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加快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开发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由此,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全面展开,并由以往的专项开发为主转向综合开发为主。“沿江开放”战略的实施和两项跨世纪工程的建设,促使沿江各省市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的目标在于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对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发挥经济技术辐射作用,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起飞。 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态势 长江流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腹地,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地域辽阔。长江贯通我国东、中、西部,沿江七省一市人口4.085亿,占全国人口的34.5%,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5.1%。长江通过支流沟通着更为广阔的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长江沿江地区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继沿海地区经济实现起飞之后,长江流域必将成为另一个改革开放的重要地区和发展的先行区,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四大作出英明决策: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州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十四大以后,作为世界第三大港口的上海,积极采取切实措施朝着现代化的国际城市迈进.重新恢复为远东地区的经济中心。浦东开发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世界级、高起点、外向型的跨世纪的龙头工程。上海浦东宏伟计划的实现,有赖于长江流域广大腹地的支持,同时也给长江流域广大腹地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湖南是长江中游的重要省份,湘、资、沅、澧四水纵横全省,入洞庭出长江。历史上就与上海和长江流域各省市同饮一江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今天,长江流域各省市借上海浦东开发的东风,加速了开放开发的步伐,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湖南应当怎样抓往上海浦东开发的机遇,采取有力的战略对策,在浦东开发中努力振兴湖南经济,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进入九十年代,即在我国实现第二步经济战略目标的关键的十年中,如何继续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的报告中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江总书记说:“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并进一步指出:“以上海浦东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加速广东、福建、海南、环渤  相似文献   

5.
十年前,开发开放浦东就通过党的十四大载入史册:“以上海浦东开发区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进一步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十六大报告中又再次提到浦东,鼓励上海浦东新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这是历史的跨越!据不久前《经济日报》报道:“世界跨一步,中国跨三步。”这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形象描述。如果以这种增长速度描述为参照,那么年GDP增长速度近1 6%的浦东,就是整整跨越了六步。今天,本刊带着世人瞩目的目光再一次聚焦浦东。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1990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向海内外宣布了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重大决策;1992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人大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议案,1992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地区经济观划座谈会,提出了“集中力量先搞好浦东开发开放,分层次推进长江沿江地区发展”的思路.这一切,标志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新时期的到来一、长江流域区域发展模式选择依据长工流域经济发展根据区域发展理论大体有3种模式.这3种模式对于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是“点线面经济带动”模式.点就是长江沿岸各重要城市,这些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柱带动长江沿岸各中小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由此,再进一步带动长江流域腹地的经济发展.这种模式符合经济级差带动发展的理论,着眼点在于依托城市带动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7.
新闻背景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许多国家在工业化的历程中,大江大河的开放开发总是处于优先区域,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在江河沿岸建成了以产业群落密集为特征的经济走廊,并且往往是这些国家实力雄厚的经济重心所在。我国顺应世界大江大河开放开发的大趋势,在实施沿海开放战略的同时,相继确立了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战略。一、长江流域必须“综合规划、联合开发”长江经济带早在1985年,沪宁汉渝四个特大城市经过互相访问和酝酿讨论,并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首先发起组织了“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在目前改革开放新形势推动下,象东风汽车集…  相似文献   

9.
[香港《镜报》1994第二期文章.原题:外国政要称赞的宜昌加快发展.作者赵倩文,朱可芹摘]大陆开放开发的大潮有力地推动了宜昌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建设的大跨度飞跃,从中也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热潮正在兴起.中国大陆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开放由沿海向沿边沿江纵深推进.第二轮开放以长江经济带为主线,以上海浦东开发区和三峡建设为契机,加速推进长江流域的经济开发.促进内地与沿海协同发展.为进一步了解“沿工开放、内陆奋起”的新趋势,笔者走访了地处长江流域中上游结合部的八大港口城市之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上海浦东的开发,长江沿岸城市以至长江流域的开发和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充分利用这一“黄金水道”,进一步沟通东、中、西部的联系,并率先在长江沿线形成跨区域的统一市场,成为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一大重要任务。经过初步的研究,我们认为有必要创造条件,促进长江商贸走廊的率先形成,并进而推动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和新型的市场组织的形成。 一、建立“长江商贸走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建立“长江商贸走廊”,其基本内容是指以长江为纽带,由若干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现代商贸集团牵头,联合沿江城市和企业共同投资建立的一种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多功能的综合性商贸组织体系。并以这一体系为依托,促进长江流域流通业的繁荣,促进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92年6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规划座谈会。两年多来,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各省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落实党中央关于“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的重大决策做了大量的工作。长江流域成为我国继沿海开放地带之后,又一个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热点地区,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下面我想就长江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认识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江地区的经济形势 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东起上海,西至四川重庆,包括长江三角洲14个城市及长江沿江地区的14个城市和8个地区。全区土地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4%;人口约1.8亿,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在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沿海以其优越的区位和优惠的政策唱了主角,其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和成就令人瞩目。这是历史的选择和必然。进入叨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我国开放开发逐步由沿海向沿江、由东部向中西部推移和扩展。尤其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以后,以重视长江流域开放开发和中西部发展为标志的新的区域发展战略,进入了全面实施的新阶段。这一切,为长江流域地区特别是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东移,海内外有识之土一致认定,“二十一世纪经济看好亚太地区,亚太地…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以沪、宁、汉、渝为主的140多个大中小城市迅速崛起,它们打破区域隔绝和条块分割的旧格局,开展横向联合,组成了一条绚丽多姿的长江经济带。这条经济带与东南沿海接轨,使“T”字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构想变成现实,并且极大地推动了沿边和腹地经济的跳跃发展。长江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令人瞩目。当前,“浦东开发”、“沿江开放”、“外轮进江”更把长江经济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长江航运既是长江流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 长江,横贯中国,流经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自古以来就以“舟楫之利”著称于世。这条经济带拥有1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亿多人口,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是中国文化、科技、教育、生产能力最强的区域,工业、农业和国民生产总值均占全国的40%以上,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近年来,围绕着加大长江流域开放开发的力度,党中央国务院相继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召开了“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规划座谈会”,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一致指出:要充分认识开放开发长江、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的战略意义,抓往重点,搞好联合,发挥整体优势;举行了两次全国性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会议,全国揭开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序幕;继上海、南通、扬州、镇江、南京对外开放后,又先后作出了对外开放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黄石、宜昌、万县、涪陵等沿江城市的决定;随后又将武汉、南京列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所有这些都充分地表明,长江流域面临一个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大好时机。不少专家预言:二十一世纪世界最有希望的经济增长区在亚洲、亚洲最有希望的经济增长区在中国,中国最有希望的经济增长区在长江! (二) 长江沿岸有4座特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相似文献   

15.
[摘自台湾《中国大陆》第324期作者程超泽] 台湾《中国大陆》杂志发表程超泽关于长江发展战略专题研究文章。 (一)引人注目的“长江发展战略” 中共近年的经济战略格局,以“长江发展战略”格外引人注目。1993年6目初,在武汉结束的沿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讨论会上,长江沿线十七市的代表纷纷就共同开发长江经济带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性建议。总体思路以上海、南京、武汉、宜昌三峡、重庆为中心的“五点一线”开发布局,通过它们的辐射效应并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力量,以上海浦东开发、三峡工程上马和京九铁路的全线开工为契机,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紫荆》杂志93年第5期刊出特约记者采访中共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的文章。邹就“长江发展战略”畅谈了自己的看法。至此,长江流域经济的开发已从纸上谈兵向务实发展。这是中共继“沿海”和“沿边”开放战略以后,又一个沿江开放的大思路,大动作。 长江是中国第一条大河,世界著名河流,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横跨大陆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流域地区现有耕地三亿六千三百万亩,占大陆总耕地的三分之一。 长江流域得天独厚,开发建设长江经济走廊,对中共未来整体经济发展,将具重要作用。 (二)开发长江流域经济的优势 长江除具有其  相似文献   

16.
开发长江流域的战号已经吹响,常德市作为长江流域城市之一,应牢牢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开发,争取有所作为。本文就如何依托国家长江流域开发战略,超常规发展常德市经济的问题作些探讨,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和各方面的重视,并得到支持。一、常德市与长江沿岸城市同属一个经济圈,具有同样的开发价值常德市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沅澧二水都可便捷地进入长江;市内的枝柳铁路、207国道南北纵贯,直通三峡坝区和沿江城市。全市与  相似文献   

17.
资金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资金流的建设是实施长江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组建长江开发金融保障体系和建立长江金融带是促进长江流域各种金融要素自由组合和流动,实现流域经济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长江流域沿江主要大中城市的资金数量、金融发展历史、现状,建立长江金融带的目标模式是:以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实行流域融通资金与国际金融体系接轨;以南京、武汉、重庆为国内金融中心,辐射和带动流域内大中城市和地区的多级金融中心,建立一个系列化、经营型、开放式、多功能的现代化地域金融市场。系列化是指长江…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是古代文明的摇篮,也是现代文明的中心。长江与黄河同为“母亲河”,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从历史变迁的视角来看,长江流域自魏晋南北朝以后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世界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认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希望在太平洋地区,太平洋地区的希望在中国,中国的希望在长江经济带。中国的经济学家则预言:长江经济带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最大的驱动轴”和“最大的增长区”,成为推动全国经济东西联动与全面振兴的“最佳战略扁担区”。为了推动长江流域的开放与开发,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了“以上海为龙头,发展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中国在继续开放东部沿海地区的同时,提出重点开发上海浦东,并以此为龙头,向西溯长江而上,加快沿江地区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建立长江经济走廊。这是关乎我国内地的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之一。为了报道这些地区的新情况,我刊从今年第一期起,将对长江沿岸的主要城市与地区作系列报道,敬请读者注意,并望来信提出你们的希望与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今天,许多中外经济学家都把目光投向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世界第三长河),因为最近中国做出重大决策:以长江口的上海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地区。由此揭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由沿海向內地沿江地区推进的序幕。根据这一决策,中国在本世纪末及21世纪初将加快开发和建立繁荣富庶的长江经济走廊。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对此的看法是:这一决策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不仅可使长江三角洲率先成为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并由此可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而且对于推动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