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整体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改善农村民生需要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农村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要统筹农村农业科技和农村民生科技协调发展.中央支农惠农的政策已经取得了成效,而科技支农惠农还很薄弱.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改善农村民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是社会主叉新农村建设的新视角和新动力.要树立大力发展农村民生科技的新理念,建立发展农村民生科技的新机制.长期以来,农村简陋、传统、落后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现在已经有条件、有必要运用科技的力量来一个重大的改善.要像工业科技、农业科技和军事科技一样,以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民生改善,老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特征是滞后、失衡,其直接后果是限制农村民生改善,钳制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健康素质的提高,牵制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抑制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老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环境因素与历史条件、人文和人才因素、城乡分割的制度与体制因素、投入与责任主体因素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促进老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必须建立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村民生科技发展的主要是农民科技素质,政府的支撑资源,公共需求与供给矛盾等诸多因素。为此,必须强化具体的政策来完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4.
赵异 《福州党校学报》2010,(3):15-17,44
马克思民生思想要求我们不能抽象地看待民生建设。民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指向人类彻底解放的共产主义。改善民生要靠发展生产力、社会改革和法治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喀什市是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群众生活水平不高,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改变喀什市落后现状,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局面,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大力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第四届全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会议上,根据中央关于“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精神,多部委首次宣布,将在“十二五”联合推进民生科技产业。除了其他尚未明确产值目标的规划,仅蓝天科技工程、生物技术、医疗器械、海水淡化、生物制造等多个技术规划已显示,“十二五”期间民生科技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其中,被列为民生科技产业发展重点的生物医药和生态环境两大技术领域,总产值将超过5000亿元。  相似文献   

7.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需要调整与完善经济政策,更需要建立健全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政策。倡导通过投资于人力资本,提高受助者能力,扩大经济参与,促进经济发展,协调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发展型社会政策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处在全球化与转型期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为此,中国各级政府要树立发展型社会政策理念,在保障和完善民生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制定和执行社会政策要着眼于中长期战略,并重视社会政策的效果评估以及民众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李家祥 《唯实》2008,(4):77-80
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城市现代生活方式、支农惠农力度不够以及城市日益改善的环境,是影响部分城市农民工群体向新农村建设主体实现角色转变的因素。改变这种现状,须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政府要继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村地方政府要提供良好的政策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1,(3):8-9
各级工会要切实履责、主动作为,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为改善民生,必须加快社会建设。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杨渊浩 《探索》2016,(4):125-130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和政府应对新形势提出的社会发展战略,社会组织这一新兴的社会力量因其具有非营利性、志愿性和公益性等特征而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民生建设的经验表明,社会组织是政府与市场之外的重要建设力量。然而,在中国民生建设过程中,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负面因素的影响,它所特有的改善民生的优势远未得以充分发挥。为此,当前应从转变对社会组织的认识、健全社会组织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合理的民生责任分担机制等方面,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对民生建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永先 《奋斗》2010,(8):42-43
近年来,东宁县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重心,先后制定和实施了~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政方针政策,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需的问题入手,着力改善社会民生状况和群众生活水平,认真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就业、教育、就医等问题,民生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一种民生政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宏 《探索》2007,1(6):51-54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问题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但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政治角度来思考民生问题,这个意义上的政治就既不是权利政治和利益政治,更不是斗争政治,而是一种民生政治.所谓民生政治就是以改善民生为政治目标,以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决策、政治职能和政治资源配置的重心,以民生为准,把民生的改善、国民的福祉作为衡量发展的最高标准的一种政治模式.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来源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是民生政治的时代特征;建设以民生为本位的民生型政府,也是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哈尔滨市在民生政府建设上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对哈尔滨市民生政府建设提出建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民生政府的理念;把加快哈尔滨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建立民生政府的评价体系;民生政策要与时俱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发展民生的合力;加强社会监督;等等。  相似文献   

1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这次会议强调的‘ 要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要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也要通过政府引导,撬动市场资源和社会力量,发挥市场供给的灵活性优势,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7,(4):57-57
近年来,惠农区农业农村经济在区委、政府的领导和自治区、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石嘴山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抢抓区县合并历史机遇,加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强化科技服务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3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今年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民生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多,因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就更为繁重和艰巨。各级党委政府  相似文献   

18.
改善民生固然需要铱靠政府的主导作用与支撑力量,但是,公民个人的作用也应该得到重视与发挥。本文旨在探讨强化公民个人在改善民生中参与规划、监督投入、共享成果、承担义务与坚定信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进入了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时代。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不仅是党的宗旨,也是政协的使命。中央和省委强调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应深刻认识促进民生改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人民政协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立身之基、履职之要,作为政协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促进民生改善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报告系统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政策取向,描绘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景。民生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