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是新一轮全国范围内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年,据有关部门统计,这次换届选举将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涉及县级政权2000多个、乡级政权3万多个。参加这次县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9亿多人,参加乡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6亿多人。去年以来。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工作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开展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同步换届选举,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最基本的选举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次最基层、最广泛的民主历练。  相似文献   

2.
《公民与法治》2006,(12):1-1
2004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要求在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安排本行政区域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为更好地指导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今年6月2日,党中央以中发[2006]12号文件,转发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做好全国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有关工作的意见。这是指导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指出:这次县乡两级人大同步换届选举,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次重要实践。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要求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精神.依法做好我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作出《关于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时间和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决定》,安排在2007年1月1日至9月30日进行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  相似文献   

3.
2006年7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全国县乡两级人大进行换届选举,9亿选民直选“当家人”,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一次最广泛、最深刻的实践。这次选举是宪法修正案将乡级人大任期由3年改为5年后县乡两级人大第一次同步换届选举。  相似文献   

4.
全国县乡两级人大进行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此次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参加这次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分别达到9亿和6亿多人。  相似文献   

5.
今明两年,全国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乡、民族乡、镇)两级人大将陆续换届,新一轮全国性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工作即将展开.全国陆续将有2850多个县(市、区)、32,000多个乡(镇)进行换届;预计将有9亿多选民参与到这次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中,直接行使投票选举权和享有被提名推荐权;预计将直接选举产生25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目前,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已经拉开帷幕.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最为普遍最为广泛的民主实践.因此,扎实做好新一轮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尤其是依法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和互动,对于增强选民参与投票选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增强代表候选人当选代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选举民主意义重大.下面,笔者结合选举法和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的实践,就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互动,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6.
张肃 《法治与社会》2011,(10):30-31
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是《选举法》修订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一项政治活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具有十...  相似文献   

7.
根据宪法和法律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的规定,自2021年开始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陆续换届.我们要充分认识换届选举工作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原则要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换届选举工作始终,依法有序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确保选举结果人民满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11,(12):14-17
这次全省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根据2010年3月新修订的《选举法》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实践。陕西省县乡人大换届定于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1月31日同步进行,将涉及全省107个县级政权机关和1200多个乡级政权。按照《陕西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  相似文献   

9.
已经开始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城乡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重要实践,也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为此,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设《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专栏,结合实际情况刊发系列文章,分别对换届选举的主要环节进行解读与择讨,以期对正在进行的换届选举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欢迎专家学者踊跃来稿,也请各地人大工作者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06,(11):4-6
根据宪法、选举法的有关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已于今年7月1日至明年底在全国陆续开展。 这次换届选举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乡级人大任期由3年改为5后,县乡两级人大同步进行的第一次换届选举,涉及选民9亿左右,其中乡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涉及选民就有6亿多。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对此评论说,“动作之大、意义之远、影响之深为历次罕见。”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选举委员会制定的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需报县人大常委会批准. 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在我国各级人大换届选举中,全国人大、省级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代表选举属于间接选举,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主持;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属于直接选举,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因为间接选举是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投票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与直接选举相比,工作量相对要少一些,也便于组织,所以不设选举委员会,而是由各该级人大常委会主持选举.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宪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的规定,自2011年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进行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宪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的规定,自2011年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进行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11,(12):10-11
自2011年开始到2012年底,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进行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据统计,这次换届选举将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参加县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9亿多人,参加乡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6亿多人。从参与人数上来说,这次  相似文献   

15.
根据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的相关决定,从2006年10月开始,我省县、乡两级人大将同步进行换届。这次县、乡两级人大同步换届,不仅同为直接选举,更是规模空前,涉及105个县级政权和1400多个乡级政权,4000多万选民将直接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十多万人,进而由代表选举产生新一届县、乡国家机关。一次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深刻的实践正在拉开序幕。这次县、乡两级人大同步换届,是我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项工作政治性、法律性、政策性、程序性都很强,为了确保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有序、科学地进行,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写了《县乡人大同步换届选举工作手册》。本刊根据《手册》编辑了“县乡人大同步换届选举知识问答”,自本期起陆续刊登,以期能对这次换届选举工作的依法、有序进行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县镇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开展人大代表选举,这是在新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一年之年.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依法平稳有序完成县镇人大换届选举,对彰显我国理论、制度、道路、文化优势具有深远意义,将有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迈上新台阶.对此,笔者对抓好县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月中旬,宣城市县乡两级人大同步换届选举工作进入到关键环节:投票选举。笔者来到旌德县、宁国市、宣州区等地选举现场,看到选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通过参加选举接受了民主教育”2007年1月12日是旌德县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日。一大早,年近七旬的低保户汪林福就来到南门社区投票站。  相似文献   

18.
图片新闻     
《公民与法治》2012,(1):7-7
2011年12月21日是石家庄市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机关干部职工参加了桥西区换届选举投票,选举石家庄市桥西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19.
图片新闻     
截至目前,河北省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已全部选举产生,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基本完成。为把我省民主法制建设的成绩表现出来,同时找出工作中有待改进和提高的方面,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2012年2月21日上午,河北省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代表工作委员会组织举办了河北省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统计工作培训班。各设区市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工作部门负责换届选举统计工作的人员参加了培训班。  相似文献   

20.
八面来风     
《江淮法治》2011,(23):36-37
马鞍山市:召开县乡人大换届工作动员会本刊讯近日,马鞍山市召开县乡人大换届工作动员会。会议指出,这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是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做好这次换届选举工作,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市"十二五"规划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