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市通过电视竞选的方式公选一把手,开国内干部选拔之先河,对于推动我国干部选拔制度的民主化、透明化,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增强政府的合法性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深入剖析南京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新探索,认真总结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完善的措施和方法,对于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干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委组织部最近对参加副厅级干部公选人员进行“心理测试”。该省这一次公选报名前不确定具体职位的方向,在通过对所有参考干部进行全面考核之后,再根据每人的具体情况对那些最后入围者进行任命,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就是心理素质。在大规模干部选拔中进行心理素质测试,在全国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3.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我国现阶段干部选拔工作的一种创新方式,它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通过公开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民主考察、选举任命等程序,选拔重要领导岗位任职人选。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近年来,这一工作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并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为各地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但是,公选工作毕竟是一个由诸多环节、程序和步骤紧密相联的系统工程,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公选工作的效益和质量。各地在不断推进公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公选成本过高的问题。因此,研究公选成本问题,使公选工作走出成本过高的困境,对于实现公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公选工作的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扩大民主,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价值追求。近年来,江苏、四川、江西等地积极探索试行公推公选,取得一定成效。笔者认为,可以将公推公选看作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增量民主。这一命题的提出基于三点考虑。首先,增量民主的产生必须要有足够的“存量”。这个“存量”就是十多年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改革措施的探索实践。其次,公推公选的“增量”,不是对以往干部选用工作民主的简单数量累加,而是创造性地运用两次民主推荐、个人陈述、驻点调研、演讲答辩、民意测评、票决制等创新措施,在扩大民主上有了新的突破。再次,公推公选从乡镇基层领导干部开始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向更大范围、更高职级层次推广,积极稳妥,有序渐进,而非跃进式突变,逐步增加和放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权利、政治权益,增量改革的表征十分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作为竞争性选拔干部的一种有效方式,逐步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常规方式。干部公选在给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带来新变化的同时,在各地的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有悖公选制度设计初衷的逆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并主动予以防范。  相似文献   

6.
董鹏 《团结》2013,(6):43-47
“初始提名”制度是目前我国党政干部选拔制度的子系统.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阶段,是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首要环节,在等额选举的前提下,更是选拔和任用干部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干部选拔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7.
干部考察工作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干部考察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干部选拔任用的质量。温州市平阳县从改进和完善干部考察工作入手,探索构建以“主体专业化、范围立体化、内容具体化、方法科学化、监督全程化”为主要内容的干部考察工作新机制,不断提升干部考察水平,有效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为今年的县乡两级集中换届选举做好了工作准备。  相似文献   

8.
公推公选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的累积性成果,属于具有有突破性的创举,逾来逾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公推公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到县委书记、县长、市委书记、市长,确实实现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开放与民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公推公选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操作中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干部考察是干部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干部选拔使用的质量。要使选拔出来的干部与拟任用岗位相匹配,确保组织意图的实现,干部考察者必须具备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于学强 《理论探讨》2012,(2):133-135
结合干部选拔工作实际,规避干部选拔工作中的腐败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革新传统思维是规避干部选拔工作中腐败的前提;制定科学标准是规避干部选拔工作中腐败的基础;创新选拔方法是规避干部选拔工作中腐败的关键;加强监督考核是规避干部选拔工作中腐败的保障;强化权力制约是规避干部选拔工作中腐败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高阁 《党政论坛》2008,(13):27-29
一 公推公选,即“公开推荐、公开选举”,是在较大范围内通过自我推荐和民主推荐,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干部人选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考核评价,择优遴选,经组织考察,按法律或规定程序任命的一种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干部考察工作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环节。干部考察工作质量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因此 ,在干部考察工作中 ,切实要做到角色定位正、考察环境优、谈话艺术巧、画像定性准、考察纪律严的要求 ,确保考察工作的质量 ,为选准人、用好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3)
高校干部人才选拔,对学校的稳定与发展、人才培养的管理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干部人才选拔呈现年轻化、博士化及选拔工作行政化等特点。选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校实际,主要表现为干部过于年轻化影响了高校发展、干部一味博士化影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选拔工作行政化影响了干群关系。高校干部人才选拔应该放宽年龄,把真正懂得教育规律的人选拔到管理岗位上来;应该尊重人才,让博士充分发挥知识创新与传承的作用;应该实施去行政化改革,把选拔行政干部和学术干部选拔分开。  相似文献   

14.
彭志强 《学理论》2011,(25):35-38
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党管干部、民主推选和依法选任干部的有机统一。公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制度实施以来,成效十分明显。但是,在公选制度的本质内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技术法上,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努力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中 《求知》2010,(11):38-39
<正>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承担着为科学发展选拔人才的重要使命,承载着让群众更广泛参与干部工作的深切期待。近些年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在各地干部选拔中逐步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存在着  相似文献   

16.
在新形势下,研究组织部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内部监督问题,就是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要求,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趋向发生的新变化,党的组织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以及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上出现的新问题,探究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内部监督规律,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制约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的方法和措施,以保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始终为党的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组织部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内部监督的现状分析组织部门内部监督是干部…  相似文献   

17.
大量的腐败案例中,腐败官员"带病提拔"现象较为普遍。干部选拔过程中存在的个别领导干部扭曲干部选拔原则、选拔的动议环节偏离设置初衷而导致选拔主体间的分工发挥失效、选拔过程中民主集中制的落实机制不完善以及干部考察中存在监督漏洞等因素,是"带病提拔"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干部选拔制度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应在民主化和现代化的战略方向上,实现价值塑造、制度重构和治理结构的优化:正确认识和坚决执行干部选拔原则,以现代技术手段优化干部选拔机制;推进干部选拔过程的公开透明和民主参与;建立"制约—监督—问责"三位一体的干部选拔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和政县始终坚持以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统领,狠抓四项监督制度的贯彻学习,严格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党中央一直重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新世纪新阶段更是把这项工作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工作来抓。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党委领导、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具体实施、其他部门协助配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式方法的运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要看到,一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过去一直实行委任制,由于这种方式存在一系列问题多遭诟病。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逐步开始实行民主推荐、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选任制改革。但是,选任制干部选拔方式又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过分依赖民主选举,有人把民主选举干部看成灵丹妙药,部门领导要选举,部门处(科)室领导要选举,甚至连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等非领导职务同样要选举。由此导致不少地方唯票选人,甚至在民主推荐中拉票不注重工作业绩等问题频频发生。为此,笔者认为,要合理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科学有效地选拔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