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的名句,可谓尽人皆知。然而范仲淹还有一句名言:“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虽鲜为人知,却至今闪烁着光芒。公罪,即出以公心,为团为民办事谋利而遭致的怨恨;私罪,即为个人谋私争利而结下的私代。公罪与私罪,一字之别,差之千里,二者如水火不容;此长被消。公军多,必私罪少,而一心谋取私者,只有蝇利不均之宿根,少有乘公作为的怨怨。公罪乃是一种可贵的精神,非庸俗者所有,实为光明磊落者专利。公罪是一种机着的追求。范仲淹为坚持公理,敢上抗太后,下项宰相,不循私…  相似文献   

2.
马立诚 《各界》2010,(9):41-4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已成为激励志士仁人的千古名句。但范仲淹的主要事业并不是写散文,而是北宋中期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  相似文献   

3.
清风慕竹 《各界》2013,(10):49-51
范纯仁的父亲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他老人家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闪耀千古,以致范氏子孙在他的星光下显得十分黯淡.其实范纯仁官职不比他老爸低,社会影响比他老爸还要大,在个性特点和行为作派上,更是别有一番名士味道.放着"官二代"不做范纯仁是范仲淹的次子,出生于1027年.作为"官二代",范纯仁17岁时就因为父亲的原因被任命为太常寺太祝.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改革事业 失败了,他将如何要求自己?北宋著 名政治家、杰出的改革者范仲淹在他 那篇脍炙人口、千百年来被无数人传诵的《岳阳楼记》中,作了一个明确的尽人皆知的回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格言式的古文章句,即使没有读过《岳阳楼记》的人,也能背诵得来。它已成了我们民族的道德规范,也是我们炎黄子孙引以为美德的精神财富。 范仲淹是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的我国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5.
我望岳阳楼     
岳阳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名扬天下。那样汪洋恣肆胆气横飞的笔墨,来写岳阳楼同洞庭水,谁人不读出一胸腔荡气回肠的江声渔歌来?美,而且是雄浑之美,而且是志士仁人胸臆阔大的壮怀之美。范氏不是湖南人,但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数百年三湘四水传唱之间,竟凝珠而成湖湘文化中最核心的人生价值观。湘地百十年来风云激荡,不知出了多少挽弓射日的豪杰英雄,刀光血影之中他们的胸中自是响彻了由这句名言而闪起的雷霆霹雳。  相似文献   

6.
正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所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后代也都在自觉继承着他的遗志。4月7日上午,笔者早早来到海城市望台镇,今天这里要隆重举行范氏家族祭祖活动。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他的后人怎么会在东北生活呢?原来,清朝以前,范仲淹的13世后代在沈阳生活多年,清朝初年,为躲避战乱,其中的范效文等4人逃到了海城望台镇望台村,一直繁衍生息至今。目前望台镇有800多户  相似文献   

7.
我望岳阳楼     
何立伟 《党政论坛》2008,(20):21-21
岳阳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名扬天下。那样汪洋恣肆胆气横飞的笔墨,来写岳阳楼同洞庭水,谁人不读出一胸腔荡气回肠的江声渔歌来?美,而且是雄浑之美,而且是志士仁人胸臆阔大的壮怀之美。范氏不是湖南入,但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数百年三湘四水传唱之间,竟凝珠而成湖湘文化中最核心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在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中,有一种精神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那就是“为别人着想”的精神。这种精神由来已久,从远古的精卫填海到大禹治水,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到今天,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看了贵刊第22期关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几篇文章后,感慨颇多。古有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认为,改革需要从制定政策的人群开始进行。改革不能总是避开自己,而只改他人。套用贵刊文中的话,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过程中,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行政体制的改革。应该改变布“局”者不在“局”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边,从前有个古老的小镇叫岳阳,本来不大有名。近几年来,借助改革开放之利,悄悄然崭露头角,名闻遐迩了。 前不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总干事童大林应邀到岳阳考察,他问岳阳市的领导:“当年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你们敢不敢先天下之富而富,做到忧乐与同?”其实,岳阳人致力于此已多年了。可以说,岳阳市的变化就是从敢于先富而开始的。  相似文献   

11.
正于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时,曾语重心长地说: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  相似文献   

12.
王亚均 《学理论》2012,(35):322-323
从屈原、范仲淹、孙中山到周恩来;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驱除鞑虏,平均地权,创立民国,恢复中华",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血缘故土、"忠君""统一"的爱国主义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的爱国主义,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3.
在现阶段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就是要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也就是说,爱国必须爱社会主义。这是因为: 第一,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者有个共同的特点,即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而舍生忘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之所以被万世传颂,就是因为它们表现了忧国忧民的高风亮节和浩然正气;林则徐不顾个人安危严厉禁烟,坚决抗英,关天培、葛云飞、邓世昌、陈化成等身先士卒,为国捐躯,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拯救破碎的山河,拯救患难的民族;孙中山奋斗一生,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文化是一种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一脉相承,都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时不我待,需多措并举。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要创新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因此要想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5.
<正>湖南岳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颇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抱洞庭、北吞长江,素有"湖湘门户"之称,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是人文荟萃之地、江南鱼米之乡。这里拥有伟大诗人屈原留下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更有宋代范仲淹写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成为了众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还有一代名臣左宗棠"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6.
正小时候,每当我躺在上海建国西路合群坊20号(外祖父当时的居所,也是共产党的秘密据点和活动场所)三层阁楼上时,脑海中总会呈现出我母亲王佩容女士对我们讲述的外祖父一生的种种革命传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的座右铭,他也是一生矢志不移地照此去做的。无论是军阀混战、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倒蒋反蒋……不管多么严  相似文献   

17.
两年以前,我家迁居长宁区, 成为周家桥街道社区居民不 久,虹桥新城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王慧芬同志就来到我家,动员我参加社区“读书格言”征文活动,希望我写格言应征。尽管我并不懂得格言的格律,也从未写过格言,但想到自己作为一个居民,应该在居委会领导下,参加社区的文化活动,于是就学着写了“书中自有奶和蜜,滋养心灵,补益人生不可缺”这样一条并不合格的格言。为了参加社区的格言征文活动,我找来有关书籍阅读,看到格言如“满招损,谦受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言简意赅、富有教育意义,给人以启迪和激励,往往能…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当代活雷锋”陈观玉的事迹已在神州大地广为传诵,她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人生经历实现了中华民族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和道德境界,向人们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区人的高尚的道德精神。陈观玉精神,归根到底是一种助人为乐、甘于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涵是以利他精神为特征,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中国传统美德。这种精神表现了陈观玉发自意志自律的道德自觉,是深圳精神的具体体现。学习和宣传陈观玉精神,对于贯彻落实江总书记关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指示精…  相似文献   

19.
原安徽省副省长、全国“重量级”大贪官王怀忠(号称“王三亿”)曾经对手下一个紧跟他的县委书记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只要你能搞出政绩,就算你能,能上。但不是让老百姓看到政绩,而是让我看到政绩。” 这句名言,是王怀忠掏心窝拿出的真经,道出了他作为升官秘诀的“政绩观”——“政绩”是给上司看的,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所以,工作要“围看上司转,干给上司看”。  相似文献   

20.
岁月流逝,不觉已是陈胜起义的第2200个年头。想到陈胜,便不由忆起他的一句名言:“苟富贵,无相忘。”陈胜当初扛长工时,曾与穷哥们相约:“苟富贵,无相忘。”可是当他果真当上陈王,挣来大富大贵时,便把先前的话全忘了。当年的穷哥们来找他,他既嫌“客愚无知”不懂规矩,又忌人家“言陈王旧情”,讲他当年的寒酸。一来二去,竟听信谗言,把几个患难兄弟砍了脑袋。于是“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甚至其妻之父兄也不辞而去,弄得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