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方法学》2022,(2):16-26
“双碳”目标的核心是减碳,逐步降低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是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基本路径依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引导与保障,就我国目前可再生能源立法的现状来看,存在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缺乏系统性安排、外部性问题解决路径选择不准、稳定性制度安排缺失等问题。应在“双碳”目标指引下进一步完善我国可再生能源立法,以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为基本导向,构建布局优化与协同的法律制度,对可再生能源开发环节与利用环节进行结构性整合。  相似文献   

2.
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首次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间接地涉及到能源和气候的关系问题,承认现行的化石燃料的使用对人类健康与环境具有长期的危险后果。2002年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上通过的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中,将能源效率与能源选择(结构)问题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因素。本文利用我国起草能源法的契机研究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3.
促进我国农村地区能源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活动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不利影响,能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促进我国农村地区能源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我们应当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加强能源法与环境法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采取切实可行的法律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林业厅(局):发展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对于替代化石能源、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十五”期间我国在部分地区试点推广燃料乙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迫切需要加快实施石油替代战略,积极有序地发展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根  相似文献   

5.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税法促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推进可再生能源的诸多法律制度中,税法制度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完善能源税法、开征化石燃料税,降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税收,以降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和价格,提高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大气环境污染的区域化是任何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中国正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大中城市雾霾污染治理难度逐渐加剧。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解决区域雾霾污染问题,须尽早采取联防联控措施,以统一规划、统一评估、统一方法、协调措施和监管。  相似文献   

7.
陈华文 《检察风云》2013,(12):82-83
低碳经济是"化石能源时代"向"新能源时代"的缓冲,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排斥高能耗产业发展,更不会制约传统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要从现实出发,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低碳经济,而非一拥而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十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消耗与需求急剧增加,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能源安全也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借鉴其他国家应对能源危机的对策对我国能源立法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借鉴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本文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能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目前每年大约缺煤2,000万吨,缺油1,000万吨,缺电500亿度,因能源不足,仅我国机械行业就约有四分之一的生产能力不能发挥作用,由此造成的损失每年达800亿元之多;据预测,我国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需要能源24亿吨标准煤,而那时一次能源的总产量只能达到12亿吨标准煤。因而党中央指出:“在今后二十年内,一定要牢牢抓住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这几个根本环节,把它们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我国能源短缺,能源生产不足是一个方  相似文献   

10.
宋芳 《中国法律》2005,(4):32-33,96-99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是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相似文献   

1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吉林作为东北老基地的一员,如何振兴这一地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而吉林省又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省振兴的关键,所以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业经济条件的分析,系统地阐述了振兴吉林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人才资源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发展,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增长逐步转移到依靠农村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本文试图通过近几年来,党和国家政府对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这个角度,从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农村科技人才这个基本点出发,对如何提高、引进农村实用型人才,进行探讨、研究,以便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有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经过乌拉圭回合的艰苦谈判,WTO成员间终于形成了一套农产品贸易安排的规则体系。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入世后,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大大增强,所以研究这套规则体系与中国农业发展的关系对于加速中国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解读了《农业协议》的核心内容,认真研究了中国农业经济和法制的现状,分析了入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期对中国农业法制环境的完善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实现农业支持与保护目标的必然要求。尽管目前我国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黑龙江省农科院开展的"院县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方式探索出了一条科技兴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模式,为科技服务、科技推广、科技帮扶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政府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过程中,必须重视和解决农业和农民分散化和非组织化问题,农业专业经济协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组织形式,只有对农业专业经济协会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充分认识其作用,才能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教育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受到其主体的农民的整体素质和价值观念的制约,要有相适应的农业人口智力结构作支撑,于是,能否建立起一个健全有力的农业教育体系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业教育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还出现过严重的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业教育在专业、内容结构,层次结构,体制结构,以及“三教”统筹等诸方面,相应地进行了规模很大的调整和改革。这种调整和改革为世纪之交的中国农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农村百业之基,是农民生存之本。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局面,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法律制度,关系到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因此,在保障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根据温家宝总理2005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承诺,2006年起我国全部免除农业税。我国《农业税条例》制定于1958年,虽然其在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但从未修改过,已与我国农业社会经济基础严重脱节,并与现行的整个税收体制发生了矛盾。因此,建议废除《农业税条例》,以保持国家政策与法律的统一性,同时为我国整个税收体制的发展扫清道路。  相似文献   

19.
修改与完善《农业法》若干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河  李军波 《河北法学》2007,25(2):23-28
基于现阶段国家保护、支持农业的理念及产业政策的确立和现行<农业法>指导思想、体例结构与重要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与并结合我国国情,分别对现行<农业法>中的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农村金融、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法律制度的完善或重构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Rapid growth in the demand for commercial energy in Bangladesh poses serious development constraints in recent years. Per capita energy consumption of Bangladesh is one of the lowest in the world (252 kgoe in 2005). This paper undertak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o find out the trends in energy intensities by compar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per capita and energy consumption per GDP for agriculture, industry, commercial, and transport sectors of Bangladesh and investigate their conditions over the long run. Only 43% of total population has access to electricity facility. Though natural gas provides two-third of the nation’s commercial fossil fuel supply, only 4% households have access to natural gas networks. Biomass fuels are estimated to account for about 73% of the country’s primary energy supply. The daily electricity output totals around 3800 MW against the demand of 6000 MW, leaving a supply crunch of 2200 MW. Natural gas has so far fuelled more than 90% of the power plants of the country. Hydro-electricity contributes only 3% of the total energy supply in Bangladesh. More than 90% of the oil and petroleum products are imported. The country has a substantial potential for coal, most of which has yet to be explored. Overall energy intensity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twofold from 1980 to 2005.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change in energy intensity is due to structural effect, while increase in aggregate energy consumption is due to both the activity effect and structural effect.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will largely mitigate the dire energy crisis in rural areas of Bangladesh. Over 400,000 Solar Home Systems (SHSs) have been installed so far, benefiting over 4 million rural people. More fiscal and other incentive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recently formulated Renewable Energy Policy to investors for rapid development of clean energy. In addition, regional cooperation should be enhanced specially in case of hydro-power and natural gas. Finally, coal based power plant should be set up as early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