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一定意义上说,全面从严治党,也是全面从严治干。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治干工作把较多精力放在确保干部遵纪守法、预防和惩治干部违法乱纪行为上。确保干部遵纪守法、预防和惩治违法乱纪行为无疑是对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激发干部积极性,激励干部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上。不能满足于干部遵纪守法、规规矩矩、老老实  相似文献   

2.
“先定事,后定人,以事选人,选人干事,干好留任,干不好让位”,山西新绛通过改革在干部中形成了“不干事不能当干部,不干好事不配当干部”的氛围,“太平官”做不下去了。  相似文献   

3.
最近,曾庆红同志在湖南农村考察工作时提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基层党组织班子中来。这一论述是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而言的,但它同样应该成为各级党委选人用人的标准。“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不出事”,这五句话、十五个字是新时期以发展为核心的干部观,是干部德才兼备标准的通俗化,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谷城县委在干部工作中始终依靠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依靠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选人用人。着重凭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评价干部,使一大批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和谐谷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始终坚持“两依靠”才能把干部选准用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商丘市立足全市干部队伍建设实际,本着优化结构、增强合力,推进交流、激发活力,提高素质、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从群众关注度高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人手,着力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努力形成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机制,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形成了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重视基层、群众公认的良好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6.
党员干部要践行好"三严三实",须在主观深处做文章、下工夫,依据时代要求和科学理论提升思维、更新观念。面对全面从严治党和作风建设新常态,在党员干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观念",主要包括:改造主观世界是极"左";思想道德管不了管不好;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作风抓细了束缚手脚;党员干部要人性化;在一起工作讲缘分;小河没水大河干;在任多为大家办好事;服务就是管理;人脉关系是资本;干工作得罪人是傻子;当领导要多表扬少批评;对实事求是也要实事求是;干事不干事关键不出事;改革创新离不开打擦边球;做官做事要低调;看干部不能老盯小节;团结出干部;领导认可是硬道理;用人担当就是一把手担当。深入清理这些"问题观念",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尤其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进一步要求。  相似文献   

7.
组织部门与干部“双向约谈”机制是指组织部主动约谈干部和接受于部约谈,形成组织部与干部之间双向沟通、良性互动的沟通交流机制。近年来,我们积极创新实施了组织部与干部“双向约谈”制度,促进了组织部与干部良性沟通,拓宽了组织部选人用人的视野,保证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提升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四风"与腐败问题现象背后,明显存在理想信念动摇、人格分裂、宗旨观淡化、群众观异化、权力观异化、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究其成因,关键在于治吏不严或治吏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严治吏,明确好干部标准与好干部成长路径,致力于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呈现出自上而下以身作则、抓"关键少数"、从严从实真抓实干、严明规矩强化底线、强化制度建设、廉洁自律与依法治权相结合等显著特点。从根本上看,从严治吏关键在于选人用人科学化;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统一、对干部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对于选任干部实行"组织提名、差额选举、民主选举"三结合,则是实现选人用人制度科学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对于坚持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标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近年来,丹江口市在干部提名、民主推荐、考察考核、公开选拔等方面大胆探索,不断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坚持德才兼备标准,注重凭实绩用干部,从而为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优秀干部打开进一步发展的通道,实现了组织意图和群众意见的有效结合,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相似文献   

10.
民主测评是干部管理工作民主化的重要环节,是体现群众意愿、增强干部工作公信度的具体体现,也是从源头上防止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一项根本性举措。提高民主测评的质量和水平,对于全面深入地了解干部,客观准确地评价干部,科学合理地使用干部,促进形成正确用人导向,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能不能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充分尊重民意,直接影响选人用人的质量,影响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影响干部工作的科学发展,影响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只有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真正让民意在干部任用中行使"表决权",才能确保干部工作质量,实现选贤任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延英 《党政论坛》2010,(23):48-48
能不能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充分尊重民意,直接影响选人用人的员量,影响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影响干部工作的科学发展,影响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只有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真正让民意在干部任用中行使“表决权”,才能确保干部工作质量,实现选贤任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坚持公道正派原则,关键要公道正派地选贤任能,要求我们出以公心,对党负责,全面地了解干部,公正地评价干部,准确地推荐干部,合理地使用干部,造就一支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促成群贤毕至的局面。在选人用人上,能否做到公道正派,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中央出台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是同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坚决战斗的锐利武器,是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作为承担选贤任能重要职能的组织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严格遵照执行四项监督制度,更加科学地约束选人用人权力,有效地监督选人用人行为,规范地做好选人用人工作,努力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15.
一要干净,二要干事,这是胡锦涛同志对领导干部的最基本要求。组织部门选人用人,就是要按照这个要求。尽力选拔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坚决防止和杜绝把不干净、不干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几年来,我们就如何防止干部“带病上岗”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这一选人用人导向,对于县一级来说,具有非常重大而现实的意义。近年来,静宁县着眼于发掘培养基层人才,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注重把选任干部重心向基层一线倾斜,着力拓源头、抓培养、重选用、强保障,盘活用好基层人才资源,建立了重基层、重德才、重公论、重实绩的良好选人用人导向,激发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应当以史为鉴,从严治“吏”,对防止和纠正用人的不正之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严肃对待,严加防范,严加惩治。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把用人关。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旗帜鲜明地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坚决的斗争,对那些不按党的原则办,在选人用人上搞不正之风的,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  相似文献   

18.
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选人用人关乎事业的兴衰、政权的兴亡。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要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应当完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选好干部,不断提高干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按照这个新要求,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就是要在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干部工作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配套制度建设,真正把选人用人工作纳入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新时期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总章程,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总规矩,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铁纪律。组织部门要履行好选准用好干部把好关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学习好、执行好《干部任用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