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正义作为一种伦理价值理念,是对发展的正义的评价和约束,为规范和评价人类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论基础。本文试图从发展正义的视角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认为发展正义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准则,发展正义具体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他领域表现为不同的发展要求;需从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等方面入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生态发展的正义。  相似文献   

2.
《河南社会科学》日前刊登姜国凡的署名文章指出,承继现代文明对社会正义的理解方式,可以从社会形态发展的意义上重新诠释社会正义的现代性意义.现代社会正义不仅具有以往社会正义的利益平等原则,更加入了生态的原则,体现为一种以生态正义为核心内涵的现代社会正义伦理学观点.在这种观点的照应下理解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与实践意义.从生态正义到社会正义体现的不仅是社会形态形式的进步,更加是社会形态实质的丰富.生态正义将人类整体性的思考方式纳入社会正义的构建之中,表达了生态转向意义上的文明建设的伦理价值,富有时代精神.从生态正义到社会正义体现了现代生态文明的转向实质:以生态的转向囊括人的转向,以生态正义的有效植入扩充现代社会正义的应有内涵,以生态的发展观取代以利益为中心的发展观,表达了生态伦理视野下的价值观的深层转变.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引发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人们对生态正义的呼声与期待达到空前水平。生态正义,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维度,生态正义的实现与否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从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和加强法治四个方面推进生态正义的实现,以此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4.
吴晔 《学习月刊》2014,(12):13-14
生态伦理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特殊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生态伦理的学习、研究、宣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生态伦理在精神本质上存在着一致性。二者都着眼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解决威胁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生态失衡问题。生态伦理侧重于理论建设,生态文明侧重于实践,生态伦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生态伦理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认识和批判作用生态伦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伟彤 《世纪桥》2014,(11):46-4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基础被广泛认可,从生态伦理的发展来看,生态伦理所拓展的广度不仅局限于生态环境学本身,也向着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延伸。随着环境恶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人们开始认识到人本思想领域(社会诉求)所涵盖的个体意识形态只注重单方面的生态文明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应该更深层次的挖掘治理生态恶化的办法,将眼光投射到以生态文明为中心的总体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建设中,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推动下建立有利于生态发展的生态伦理体系,充分发挥生态伦理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将生态伦理建设融入"生态环境的自然法则"之中。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作为美丽中国的基点和依托,有着深厚的伦理基础,体现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凝结着公平正义的原则和价值取向。它是人类对于自身、他人、自然、社会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反思,是人类在现有的文明基础上来恢复、重建和超越之前所建立的这些关系。由此,生态文明的合理性得以彰显。探讨生态文明中的公平与正义,可进一步深化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为把握生态文明所蕴含的价值走向提供思路,并最终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从初步酝酿到明确提出再到发展完善三个阶段,从可持续发展到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主要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观;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环境保护的实践;当代西方的环境伦理思想;儒家的生态伦理智慧.迈向美丽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树立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建设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完善生态文明的政策体系和法规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科技创新;树立生态化的消费方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国际生态交流与合作;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建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美丽中国"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价值维度的必然逻辑基础。文章从美丽中国的生态梦出发,认为美丽中国建设要从理论维度实现生态伦理转向,从实践维度实现四大建设的生态渗透,并从生态伦理的范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两个维度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实施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明确了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哲学底蕴,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根基;提出了生态文明的伦理遵循,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伦理价值;指明了生态文明的审美向度,即实现绿色发展的生态美学取向。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从哲学底蕴、伦理遵循、审美向度三个维度整体考量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单独列为大会报告的一部分内容,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布局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从政治学视角来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的继承与弘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国义不容辞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1.
在工业文明的社会里,人们对自然的内在价值严重低估,生态环境遭受任意践踏.在后工业社会里,人们已开始警醒和呼唤生态文明的到来.人类必须重新审视大自然的厚重的内在价值,测度作为自然一部分的人类及人类主体性的发挥,在传统生态伦理观基础上重构生态伦理与环境伦理,维护生态正义与环境正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自然"的新生态伦理观,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正义:发展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正义是对发展的正义评价与约束,是体现在发展理念、发展实践、发展模式、发展机制中的正义理念和正义原则,它要求人们从正义的角度认识、评价和调控发展.确立发展的正义维度是建设中因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合理性的客现要求,也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谙的伦理基础.坚持发展正义原则,必须在发展理念上树立发展正义观,在发展评价上确立正义的评价尺度,在发展模式上选择公正合理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环境正义"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环境运动,其核心是指如何处理生态资源分配的正义问题。"环境民生论"则是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归宿。西方"深绿"和"浅绿"的生态文明理论由于撇开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其理论缺乏环境正义的维度,其价值归宿或者是为了维护中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或者是为了维护资本的利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制度建设看成是协调人们之间生态利益矛盾的关键,包含了环境正义的价值追求,并强调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祉,把环境看作是最大的民生,秉承一种"环境民生论"的价值立场。"环境正义论"和"环境民生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是手段和目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与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一致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4.
饶国宾  华启和 《探索》2005,42(1):18-20
本文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与分析,探讨其蕴含的生态伦理特质:生态伦理意蕴和生态伦理价值、以求从新的视角揭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为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伦理指导。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新时期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高职大学生有责任承担起建设生态社会的义务。针对现行高职校园内的生态文明现象,培养高职大学生的生态伦理素养,应建立健全的生态伦理教育组织领导与教学机构,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生态伦理教育活动,营造和谐的高职校园生态伦理氛围。  相似文献   

16.
徐成芳 《理论学刊》2013,(1):14-19,127
一个国家的角色定位,是其历史主动性觉醒与成熟程度的重要体现,对本国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社会进步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中国的角色是做领袖,而不是作随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本质优越于西方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本主义本质,代表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作为具有后发优势的大国,中国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放眼未来,坚持真理引领、正义价值引领和科技创新引领,努力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生态文明的、美丽的榜样国家。  相似文献   

17.
进行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急需对生态文明本质内涵、生态文明观调整对象、生态文明建设内容进行更深入研究和拓宽认识。对于生态文明的特征问题,可以从历史视角、建设主体、生态伦理和价值理念等不同方面进行概括和归纳。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现实路径和基本对策,涉及到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推行低碳消费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8.
生态伦理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大学生认识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探索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以期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的时代价值、生态文明建设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决定了大学生生态论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现状与其重要性的极不相称意味着这是当前高等教育亟须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围绕培养"理性生态人"的目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生态文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生态环保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把生态伦理原则规范转化为大学生心中的"道德律"和外在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区域生态文明共享问题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联结点,是构建新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共享发展理念和责任伦理观的指导下,不断推进鄱阳湖区域实现资源合理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赢的美好局面。然而鄱阳湖区域在生态文明共享上还存在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生态不正义问题日益凸显和落实生态扶贫力度不够等问题,需要建立生态文明共享的政策保障机制、组织合作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实现鄱阳湖区域生态资源、文化和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