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8,(11)
"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在于挖掘不同学科与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军事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为主线,探索慕课、线上互动、线下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的四位一体教学格局;整合网络课程资源、思政课教师资源、社会育人资源三个资源;立足高校专业特点,联结高校与军队共建纽带。在新时期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军事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更具有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国外大学已经开启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新时代,我国在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基础上根据当前思政课教学现状,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传统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不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而且对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探索创新。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教学、教学改革创新三个维度审视和思考高校思政课实施翻转课堂的独特教学模式和教学价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研发的一种智慧教学工具,通过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ower Point和微信,覆盖教学全过程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新时代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现代化网络载体,多采用混合式教学,而"雨课堂"就是混合式教学中网络载体的最新实现形式。通过探讨"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上的运用模式及存在问题,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4)
与传统教学相比,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要素和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它的有效实施需要以师生理念、角色、教学方法、学习模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转变为前提和支撑,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研究型教学模式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应贯彻三个"三"原则,即教学形式坚持三个强化;课堂教学坚持三种方式;教学和考核坚持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9,(10)
运用"混合式"教学,是今后思政课教学理念和构建模式的发展趋势。构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思政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教学策略的要素构成、教育环境的营造、教学评价环节和反馈机制等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8,(12)
在目前教育改革的浪潮里,混合式教学无疑是教育创新的第一热词,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强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各种教学模块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整合式教学课程。在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中混合式教学能很好地发挥分类分级分层的作用,将混合式教学运用到《新闻评论》课程里,可以为该门课程的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通过对课程任务的分析、学习路径的模块重构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学模式的重新设计是该门课程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环境下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三三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应该做到:重点突出"三三制"教学问题导向,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媒体环境下边疆民族地区"问题"相结合;深入研究"三三制"教学模式,实现新媒体环境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认知体系及信仰体系递进转化;有效实施"三三制"教学模式,实现新媒体环境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进互补;建立健全"三三制"教学考评机制,实现新媒体环境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理论考核、网络考核和实践考核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王银春  胡涵锦 《学理论》2009,(28):209-211
以民族地区的湖南A高校为典型案例,对该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对构建适合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创新民族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实施高校思政课有效性教学设计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设计思维,立足于调动师生双方的主体性精神,侧重于提高师生双向受益度和喜爱度,推行感性化、专题化、个性化、网络化和精品化教学设计改革,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提升边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边疆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应该做到:突出教学问题导向,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互联网+"边疆民族地区"问题"相结合;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学生,实现"互联网+"边疆民族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认知体系及信仰体系递进转化;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互联网+"边疆民族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进互补;创新考评机制,实现"互联网+"边疆民族高校思政课理论考核、网络考核和实践考核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11)
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满足大学生成长需求与期待,必须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针对性与亲和力。运用学术界关于新媒体新技术与高校思政课融合的研究成果,体现MOOC和"翻转课堂"理念,进行"专题授课+"的改革探索如下:专题授课瞄准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解答他们的困惑;"线上"MOOC学习适应大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选择性;"线下"答疑辅导针对学生困惑,深化MOOC知识点。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9,(11)
实践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全国各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和探索,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出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覆盖性、政治性、系统性、整合性、分化性、创新性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路如下:一是进行统一规划、顶层设计,可以尝试引入"实践周"概念;二是着力于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针对学生个体的考评机制;四是合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课程考核的方式不仅与课程的性质、内容有关,也与课程的教学模式紧密相关。基于混合式教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应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等方式结合起来,从考核内容系统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评价全程化等路径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教育引导作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全面创新:坚持发展观点,寻求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思维新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增添"与时俱进"的教学新内容;坚持统筹兼顾,探索"灵活多变"的教学新方法、新手段。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6)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发挥大数据优势,有助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冲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贯彻差异化教育理念和实施个性化教育。探索大数据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途径如下:依托大数据挖掘,激活思政课实践教学思路;借助大数据理念,丰富实践教学实现形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动态化多维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课教学正在发生的从"思政课教学+互联网"向"互联网+思政课教学"的转变,根源于从固定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技术革命。移动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思政课教学,并作为底层思维促进着"互联网+思政课教学"的实现。教学APP、Mooc使思政课教师从标准化知识的重复讲述中解放出来,3D、VR和AR技术带来还原现实、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课堂效果,但也同时带给思政课教师"被替代"焦虑。新媒体技术使思政课教学具有了无限可能,但也造成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失衡。"AI+思政课教学"正在兴起,思政课教学和思政课教师在未来会面临智慧课堂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新的适应性危机。  相似文献   

17.
孙海涛  蔡仕魁 《学理论》2014,(9):203-205
十八大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高校思政课体现时代性、富于时代感的必然要求。其引领作用体现在:能促使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实现创新。十八大精神引领下,以改革创新精神打造特色实践教学平台,以做到"三个有机统一"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必要支持,对于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相东 《学理论》2013,(15):272-27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动力。高校思政课目前存在一些教学评价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不足,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确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构建多元的教学评价主体;建立综合的教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洹浩  陈卉 《理论导刊》2021,(4):125-128
加强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弱化的状况正呈现不断加剧的态势。深入研析当今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弱化的原因,探究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路径,是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此,要重视“中国梦”的价值维度,将“中国梦”本质内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之中;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坚持“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相结合,有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健康发展;应用情感教育,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水平,不断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马丽丹  吴立红  许艳丽 《学理论》2013,(18):288-289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已初具规模,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上仍存在不尽完善之处。试图根据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际,以"以生为本"、"全程综合"和"体现时效"为考核原则、以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及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学生"一卷定论"的压力为目的,探究一种既能准确评判学生的案例教学效果又能体现案例教学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要求的思政课案例教学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