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三农"观是面向新时代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发展的理论成果,具有突出的理论贡献。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农"问题基本观点,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探索,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三农"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它立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客观现实,对"三农"发展进行整体规划,作出顶层设计,丰富和提升了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它深刻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充实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其长期革命和建设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思想.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始终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出发,将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纳入到实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构想之中.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邓小平的"三农"思想与他所设计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是水乳交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今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江泽民同志始终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他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是我们党制定新时期"三农"政策的理论基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国辅  赵美英 《唯实》2008,(9):135-138,13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探索、实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之路:"苏南模式"的形成,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苏南模式"的所有制改革创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混合所有制、城乡融合的园区经济建设之路;"新苏南模式"的形成,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乡一体化、开放型的经济建设之路."新苏南模式"的发展,正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陈云始终从战略高度、唯物史观的角度和辩证法角度论述"三农"问题,从而形成了有着自己特色的"三农"思想,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振兴"三农"之路.研究陈云"三农"思想,对当前制定正确的"三农"政策,正确解决好"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的全面小康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形成过程,最初可追溯到"中国特色",以后又依次经过"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后演变成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既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历程的理论总结,又是一系列慨念演变的逻辑必然,还是党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概念总结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毛,成于邓"这一命题会成为理解十七大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障碍,其实是个伪问题;说薄一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毛,成于邓"的命题,更是以讹传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毛",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的形成,均"始于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始于毛,成于邓"的论证,反映了理论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定位,一直存在不同的认知;而对这一命题不加引证地使用和宣传,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和宣传中存在的浮躁之风和"党八股"的文风.  相似文献   

8.
王骏 《党的文献》2003,(5):37-44
江泽民同志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要求"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继续推进农村改革","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等.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与农村治理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东琼  李明  陈文新 《求实》2005,(10):86-88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三农"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是,要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充分考虑农村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从社会治理的角度,以加强和改善农村治理,建立科学而完善的农村治理体制,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发展新道路.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17,(8)
<正>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贯穿的一个主题,就是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弘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  相似文献   

11.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党的三大作风是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毛泽东同志60年前的谆谆教导至今仍然颇感亲切,教益良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仍然必须拿起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用好这个鼓舞斗志的精神武器,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三个代表”,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先进性,必须始终增强解决发展问题的战斗力、解决创新问题的创造力、解决服务问题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党只有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保持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实现了党的自身建设的改革和创新,为党的先进性的发挥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14.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领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但又各具特色。毛泽东使我党的领导思想成为科学,并始终坚持了原则性与艺术性的结合;邓小平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著名论断并阐明了共同富裕的领导目的;江泽民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领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温家宝总理到新疆和兵团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关于兵团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指示,是国家壮大兵团实力、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的重大战略举措,既具有长远指导意义又具有现实指导作用。贯彻落实温总理讲话,要做好把农业三大基地与工业主导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盐化工、煤化工发展与循环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利用现有工业基础与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重大项目结合起来,把国家政策支持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思想,以科学性为认识基础和历史取向,以人民性为主体定位和民主取向,以实践性为现实依据和文明取向,以开放性为内在动力和发展取向,从而为我们党构建了一个多层次、诸功能的发展创新的完整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7.
新的历史时期,兵团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兵团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兵团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推动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意识、稳定意识和戍边意识,以促进兵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意识形态的先进,更取决于有一套合理有效的制度。制度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实效性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建构具有理论依据、历史经验依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三代领导人的现代化建设思想一脉相承。三代领导人分别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选择、基本内容、核心问题、战略步骤、条件保障等方面阐明了自己的现代化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