(12):17-18
党的十八大报告着眼全局、立足长远,历史性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发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伟大号召,同时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加强法治建设,一个重要的服务和保障对象,就是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来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强化中国文化建设。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欧洲时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在"十三五"时期完成全面小康历史重任,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北京支部生活》2012,(11):32-33
1956年9月15日~9月27日★历史背景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上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他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阐明了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原则、主要途径和方法。他提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他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努力探寻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陈理 《党的文献》2012,(3):83-90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和谐"概念,并明确把"社会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之后,中央先后通过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研讨班、召开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和谐社会建设贯彻落实到"十一五"规划、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和谐社会建设问题并通过相关决定等几个关键环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逐步展开;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作了系统阐述,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从而为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工作的着力点,将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七大以后,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同时,中央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符原菁 《党建》2013,(2):26-27
传统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教条化,给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带来灾难性后果。"以人为本"中的"人",指的是当代中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广大人民群众。科学发展观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消除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错误。  相似文献   

14.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中华大地迅速掀起学习雷锋、争当雷锋的热潮。49年来,雷锋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举国上下家喻户晓,始终成为我们爱戴和敬仰的人物;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耸立的灯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  相似文献   

15.
正平顺西沟展览馆位于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1938年,西沟村成立党组织,西沟村是平顺县第一个基层党组织的诞生地。1940年12月4日,日军突然包围了老西沟,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在老西沟北面山沟磨石凹的一个窑洞里火烧、枪射、杀死16名村民。次年1月,日军又来"扫荡",西沟民兵配合八路军伏击敌人,取得反"扫荡"的胜利。1943年,根据地遇到了极大困难,党组织发出了搞好生产度荒的号召。李顺达与6户农民商议决定成立了互助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60年代前后,我在长治县南呈村任党支部副书记、团支部书记时,就听说有平顺西沟李顺达、申纪兰"勤俭办社,建设山区"的事迹。我们村老支书李秉璧是受到过毛主席接见的抗战英雄,复员回村后,又带领党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958年得到周总理亲自签发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榜样"奖状。李顺达、申纪兰、李秉璧经常在一起开会、学习,不断交流经验。我和他们接触较多。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发展观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迄今为止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形成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我们党30多年来形成的三大建设性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三大成果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1.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此后,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6,(5):23-24
1.《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986年9月26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决议》还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决议》提出,要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其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要使“五爱”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金圭  狄旭景 《先锋队》2011,(7):13-14
6月28日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山西省反腐倡廉成果展"在省展览馆隆重开展。这次展览由山西省纪委、省监察厅主办,展览分为"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重大决策部署监督检查"、"深入推进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  相似文献   

20.
秦如培 《当代贵州》2012,(35):19-19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间内涵和关系,指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和总任务,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阐述了新时期我国军事、祖国和平统一和外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