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组部、民政部等颁发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文件,要求建设"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鼓励社工参与志愿组织发展的专业协调。民政部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志愿服务示范项目组在广东省实施服务的时候,收集和整理了多个典型案例,包括:(1)"金色力量"——社工建设党员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中心;(2)"睦邻友好"——社工培育和扶持居民互助组织发展;(3)"流动友爱"——社工推广流动人口志愿组织及其服务;(4)"家有天才"——社工支持志愿组织关爱读写障碍儿童;(5)"名家工作室"——社工为志愿组织提供专业咨询辅导;(6)"牵手乡村"——社工引领志愿者服务农村"三留守"人员;(7)"含羞草与小松树"——社工与志愿者陪伴留守儿童成长。这些案例可以提供给全国各地交流和分享。  相似文献   

2.
广州的志愿组织(志愿者)和专业社工机构(社工)在配合党政实施公共服务、协助社会人群等不同领域有着层次不一的相互合作关系,并随着社会建设的发展和“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渐现相互合作、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制约的趋势。尽管双方在实践中存在角色互换与位置错配、服务对象与资源分配的重叠等问题,但其天然的互补优势以及根据服务项目、服务需求搭建的“社工+志愿者(义工)”大平台有效促进二者在合作服务中共同发展,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3.
中山市在"学雷锋、做好事"、"慈善万人行"的基础上,从1995年发展志愿服务,吸引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奉献社会、帮助他人,赢得社会各界的欢迎、产生良好的影响;从2009年开始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试点,逐渐面向镇、区建立专业服务机构,重点帮助有需要的人群,为社会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中山市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发展面临较好的形势,但是也存在较多的困难与问题,如资金投入渠道狭窄、社工经验不足、志愿者服务水平不高、培训机制不健全等等。出台《关于加强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折意见》,制定"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对策,有利于促进社工与志愿者合作,凝聚两大社会服务力量,实现有效整合资源,共建和美幸福中山。  相似文献   

4.
当前,党员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在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帮助困难人群与家庭、弘扬文明与道德风尚、改善党员与群众关系、塑造服务型党组织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党员志愿服务要避免"作秀、加负、变味、垄断"四个偏差,尽量做实做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党员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可采取"四个联动"策略,即党员志愿者与社会组织联动、党员志愿者与社区农村联动、党员志愿者与专业机构联动、党员志愿者与信息网络联动,通过党员志愿者的示范带动,建立邻里守望的社会环境,倡导行善立德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都是改革开放后发展的新生力量,从最初的两者分离到近年的联系合作,共同在社会管理创新、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包括(一)日常服务:社工指导与志愿者实践;(二)专业服务:社工实践与志愿者配合;(三)大型服务:社工组织与志愿者实施;(四)应急服务:社工评估与志愿者参与;(五)倡导服务:社工预测与...  相似文献   

6.
2010年,广东省将迎来第16届亚洲运动会。如何办好亚运会,成为我们关心的话题。通过阐述社工服务的含义、优势和社工+志愿者模式在亚运会的运用,提出社工介入亚运志愿服务的可行性,有助于提高亚运会志愿者服务素质,提升志愿者队伍整体服务水平,协助亚运会的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7.
3月20日晚,由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团委等主办的“亲青汇·志愿时尚新魅力——广州启智队志愿服务展示暨青职社工签约会”在广州举办。本次签约活动中,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团委与广州启智志愿服务总队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启智队下属的10支分队与社工系学生10个小组进行对接签约。对接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8.
广东志愿服务需要通过国际交流合作不断融入世界。一方面,吸收各国现代志愿服务发展理念和经验,丰富我国志愿服务的内容与形式;另一方面,通过志愿服务国际合作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竞争软实力。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和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再次率先探索国际化途径,包括构建"一会两院三基地"的国际合作格局,将引进和借鉴国际志愿服务发展理念、向世界传播中国核心价值观、提升民间志愿组织服务能力、普及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培育青年志愿者领袖国际参与素质、塑造中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国际形象等作为合作内容。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社会政策对志愿服务的支持作用集中体现在公共服务、公民参与、社会福利、社区发展、环保低碳、国际合作六个方面。公共服务政策为志愿服务的发展让渡了空间,公民参与政策激活了民间活力,社会福利政策丰富了志愿服务形式,社区发展政策提供了社区服务平台,环保低碳政策推动了环保志愿者的兴起,国际合作政策拓宽了志愿交流机制。从政府重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背景出发,加强社会政策对志愿服务的引导和支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志愿服务对于育人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很多院校存在志愿服务与教书育人相脱节的状况,制约了志愿服务积极作用的发挥。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探索"三导师"制(专业导师、志愿者导师、职业导师相结合),增加志愿者导师作为高职学生选择人生道路、体验社会生活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先做人后做事";另外,采取"三合作"方式,支持师生参与"志愿项目评审合作、志愿活动督导合作、志愿服务评估合作",全程参与社会建设与治理创新,获得知识增长和素质提升。志愿服务进入高职院校的教学实习,成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值得引起更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高校工会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进改革,协助解决人事问题,引导职工转变观念,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利益关系,消除矛盾,凝聚人心.同时,创新后勤文化,增强后勤职工的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工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三个优势:职能优势、组织优势、阵地优势。工会工作者应该发挥四个作用:当好支持改革的带头人、当好企业利益和职工权益的维护人、当好参政议政的代言人、当好提高职工素质的教育人。  相似文献   

13.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 ,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因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坚持做到“四个”必须 :必须坚持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 ;必须突出维护职能 ,加大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力度 ;必须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提高企业竞争力 ;必须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树立工会组织新形象  相似文献   

14.
在公司社会责任中,对其职工的责任就是对公司职工(劳动者)利益的保护,职工的利益也是公司社会责任中最直接最主要的内容。只有保障了职工的权益,才能使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公司的发展,最终达到各方共赢。因此应当逐步完善我国的职工参与制度,使得职工不仅只是劳动者身份,还应当是公司的经营管理者、监督者。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面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群体、农村转移劳动力群体开展思想引导和服务工作时,工会组织 的传统模式覆盖面存在空白。云南娘家人服务站(深圳站)即是为解决这一问题,由云南省总工会主导建设, 通过整合人社、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业务专长为珠三角地区的云南籍务工人员群体提供服务的一个常设机构。 研究认为,这种通过建构平台来聚合多方力量的工作模式不但有效拓展了工会组织的服务职能,而且也为工会 组织在新时期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履行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使命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方案和路径。为 进一步发挥这一平台优势,研究建议,可以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来降低平台内部共建方的内聚力,增强外部参与 方的耦合度。  相似文献   

16.
惩戒权的适用对象应当受到严格限制:一是非职业行为即私人行为不能纳入惩戒权的范畴;二是惩戒不能妨碍社会保障权的实现。惩戒权的适用对象,应当特别注意区分党员劳动者与非党员劳动者:党员劳动者之非职业行为应纳入惩戒的范围;而非党员劳动者之非职业行为则不能。党员劳动者非职业行为之惩戒依据不能是单位内部规章或纪律,而只能是党规党纪。对党员劳动者非职业行为惩戒应当实行单罚,而不能实行双罚。用人单位行使惩戒权,不得剥夺或减少劳动者之社会保障待遇。  相似文献   

17.
增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是新时期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是工会组织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党政对工会工作寄予的厚望。工会组织如果缺乏凝聚力和影响力,就不能担当起团结动员职工的重任,就不能真正起到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就不能发挥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的重要支柱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作为企业工会,必须把握大局、找准定位、体现特色、发挥优势,以创新推动工会工作深入开展,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是内蕴于志愿行动中的思想内核,是志愿行动在精神层面的提炼与升华。志愿精神包含着重要的道德体验和浓厚的伦理关怀,体现为丰富的责任伦理、人本伦理和服务伦理,使志愿行动表现出"为己"和"利他"相统一并重在"利他"的行为价值导向。志愿精神的动力来源,宏观层面来源于政策制度环境的保障,中观层面来源于志愿社会组织的勃兴,微观层面来源于公众公共精神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浅析高校工会工作协调关系的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开展好高校的工会工作,需要校党委和上级工会的高度重视,需要校行政的大力支持,需要和校内外有关单位的密切合作,需要广大工会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全体会员的积极参与。探索和掌握工会与党委、行政、群团及会员等方面关系的协调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