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快速诊断小鹅瘟的研究@李新华¥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应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快速诊断小鹅瘟的研究李新华(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扬州225003)小鹅瘟(GPV)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较多,但都存在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黄牛精子能被GPV所凝集,但...  相似文献   

2.
中草药防治小鹅瘟笔者用赤桂五瘟散防治小鹅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方剂组成板蓝根250g,银花120g,连翘120g,大蒜18g,黄连20g,黄柏20g,黄苹18g,水牛角15g,桅子25g,生地30g,赤芍30g,鱼腥草30g,丹皮25g,官桂20g,...  相似文献   

3.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GPV)引起雏鹅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10日龄以内的雏鹅尤其易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给养鹅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我们利用成年鹅制备抗小鹅瘟血清(GPS)共接种雏鹅30余万只,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标准阳性血清 购自江苏农学院微生物教研室。1.1.2 鹅胚和雏鹅来源 鹅胚、雏鹅均由非免疫的易感鹅种蛋孵育而成;自然病例选自安徽省怀远县某乡镇的养鹅户;成鹅为出栏前30d、体重2kg以上的健康鹅群。1.2 方法1.2.…  相似文献   

4.
小鹅瘟是雏鹅感染鹅细小病毒 (Gooseparvovirus)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又称小鹅瘟病毒性肠炎、鹅细小病毒病等。该病主要侵害 4~ 2 0日龄雏鹅 ,传染性强、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是严重威胁养鹅业健康发展的一种传染病。 2 0世纪 5 0年代 ,我国学者方定一等在江苏扬州首次发现、分离出病原并将其命名为小鹅瘟病毒。近年来 ,贵州省贵阳市部分地区不断发生疑似小鹅瘟的传染病 ,笔者等对修文县等地的发病雏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变观察以及病原分离鉴定 ,确诊为小鹅瘟。1 流行病学调查2 0 0 1年 ,…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吴县市某鹅场的荣昌种鹅经小鹅瘟疫苗免疫后所产蛋出孵的雏鹅在10~20日龄时大批发病死亡,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小鹅瘟。1发病情况1997年3月该场更新种鹅6200只,其中荣昌鹅5000只,太湖鹅1200只。10月10~20日,由...  相似文献   

6.
鹅卵内小鹅瘟琼扩抗体(GP—AGP)的检测,迄今尚未见有报道。为此我们对鹅卵内GP的AGP抗体检测技术作了探索,并进一步应用于免疫母鹅及流行地区鹅卵黄内AGP抗体的检测。现报道于后。 (一)材料及方法 1.毒种:①小鹅瘟鸭胚适应毒W株,系我们在一次小鹅瘟爆发病例中分离获得,强迫适应鸭胚,其7代毒对鸭胚ELD_(50)为4.5/0.3ml;②GD株小鹅瘟弱毒株,由佛山兽医专科学校陈伯伦提供。  相似文献   

7.
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滤纸片血样中小鹅瘟抗体田晋红(四川畜牧兽医学院荣昌632460)近年来,国内外运用滤纸吸取血样进行某些疫病的抗体检查,这种方法不需要分离血清,且采血方便、操作简单、易于运送和保存。本试验利用琼脂扩散试验(AGP)检测滤纸片血样中的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从“简、快、准”诊断小鹅瘟(GP)的目的出发,在国内首次对应用免疫荧光直接法快速诊断小鹅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寻找出与国内外不同制备高效价抗小鹅瘟高免疫血清新途径。并成功制备出效价高达32倍的小鹅瘟荧光抗体(GPFA),并对其进行了纯度、F/P比值、效价、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重复性以及荧光抗体标记最佳条件、染色最佳条件等方面的研究,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应用GPFA对接种强毒鹅胚胎儿肝脏GPV检测和对GP检测。其结果分别在接种后第4天和第2天都可检测到GPV抗原。应用GPFA对人工感染GPV的50只雏鹅脏器GPV抗原检测结果与GPV分离鉴定结果符合率为100%。应用GPFA对阳性病例各脏器检验结果表明,各脏器GPV抗原检出率依次为肾>肝>胰>脾>心>肺>脑。应用GPFA对来自长春、延边、辽源等地区1100只病、健康鹅脏器检测结果表明,与GPV分离鉴定结果符合率为97.48%,群体定性为100%。  相似文献   

9.
伊宁县为了给县羽绒厂提供原料,今年大力发展养鹅业,不幸从1988年5月14日起爆发流行疫病,共死亡雏鹅近1万多只,直接经济损失8.5万元。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本次疫病发生与直接注射小鹅瘟免疫血清有关。 (一)流行情况 5月14日前在县种鹅场共孵鹅6批,共8200只,没有注射过小鹅瘟免疫血清,也没有发生过疫病。 从5月14日至7月4日共孵5批,第1批由县种禽场孵出种鹅1646只,当日注射小鹅瘟免疫血清O.3ml/只,次日运到种鹅场饲养,第5天后开始发  相似文献   

10.
小鹅瘟实验室诊断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鹅瘟是主要侵害鹅雏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我国的江苏、广东、广西、浙江、安徽、上海、吉林、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市的养鹅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致使大批鹅雏发病死亡。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发展。我们从1972年开始系统地研究了小鹅瘟,现将其病原学的实验室诊断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病料的采取及处理 从疫区采取患小鹅瘟而死亡的鹅雏的肝、脾和脑,立即研磨,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5稀释,每毫升悬浮液加青霉素1000单位、链霉素2000微克,于冰箱(4~8℃)中放置12小时(隔  相似文献   

11.
小鹅瘟血清(或血浆)防治方法 ①对有发病史的养鹅场户,小鹅孵出2~4天后,即应用小鹅血清(或血浆)每只皮下注射0.5ml。②对已经开始发病的雏鹅,应立即使用该血请(或血浆)进行紧急防治,每只背部皮下注射1~1.5ml,严重病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用成年健康猪脾制造转移因子应用于兽医临床的治疗已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对家禽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我们于1986年4月用猪脾转移因子对自然发生的小鹅瘟病雏鹅及人工感染小鹅瘟病雏鹅进行了对比治疗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①猪脾转移因子:为作者从健康成年猪脾脏中用超滤法提取的转移因子,批号兽TF—850604;②小鹅瘟强毒:由江苏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微生物教研组提供;③小鹅瘟高免血清:自制,批号850606;④小鹅瘟病雏鹅:来源于本县金南乡某养鹅户饲养的发生小鹅瘟的鹅群,品种属太湖鹅种的本地小白鹅,体重0.1~0.2kg,12日龄,共86只,其中初发  相似文献   

13.
1986年初春,荣昌县及永川、大足、沪州、隆昌、铜梁、綦江、南桐等县(区)先后发生大批雏鹅死亡,仅荣昌县死亡雏鹅已达10万余只,严重影响了养鹅业的健康发展。经系列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及病毒的分离、鉴定,首次确诊我省有小鹅瘟。 (一)流行病学调查 1986年初春,在荣昌县某些村镇发现有小鹅死亡,很快在市场上有有病小鹅出售。至3月中旬,市场上病雏鹅猛增(每年11月至次年6月中旬为孵化期)。曾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小鹅瘟基因疫苗与弱毒疫苗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机理,将小鹅瘟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分别按6μg/只基因枪轰击和100 μg/只肌肉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按100 μL/只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同时以pcDNA3.1(+)和生理盐水为对照.于免疫后第3、7、14、21、28、35、49、63、77、105 d采集抗凝血,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法)和流式细胞仪(FACS)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转化效果和CD4+、CD8+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另外,在以上10个时间段以及免疫后第133、161、189、217 d分别采集凝血,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显示,pcDNA-GPv-VP3免疫小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诱导的CD4+、CD8+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IgG抗体水平在不同时间段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弱毒疫苗免疫组.3个免疫组小鼠都能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且基因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比弱毒疫苗免疫组强.  相似文献   

15.
小鹅瘟是近几年国内外才被发现的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新的家禽急性传染病。对苗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死亡率很高。今年在我县第一次流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紧急防治措施,制止了其流行,使今年33000余只小鹅得到了血清保护,2523只种鹅得到了免疫,苗鹅的成活率由3%上升到92%。  相似文献   

16.
根据鸭瘟病毒DNA聚合酶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引物 ,以 1株鸭瘟病毒疫苗株DNA为模板 ,进行PCR扩增 ,扩增出预期 5 6 3bp的目的DNA片段。将扩增出的DNA片段克隆到pMD18 T载体 ,经Amp/IPTG/X gal平板筛选 ,HindⅢ、XbaⅠ双酶切鉴定 ,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 ,与参考序列比较 ,二者同源性为 99.3%。小鹅瘟病毒、鸭肝炎病毒、鹅副黏病毒PCR扩增均为阴性。用此方法检测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鸭瘟的组织 (脑、肝、脾 ) ,均能检测到鸭瘟病毒DNA。PCR检测鸭瘟病毒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 ,能够用于鸭瘟急性及亚临床感染的检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用自己分离的广东石楼强毒株,经鸭胚培育成一株对雏鹅无致病性,毒力稳定,免疫性良好的小鹅瘟鸭胚化弱毒株。2日龄雏鹅,疫苗使用剂量为100倍释稀,0.5ml/只(50个免疫剂量)肌肉注射,3日龄的雏鹅,疫苗10倍稀释,0.5ml/只(500个免疫剂量)肌肉注射,则分别于注射后6天和3天,均可抵抗50个LD_(50)的小鹅瘟强毒攻击。免疫期暂测到50天。制成的湿苗(鸭胚胚液)可在-15℃冻结保存6个月,4℃保存1个月,室温(28℃)保存3.5天。疫苗连续通过雏鹅5代,毒力未见返强。疫苗在我省12个市县的疫区共注射197860只雏鹅,注射后均无不良反应。亦未发生小鹅瘟。先后三批从不同地区田间注射了疫苗的雏鹅,注射后9~12天抽样回实验室进行强毒攻击,均获得保护。  相似文献   

18.
1993年以来,四川省一些地区的3~30日龄雏鹅发生一种传染病,死亡高峰期10~18日龄,发病率30%~100%,死亡率25%~75%,有时可高达100%,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有很多相似之处。利用原代鸭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及蚀斑克隆技术从不同地区分离到10株病毒,分离病毒呈球形或椭圆形,无囊膜,直径70~90nm,不凝集鸡、鸭、鹅、鸽、黄牛、水牛及猪的红细胞,对氯仿不敏感,56℃作用3~5h不影响病毒的致病性,病毒核酸类型为DNA。10株病毒的抗原性一致,但与鸭瘟病毒(DPV)和小鹅瘟病毒(GPV)没有中和抗原相关性。分离的病毒通过人工感染鹅可以复制出病例。根据分离病毒的部分特性,初步将其归为腺病毒,暂定病名为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NGVE)。利用生物学技术获得1株对雏鹅不致病而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弱毒株(CN40),对种鹅开产前进行免疫,可使下一代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5~6个月)。利用分离毒制备的超免疫血清对雏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鹅瘟这类疾病的历史概况 查阅国内外文献记载,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研究小鹅瘟的是我国江苏农学院(原苏北农学院)方定一教授。方氏于1956年在江苏省扬州地区发现本病,当时就曾将病鹅尸体的病理材料接种入发育中的鸡胚,以期分离病毒,但均未能成功,后改用发育中的鹅胚,结果发现病鹅组织中含有对鹅胚能致死的微生物,当时认为可能是病毒。正当方氏乘胜作深入研究时,孵鹅季节已过而中断研究工作。接着由于形势的变化迫使研究工作中断了四年之久,直至1961年才重整旗鼓。仅在短短的一年内,方氏就证明本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新的病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检测鸭瘟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文献 ,设计和合成了 1对引物。用这对引物 ,以标准毒株DPVF3 4的DNA为模板 ,经PCR扩增出 1个特异的DNA片段。经序列测定 ,该DNA片段由 42 0bp组成。与文献报道的序列比较 ,该片段为鸭瘟病毒UL6基因DNA的一部分 ,与美国毒株LakeAndes(LA)的同源性达 99%。用该PCR方法扩增小鹅瘟病毒、细小病毒和禽巴氏杆菌 ,结果为阴性。以该PCR方法检测 6份送检病料 ,5份为阳性 ,检出率与病毒的分离一致。另外 ,该方法检测DPVDNA的敏感性达到了 1pg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