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中国监察》2009,(5):23-23
2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和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等陪同下,到部分中央企业调研。贺国强强调,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当前,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增强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2.
滕抒 《中国监察》2010,(1):47-49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严惩腐败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也是纪检监察机关和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的基本职责。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国有企业按照中央部署,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需要,在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过程中,坚持把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忠实履职,扎实工作,使查办案件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对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汉柏 《中国监察》2009,(17):32-33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保持国有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是,少数企业领导人员的腐败行为严重侵蚀企业的健康肌体,破坏企业的生产发展环境,阻碍企业发展壮大。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进一步认清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切实抓紧抓好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  相似文献   

4.
李海滨 《中国监察》2008,(22):41-41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力军和主战场。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针对国有企业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新情况、新特点,突出办案重点,加大办案力度,严格依纪依法办案,发挥办案治本功能,查办案件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国家长治久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迈上新台阶。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定要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安全,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有利于…  相似文献   

6.
章迪诚 《中国监察》2008,(18):36-38
在3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中,国有企业的改革尤其波澜壮阔又异常艰难。一方面,改革是在缺乏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另一方面,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改革克服了前进中的重重阻力秩序推进。正因此,30年的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缩影,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和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根本法,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与制度体系三个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涉及到十三个方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是对现行《宪法》第1条第2款所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补充、深化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宪法所规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之间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概念的提出并不是要在理论上替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而是通过进一步理顺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与制度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凸显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既强调宪法和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又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各项具体制度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10,(5):F0002-F0002
公证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公证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2000年7月国务院批准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方案》以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公证机构组织形式、执业准人、管理模式、法律责任及办证程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改革。2005年8月28日《公证法》颁布实施,标志着公证工作进一步实现了有法可依,为我国公证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2007,(11):5-5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10.
章迪诚 《中国监察》2008,(19):40-41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并首次将全民所有制企业由过去的“国营企业”改称为“国有企业”。这是对国有企业认识的重大转折,标志着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由过去的国有国营,转变为国家所有、企业自主经营。1993年11月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自此.国有企业改革由在维持原有制度框架不变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的制度改进时期,转入重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制度框桨的制度创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改革,是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为主体。以企业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郭儒社 《政府法制》2013,(21):60-61
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我们的地方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深化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一、实现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国律师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改制,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法人主体,独立经营、参与竞争、自负盈亏、充满活力─—这是中国经济能否完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环节和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我国实现现代企业制度在宏观上已经成熟。不仅多元化投资体系正在形成,而且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深层次改制的政策及法律环境也稳步完善,已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基本标志,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我国这一关键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概括为“四个深刻”和“两个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要保持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支柱性作用,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严浩 《中国审判》2020,(6):108-109
2019年金秋时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明确部署,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作为人民法院干警,理应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制度自信和法治信仰,积极投身法治中国建设伟大实践,以实际行动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贡献无限热情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石泰峰 《中国法律》2007,(6):12-13,84-87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这一重大抉择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十年来,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党提出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在党法关系这一事关依法治国全局的核心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正按着中央的统一部署,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在这个时候,提出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特别是对“一把手”的教育、管理和监督问题,显得尤为必要。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我们这个拥有 80年光辉历史的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经济基础。国有企业“一把手”地位重要,责任重大,他们的品行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强对“一把手”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是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至关重要。第一,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物质基础。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基本保证,如果动摇了这一条,我们党就丧失了执政的物质基础。第二,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以石化企业为例,就有1500多个基层党委、党总支,22000多个党支部,40万名党员。国有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如何,直接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执政的成效。第三,国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市场化改革的基调,如何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国有企业董事勤勉义务制度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应明确责任内容与认定标准、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责任体系等建议,以期为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法治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一、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仅从1979年算起,也已经二十年以上了。但从总体上看,至今仍没有摆脱活力不强、效益不高的局面。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推进的重要方法:一是要采用多种形式,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一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要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组。这奠定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然而,同西方国家所不同的是,中国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并没有经过业主制、合伙制的发展道路,而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