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樊大彧 《政府法制》2014,(25):33-33
国务院7月30日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意见》明确,我国将逐步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
资讯     
《法人》2007,(5)
【政策法规】12省区市取消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口划分公安部日前消息显示,已有河北、辽宁、江苏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划分,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称为居民户口,实现身份法律意义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3.
政法要闻     
兰州告别城乡户籍二元时代近日,兰州市公安局召开户籍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从今年5月1日起,在兰州市范围内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将城镇、农村居民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此举意味着兰州市已告别城乡户籍二元时代。  相似文献   

4.
谢昱航 《法人》2010,(12):15-15
成都市最近出台《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买现居民自由迂徙的意见》,将在2012年实现城乡统一户籍,民众可自由迁徙。城乡居民凭合法固定住所证明进行户口登记,户口随居住地变动而变动。农民可带产权进城,就业、参加社保不以丧失承包地为前提,且不进城同样可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  相似文献   

5.
舒圣祥 《政府法制》2014,(25):35-35
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城区人口500万以上)人口规模,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此外,将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生活》2014,(16):35-35
正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指导全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一重大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身份: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意见》的最大亮点就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户口制度改革的现状 (一)现行户口制度的形成和弊端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民经济恢复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国建立了户口登记制度.它的最大特征就是户口的不可迁移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户籍制度和各项经济功能联系在一起,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同时由于它的终身性和世袭性,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竖起了一道人为的藩篱,强化了城乡的二元对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日趋复杂.随着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和政策的放宽,大量没有城市户口的劳动力涌进城市.早在1992年开始,国家就成立户籍制度改革文件起草小组,并于1993年6月草拟出户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包括取消农业、非农业二元户口性质,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实行居住地登记户口原则,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等主要生活基础为基本落户条件,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的改革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央加大了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孙乾 《政府法制》2014,(25):36-37
50多年前,物资匮乏,户籍政策推出,农民被固定在农村“不许动”,城市、农村壁垒森严,城乡二元化社会管理特征形成.2003年起,进城农民工问题被广泛关注;13年前,习近平在博士论文中提出户籍改革“路线图”:可在一些小城镇实行不再有城乡限制的新的户籍管理.7月24日,总理李克强视察农村时不断问起“你愿意进城吗?”近日,国务院宣布将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统称居民.进城农民工终于可以分享城市发展带来的成果,户籍管理正回归到原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曾经,城镇户籍秒杀农业户口.而今,剧情发生反转,很多城镇户口居民眼馋于农村“一拆成富”或是村中村分红福利的境遇,想方设法把户口“非转农”.广州一家拥有城镇户籍的四口人为了获得高福利,欲托人将全家户口转入广州近郊,不成想却被转为河南农民,上演了一出“非转农”闹剧.  相似文献   

10.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部署受到社会关注。公安部副部长黄明接受专访时表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11.
徐军  许克胜 《江淮法治》2007,(2S):37-37
泾县在这次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针对城区人口流动性较大,“人户分离”现象比较突出的情况,采取3项措施,方便选民登记,使那些户口与居住地分离的选民能够顺利登记,保障他们的选举权。  相似文献   

12.
市人民政府决定对《上海市蓝印户口管理暂行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修改为: 本规定所称蓝印户口是指:对在本市投资、购买商品住宅或者被本市单位聘用的外省市来沪人员,具备规定的条件,经公安机关批准登记后加盖蓝色印章表示户籍关系的户口凭证。 蓝印户口不适用于境外人员。  相似文献   

13.
1995年2月11日,申请人张某、熊某依法登记结婚。同年6月14日,申请人生育第一胎(女孩)。1998年10月23日,申请人所在的A乡人民政府计划生育办公室,根据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并经该县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安排申请人于1999月8月后生育第二个孩子。1999年12月26日,该县B乡派出所根据申请人以投靠为由,要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申请,  相似文献   

14.
自2015年2月1日起,修改后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修改后的《规定》突破了失业登记的户籍限制,放宽了失业登记条件,规定对符合失业登记条件的人员不得以人户分离、户籍不在本地或没有档案等为由不予受理. 法律福音:修改后的第六十三条规定: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以到常住地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  相似文献   

15.
1958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施行。 50年代末期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 1984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141号文件《关于农民进入城镇落户问题的通知》。 1985年7月,公安部颁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的管理暂行规定》。 1995年7月1日,以新的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户口簿的启用为标志的户籍改革开始启动。 1997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的《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出台。 1998年8月底,国务院下发文件,批转了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文件对当前户口管理作出了“四项改革”: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男性超过60周岁,身边无子女的公民,可以在其子女所在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举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合法稳定的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已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予在该城市落户。  相似文献   

16.
1958年1月9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我国城乡居民明确区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的户籍一从此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竖起了藩篱;从此那些在城市中求生存的农民便有了“盲流“、“民工“等等称谓;从此“出生地“便成了将人分成各种类别并对不同类别的人采取不同待遇的堂皇而合法的标准;从1985年正式推行身份证制度起至今,我国采取身份证制度与户籍制度并存的人口管理体制;1993年11月14日<中共中关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逐步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1998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出批转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对当前户口管理作出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7.
易欣 《检察风云》2016,(4):14-15
中国目前要深化的诸项改革中,户籍改革无疑是个焦点。户籍改革的背后是城乡"福利差"。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在公安部门户籍登记的技术处理上,分分钟都可以实现,但是否让新进城落户的农民瞬间或终能享受到城里人的"待遇",却是不容回避的真问题。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举办的户籍改革论坛上,三位专家对户籍改革提出他们的看法与  相似文献   

18.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加强对外来暂住人口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所称蓝印户口是指:对在本市投资、购买商品住宅或者被本市单位聘用的外省市来沪人员,具备规定的条件,经公安机关批准登记后加盖蓝色印章表示户籍关系的户口凭证。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户籍登记制度上,从来都没有过关于计划生育的内容。我们的法律没有错,错不在中国的户籍登记制度,不在立法机关,问题出在执法环节。这个错误竟大到了如此程度:使1300多万中国出生人口变成了没有户口的中国公民。这是中国人权记录的瑕疵。让我们庆幸的是,随着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应尊重人(居住地)户(户籍地)分离人口现状,由按户籍人口数向按常住人口数转变,与时俱进考虑以常住人口数确定人大代表名额为妥. 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人口的流动性不大,无论是按户籍人口还是按常住人口确定人大代表名额,区别不大.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打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户分离的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